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醉蓝:人生与诗歌的最美姿态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林 热度: 14571
李犁
  一首好诗能刺激你的神经,甚至一瞬间卷走你全部的注意力。孙甲仁的组诗《醉蓝》就有这样的魔力,甚至让你的心里咯噔一下。阅读之初的漫不经心荡然无存,且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台风一来 海就躁动/美酒一来 我就激荡”,“我就是我自己的 一杯酒/也是你的 且深不可测/一饮再饮 从口舌走向肠胃/从诸子走向百家/从唐诗走向宋词/能否走向元曲 是另外的事/反正一定会走向醉/走向深醉 大醉 狂醉/然后是——晕 飘 飞 ……一滴酒 绝对胜过一部书千行泪/一滴酒 足可以对各路扭捏作态一剑封喉”。读到这,我有一种“荡涤”的感觉:一股台风从诗里刮出,摧枯拉朽,削山填壑。这是酒神的力量,让人抖擞精神,心胸被拓宽,诗境变得广袤而辽阔。此诗还有个副题,叫“与酒色无关的酒色人生”,我理解就是真名士自风流,而诗中高扬的醉,不是沉沦,而是诗意在荡漾,是沉睡的自主意识在觉醒,还有刚健的人格和诗魂在恢复、重建、确立和崛起。
  曾经有朋友问我,说你们诗人的格局太小,而且软塌塌,还自以为是,能不能写点豪放的雄性的诗歌?我想孙甲仁的这组诗歌就是对这个朋友的回答。它一扫萎靡猥琐,让诗歌和诗人从自恋和文字的煉金术中走出来,声音从细嫩变成粗吼和雄壮。虽然在文字上还需要精细和洗练,但它开启的直接自由坦荡的雄健之风,显然是对当下诗歌写作的一种补强,也是对优秀的诗歌传统,譬如直抒胸臆“吟咏情性”的传承和光大。所以,从审美品格上来说,孙甲仁的诗歌属于雄浑和劲健。这是《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一和第八格。雄浑是说诗人要蓄积正气,让诗歌具有包罗万物和横贯太空的气势,而劲健也是说诗人心神坦荡如同广阔的天空,气势充盈好像横贯的长虹。雄浑与劲健都在强调气势的力度和广度,但落实到具体写作上,前者为整体,是虚;后者为具体的节奏,是实。能做到这些,来源于诗人的元气正气和浩然之气,显然原格强调的是诗人的内功。正因为内心的自信强大和光明,孙甲仁才敢于在酒中放排,酒中击剑,让诗歌醉出真和自由,醉出宁静和温馨,醉出无边的蔚蓝和忘我的境界。
  这里的两个关键词蔚蓝与火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清理内心,让心灵变得干净宁静;二是化解块垒,让它变成了闪电和锋刃,鞭打那些丑的恶的,人性中不光明的东西。于是诗歌就有了超验性和现实性。先说现实性,现实就是批判,但批判也需要力的驱动,因此酒就成了泻药,写诗就成了泄洪。酒与诗合力,让淤积在内心的台风海啸冲出来,扫荡和清除那些与人和社会都有害的毒素:“权贵们小资们就像某些生硬挤出屁来的诗人/在圈里圈外或竞相人头马面或竞相鸡鸣狗盗。”诗有锋芒,一箭穿心。他所指向的绝非仅仅诗人小资和权贵们,诗的剑尖直指文明的溃疡处,以及一切鸡鸣狗盗的灵魂。在坏人喧嚷好人沉默的时代,发声就是战斗,就是拯救。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就是时代的肝胆。与现实拯救相比,超验就是解脱,就是自救。当内心的淤泥和风暴倾注出去,剩下的就是净与静,单纯、温暖和爱。这是自我救赎,是社会人向自然人复原。这又涉及到诗歌反复提到的“醒”与“醉”。醒代表现实、此在、沉重和挣扎,醉象征着超逸、彼岸、诗意和自由。从醒到醉,就是把灵魂从泥潭里往外拔的过程。这让我想起尼采著名的人生三段论,即骆驼、狮子和婴儿。尼采的意思是,人在艰难与沉重的现实里挣扎,犹如骆驼在沙漠里跋涉,强调的是忍耐力;而狮子象征着尼采宣扬的强力意志,人要像狮子那样勇猛坚强地与现实抗争,这是第二阶段,也是过程;最后重获或曰回归到原初的真、纯、自由的婴儿时期。在孙甲仁的诗歌里,尼采的“婴儿”状态就是“醉”态,它们都代表着自然自由、真而纯的美。
  道,显然是老子说的自然自由的万物之“大道”,器则是后天人工所为,汇集了违背自然法则和各种不情愿的种种现实性,那么打个比喻来解释就是,最外层是世俗的现实,它的下面是本该自由畅通现在却奄奄一息的自然大道,第三层是“我”,因坚守自然大道即本我,只能蜷缩在最里面。那此段诗的后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抗争,酒和女人不是逃避,而是反抗现实的工具和方式,就像狮子要怒吼和奋争,最终是为了进入“风生水起波澜壮阔”的超我之境。那么超我之境是什么呢?看他的诗:“空 空 空 空正以空之无限/超越一切山川大地海洋 乃至/一切目光和想象等格局之上/谈什么红袖添香 春风骏马是酒和醉 见证了/那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意和手中的词/由刚烈而柔软 由实而虚 由有而无/从此后块垒不再 也无需问呼出的酒气/是炉火纯青 还是云飞烟灭。”诗,显然还带有酒意和醉态,但核心思想已经凸显了,那就是“空”和“无限”。这是哲学的根本,也是宗教的目的。只有彻底的放下和绝尘才能空,所以空也代表了绝对的净和静,它不是空洞,而是充盈着满满的光芒。而无限就是空的量化,光芒的无边无际,代表着绝对和永恒。这是孙甲仁“醉”的含义,是他关于人与存在的哲学阐释。
  如果大家觉得抽象和空茫,再看这句“我的倾诉和呕吐 都是我最好的诗/然后做一个石头一样安静的人”。像石头一样安静,这就是倾诉和呕吐的台风吹过之后自然呈现的状态。我把它理解成是诗人进入“空”和“无限”的第一步,是把庞大的超然的虚无的哲思与禅思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进而让“星月舞之于夜空”,“诗歌的篝火孤独而热烈,无私而温暖”,“我与诗歌相拥而眠”。这就是醉的具体内容,是诗化了的人生,也可以理解成诗歌拯救,或者说,诗歌拯救的具体方式就是诗化人生,“诗化”就是把物质的冷漠的僵硬的混乱的虚假的不情愿的种种现实,通过诗歌、艺术或者类似诗歌品质的行为改造和溶解,使之变成诗意的人性的浪漫的理想的美的世界。正如当代著名哲学家E·贝克说的:“在人身上那种要把世界诗化的动机,是我们有限生命的最大渴求,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将自己那种茫然失措和无能为力的情感,沉浸到一种真实可靠有力的自我超越之源中去。”
  诗意化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许属于幻想,但对于个人并非乌托邦,尤其落实到诗人头上更是一种可能。起码在诗人写诗的一瞬是超越现实的,而他完成的作品也能给予读者一种超然的意境和感觉。所以诗意化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诗意化,尤其是诗人的诗意化。诗人诗意化的根本方式就是拒绝物化、异化,坚守本我。当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婴儿时期,但要努力地保持人最初的品质,当鲜活的真性情变成冒着气息的诗行,诗歌就有了性灵,这就是醉之境的诗歌,诗人希望长“醉”不醒的诗歌。
  醉,是终点,也是起点。醉让诗人上天入地,抻长了诗人的想象力,也加速了诗人的创造力,让诗人化腐朽为神奇,并“以气吞山河之势/将自己、酒和美人一道/灌得风姿飘逸波浪滔滔”。这里醉是内容,也是形式,这又回到诗歌本体上来了。因为不论思想多么深刻,境界多么高远,优秀的诗歌考验的依旧是诗人手艺,谁能在无中创造出有,在醉中点中读者惊叫的穴位,那就是诗歌有了出人意料的精妙。因此,孙甲仁用他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醉不仅是人生的最美,也是诗歌写作的最佳姿态。那就让我们“打开封闭已久的酒和身心 /让酒香异性之吻一样/弥漫饥渴的目光、口舌与胸膛 /弥漫那些碎、虚妄和苍茫/这样的夜 风声和足音的远近/已无关紧要 只要醉意浩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