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楷书体的古称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33837
刘涛

  字体意义上的楷书,发端于省略波磔的隶书俗写体。东汉桓灵之世的陶瓶、简牍上,能见到无“蚕头”“燕尾”的隶书俗写体,启功在《关于古代字体的一些问题》长文中指出:“这是当时的新俗体、新隶书”,“实是后世真书的雏形”(见《文物》一九六二年六期),即今天楷书的早期形态。

  楷书体的成熟,经过曹魏钟繇、东晋王羲之这两个标志性的发展阶段。南朝时,楷书体有了专名,叫作“正书”“真书”,南朝的书学文献中屡屡见到。

  但是,西晋卫恒《四体书势》的“四体”为古文、篆书、隶书、草书,未列新兴的楷书,他是文字学家,大概视楷书为隶书一系的缘故。梁朝庾肩吾《书品》说:隶书者,“今时正书是也”。南北朝唐朝史籍中,史家仍将楷书体称为“隶书”。例如,唐人编撰的《晋书》,称王羲之“尤善隶书”。唐朝书论家张怀瓘《书断》所列“十体”,有“八分”和“隶书”,无“楷书”,张氏所謂“隶书”也指楷书,故而他称初唐楷书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擅长隶书。

  北宋时,不再称楷书体为隶书,而称“正书”或“真书”,明清书论文篇大率如此。但是,清朝碑学家所称北朝“正书”之迹,并非都是楷书体,有些是杂有楷法的变态隶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