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史记正义》勘误一则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7298
孙利政

  点校修订本《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华书局二0一四年版)“上会稽,探禹穴”《正义》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缘其文。……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这就是有名的大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书的故事。此书后经伯益疏解,即为《山海经》。但查检史书,此山未见称作“石箐山”者,而有“石篑山”之别称。如《初学记·州郡部》“石帆玉笥”条引《会稽志》云:“射的北有石帆壁立,临水漫石,宜山遥望,芃芃有似张帆,又名玉笥山,又日石篑山。”《太平御览·地部》“石篑山”条引晋人贺循《会稽记》云:“石篑山,其形似篑,在宛委山上。《吳越春秋》云九山,东南日天柱山,号宛委……”述及“石篑”命名之由,并引《吴越春秋》大禹得书事。《隋书·潘徽传》载潘徽为《江都集礼》作序有“东探石篑之符”语,即用大禹登山得书之典,亦称“石篑”。则《正义》“箐”为“篑”之形误无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