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书法伪作的成因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4605
刘涛

  古代书法伪作,成因多端,可歸三类。

  第一类,将临摹之迹混同名家书迹。东晋张翼善于模仿王羲之书迹,所仿羲之奏表,几欲乱真,羲之亦不能别。梁内府所藏王羲之《便服改月》一纸,经陶弘景鉴定,乃张翼所写(《与梁武帝论书启》)。南朝“ 多学大令,其康昕、王僧虔、薄绍之、羊欣,亦欲混其臭味,是以二王书中,多有伪迹”(张怀瓘:《二王等书录》)。

  第二类,因名家笔迹相近而混淆。梁内府所藏王羲之《不复展》一纸,竟“是子敬书”(《与梁武帝论书启》)。南齐张融善草书,多骨力而有古风,人们“以为张伯英书”(张怀瓘:《书断·中·张融》)。

  第三类,为牟利故意伪造名人书迹。东晋后期,康昕与右军之甥惠式道人“俱学二王”,“转以己书货之”,世人“谬宝此迹”,或以为是二王手迹,或以为是羊欣书迹(张怀瓘:《书断·中·羊欣》)。南朝刘宋初年,宗室王新渝惠侯刘义宗喜好收藏“二王”书法,悬金招买而不计贵贱,一些“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虞龢:《论书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