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墨家常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4966
王蒙 康笑宇

  二七一十四还是一十三?

  一位學友因为鼓吹孔子承认二七一十三的故事而受到非议。说是二人争拗,其中一人坚持二七等于十三,并且打赌说不等于十三他宁愿断头。孔子认为断头比正解严重,就承认了二七一十三。

  这很像我从张中行老师那里知道的四七二十七与二十八之争的故事。县官宣判二十七者尤罪,杖责了二十八者,原因是,与二十七者讨论问题,争论乘法得数,本身就是极大的愚蠢。这样的愚蠢,杖责之后有可能得到纠正,而二十七者已经疯狂乖戾,打死也白打了。

  显然,这是一个笑话,是个喜剧,是个极端夸张刻薄之语。嘲笑的对象是二七一十三与四七二十七的奇葩,而不是当真将放任荒谬,压制止确视为中华智慧。故事是这样讲了,古往今来,有几个杖责承认乘法的正确得数者、而放任并着力保护不识数的白痴的记录?大可不必将喜剧搞成正剧,从而义愤填膺。

  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摆在那里,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看怎么读怎么用怎么讲怎么发挥怎么消化怎么选择怎么出手。在弘扬、传承、发展、创新传统精神资源上,精神的主动权、精神的丰体性不在古人而在今人身上。还有专家强调文化总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区分传统文化资源的精华性与糟粕性是太难了,或许是做不到的。

  但是近一二百年,中国人一直忙活这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活计。全盘传统,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自欺欺人。伞盘洋化,那是自取灭亡。如果做不到分清精华糟粕,做不到善用精华而冲淡管控糟粕,那就误周误民误人误己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