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读书》二○○八年十期上《改革三十年感言》和《粮食储备制度漫谈》两篇——后者鉴照历史,同样感言现实,我感觉直爽。这样的文章,平实之中充溢着睿智,视角普通而认知深刻,应该是很管用的。实践出真知,学者的实践同样提供“智库”,《读书》这样的文字直抒心声,所传递的信息想必“眼睛向下”的“决策人”也能感受到。
近年粮价稍高,问题不大,总比捏着钞票弄不到粮食好;几年前就听说县粮库空了,不知地方储备在哪儿,全靠“藏粮于民”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县城里粮袋子“黄口”般张着的居民业已增加了不知几多倍,粮食安全令人不禁有点忧心。原体制的维护与变革取决于成本,这成本的高低先总表露为信息,信息流通的顺畅上上签是决策者“眼睛向下”,“底层的自发努力”成本的降低,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层层民主,真正的民主。“三年困难”时期仅四川一省就饿死饥民一千二百万,信息何以受阻?同为在上者,“眼睛”不肯“向下”,身居中枢的人“眼睛向下”也不可得,只能遥望饿殍而兴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