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营造第三个话语中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2609
焦国标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间,中国文坛一直没有离开两大话语中心:一个以反右、文革为诉说对象,以当年错划为右派的作家为话语主体;另一个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诉说对象,以知青出身的作家为话语主体。

  在世纪之交的未来几年间,中国文坛将会逐步浮现出第三个话语中心。它将以中国农村社会为诉说对象,话语主体正虚位以待那些超出个人遭际、为民请命的文化人。

  本世纪里,中国还有最后一桩特大冤案没有个说法,这就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三千多万农村饿殍;中国还有最后一件人间大不平没有揭开,这就是农民的被歧视,农民的种种法定的权益没有落实,种种应该享有的现代权益没有被法定。这大冤案、大不平需要一个话语中心去为之呐喊、为之奔走、为之倾诉,从而使得中国社会在现代文明的爬坡中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前两个话语中心的主体都是从城市出发,经过凄苦曲折的命运之旅最后又回到城市的人,通过悲悯自己而悲悯社会。第三个话语中心的话语主体将是从农村经过高考这道龙门跃进城市的人,通过悲悯农民而悲悯社会。前两个话语中心的主体把城市与乡村的人为差别看成自然而然,看成是生长其间的空气,既无心思无余力也无道义感无胆识去向它发起攻击。第三个话语中心的主体因其成长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横亘他们心中的不再是对个人命运跌宕起伏的感慨感伤——他们的命运可谓一帆风顺,而是正统的学校教育理念与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甚至是反差。这种反差让业已摆脱了农村父辈种种苦难的第一代城市人备感农村社会的不幸不公。自幼接受的人与人权利义务平等的理念,决定了他们进城以后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庆幸个人的跃出苦海上,成为心安理得的既得利益者享用者。他们要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现代良心为自己所从来的农村社会自觉担负起道义的责任。

  这第三个主体话语已经在一些报刊上初露锋芒。这些文章只是观点,不算是纯正的文学作品,但是作为一个主体话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