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秦书未灭阿房宫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9610
秦京牛

  周兴慧著《中国古代图书的命运》(一九八三年第十期《百科知识》)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十一次大的焚书事件,以及历代封建政权收集图书的情况。文中有一处论断似可商榷。

  周书写道:“秦始皇所焚,只限‘非博士官所职的私人藏书,秦政府藏书,是在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时绝灭的。”其实,秦政府藏书并未绝灭于项羽火烧阿房宫,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重要书籍被萧何保存下来了。《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一段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疆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可知,秦政府图书中,有相当一部分落入萧何手中,不仅免于被项羽焚毁于阿房宫,而且这部分重要图书,还成为刘邦、萧何等人战胜强敌项羽的得力工具,并为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资料上的基础,“汉承秦制”很可能由此而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宫廷书籍,很可能见过萧何保存下来的这批秦政府图书。《史记》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据此,秦政府藏书并没有完全绝灭,至少是在项羽焚毁阿房宫时还未绝灭。

  萧何收藏秦政府图书典籍一事,发生在公元前二○六年,可他还不是我国最早珍视图书典籍甚于金帛财物的人。据《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春秋时楚人蒙谷,就知道图书典籍比金帛更可贵,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五○六年,吴军在柏举大败楚军、攻入楚都郢的时候。“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结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人大宫,负鸡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返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蒙谷在国家破亡的紧急关头,首先抢救的是“鸡次一典”,这与萧何入咸阳,首先“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我国古人,早就意识到图书资料比金玉财帛更为珍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