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译语旁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1478
林骧华

  《读书》杂志第四期上刊载了张隆溪同志的《管窥蠡测》,其中将anti-hero一词译成“反英雄”。第七期上又见吴希义同志的文章,谓“……把anti-hero译为‘反英雄稍嫌不妥。”“考anti-这个英语前缀,包含汉语的‘反、‘抗、‘防、‘排除等多种意义。……所以把anti-hero译为‘非英雄值得一荐。”吴文所援三则例子,言之颇成其理,然犹嫌尚未达意。

  Hero一词,既有“英雄”一义,又当“主角”一解。在一般意义上译成“英雄”自无问题,但是在文学批评中,hero一词(尤其在anti-hero这样的术语中)主要指作品的主角。在传统模式中,主角一般都是英雄,因此,这个词的双重含义是不可忽略的。

  以往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或英俊漂亮,或粗犷豪爽,或聪明,或善良,虽然历尽艰难,最终必然有完满的结局。这类主角是“英雄式”的。然而在现代文学中,却一反传统。许多作品的主角与过去截然相反,作家们刻划的典型人物形象以anti-hero的面貌出现,约瑟夫·海勒笔下的尤索林就是一例。这一类主人公的典型特征是:他们既没有崇高壮烈的英雄行为,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个人品格;他们在灵与肉两方面缺乏统一完整的性格,在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上,不是他们征服世界,而是环境将他们压倒;他们虽有善良的品质,也试图奋斗,但是在实现理想和愿望的过程中所作出的任何努力都落了空,受到了生活的狠狠讽刺和嘲弄,致使他们扮演的不是令人心酸同情的小丑角色,便是无能为力的受难者,或者叫做“倒霉蛋”。这一类主角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亦可说是现代西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据此,我觉得拟将anti-hero一词译成“非传统英雄式的主角”较为妥切。前几年在教“美国文学史”课中,讲到索尔·贝娄作品中的anti-hero时,即以此译作解,学生们认为一听就明白。若译成“非英雄”或“反英雄”,那么对西方现代文学不甚了解的读者可能会误解成“坏蛋”的概念,确实也曾有人问过我:“anti-hero是否就是villain(坏人,反面人物)?”

  英语中还有与此类似的“anti-novel”一词。若译成“反小说”或“非小说”,同样会引起偏误。我觉得应译作“非传统创作法的小说”。英美人的语言概念和我们汉语的习惯概念之间往往有一层“隔”,翻译要化“隔”为“不隔”,在没有确切的对应词时,有时译文可能要“噜”一些,然而我觉得是必要的。

  以上一点陋见,未知正确与否,愿就正于张、吴两位及其他同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