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两点意见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1662
李毓珍

  《读书》一九八二年七月号15—16页“品书录”栏内有一篇介绍《西厢记新注》的文章。我是十分喜爱《西厢记》的,又有新的注本出来,当然很高兴。这本新注,我没有见过,托人借,也没有借到。在没有见到这本新注之前,想先就这篇介绍文章提两点意见。

  一、文章说:“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实甫美不胜收的曲文,《新注》严格区分了其中正、衬字。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付出极为艰苦的劳动。且看其中第四本第三折的〔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其实王伯良注本和近人陈志宪注本,早已把正衬字分开。就以引用的〔滚绣球〕而言,《新注》与王、陈两本基本上相同。只是王注本把两个黑体字的“了”字,当作衬字。这两句的正字都是七个字,把两个“了”字当作衬字是对的,同时,标点似应如此:“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二、文章说:“更有创造性的是,校注者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人所未发的观点。如莺莺送张生一折,在最末尾的(下)字舞台提示后面,校注者指出:张生与莺莺的分别实际应提到〔一煞〕〔收尾〕两支曲文之前。”下面还有一段话说明它的道理。这个观点在闵遇五《五剧笺疑》中曾经说过。其中说:“文长(指徐文长)评解,多有得失,不谓尽然,至其所评之本,实古善本也。如饯行祖道,行者登程,居者旋返,古今通礼。所以此词‘再有谁似小姐之后,生即上马而去。莺徘徊目送,不忍遽归。‘青山隔送行,言生已转过上坡也。‘疏林不做美,言生出疏林之外也。‘淡烟暮霭相遮蔽,在烟霭中也。‘夕阳古道无人语,悲己独立也。‘禾黍秋风听马嘶,不见所欢,但闻马嘶也。‘为甚懒上车儿内,言己宜归而不归也。‘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生已过前山,适因残照而见其扬鞭也。宾白填词,的的无爽,而诸本俱作生莺同在之词,岂复成文理耶?且俟曲终,莺红并下,而后生方上马,何其悖也!王实父断不如此不通。徐本(指徐文长注本)于礼则合,于文则顺,耳食者竞吹其疵,独不于此原之乎?”

  以上两点,介绍文中均未提及,现为补正如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