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农民多做一点事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 热度: 11927
戴散原

  我国十亿人口,农民占了八亿。要说提倡读书,农村这个广阔的场所是不能不考虑的,而且是应当首先考虑的。

  去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了全国农村读物评奖活动。对农村读物评奖,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评奖范围包括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出版或再版的各类专向农村发行的图书。全国共有七十家出版社推荐图书近三百种,结果有四十八种农村读物获奖。这个活动说明,许多出版社重视农村读物,并且取得了成绩。

  近几年来,各种评奖活动层出不穷,在这中间,农村读物评奖应当说是别开生面的。它可能显得不象电影评奖、小说评奖那样轰轰烈烈,但是你只要想一想它所面对的那么广大的读者群,就不能不令人对之尊重。这不但是一个绝大的人口数量,更主要的,是因为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已经找到正确的道路,中国农民已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在我国农村显示出来。从这一点上说,进行这种评奖活动是意义深远的。

  为农民写好通俗读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里,我以为许多有知识有本事的人有许多事可做。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提供给工人。我们完全可以补充一句,也应当把最好的东西给农民。所谓通俗,绝不是庸俗,不是以低劣、下流的东西充数。这中间还有一个民族形式问题。我国历史上是有重视通俗读物的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多年流传不衰,就是因为它屡屡经过加工修改,很能适应当时的需要。这次得奖的《农村年书》(原名《东方红》)之所以受到农民欢迎,同它采取了传统的形式,成为一种新型的“万宝全书”,有密切的关系。这中间,都有大量有知识者的用武之地。

  《读书》杂志虽然并不以农村读者为对象,但是,我注意到,也时或发表呼吁农村读物的文字,这是很好的。例如,一九八一年第七期关于重视农村的图书市场的建议,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发表洁泯同志所写评述近年农民文艺创作的很好的文章,最近在今年第三期上又读到关于《农民识字课本》的推荐。象农村读物评奖活动这种活动,《读书》不应无载。因特投书,希望今后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