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因从事文字工作,免不了涉足文化领域。久而久之,发现这个领域里的许多人热衷于“拼祖”。譬如,姓赵的就会跟“赵匡胤”扯上关系,自认为是帝王之后;姓孔的自然不用说了,“孔子”必定是他们的祖先。最奇葩的是,有一个王姓人士,在书法热的时期爱上了写毛笔字,自称是王羲之的后裔;前些年,“阳明学”走红,其又声称王阳明就是他祖宗。事实上,有学者考证,王阳明的祖上与王羲之根本不是同一支。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拼祖”的癖好一直存在。袁世凯当年为了称帝,苦思冥想要认名人为祖宗,让人在史书里东翻西找,终于找到明朝末年被砍头的袁崇焕,迫不及待地认了这个“祖宗”,还编出了一个故事:袁崇焕被砍头后,家人迁往河南项城居住,这才有了当世奇才、真命天子袁世凯。也不只是袁世凯那样的“大人物”,就连鲁迅先生笔下阿Q这样的“屁民”也不例外,自称是“赵家后代”,比“秀才长三辈”。
由于身处文化领域,总会被问到祖先是哪位名人?这种时候,笔者总是如实相告:“我的祖先,听说是一个强盗。”为了佐证这个事实,我还会讲述老家的村史:我老家所在的自然村,叫“小桥头”,在我小的时候,村口有一座桥,村名因此而来。听上上辈的人讲,我们自然村的祖先系兄弟俩,据说当过强盗,后改邪归正落户于此,娶了邻村大户王家姐妹为妻,由此繁洐而来。
说实在的,笔者要想炫耀一下祖上的荣光,也不是没有资本。笔者的祖母系明朝阁老之后,她本人就是一位千金小姐,在笔者孩提的记忆里,她的脚丫小如粽子,可以在升箩(一种量米的器具,一升一般在1斤至1.5斤之间)里“掉头”。当然,笔者有意突出自己祖先的强盗身份,缘于向来反感拿祖上荣光为自己“贴金”的行为。窃以为,一个人的姓氏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你祖上的荣光只不过是历史,它成不了你身上的光芒。
不过,上述只是笔者的拙见。既然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拼祖”,自然有它的道理。比如,刘备当年从卖草鞋开始就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是为了让自己的出身更加合理,干起大事来更加名正言顺。刘备正是利用这份无形资本,才招来无数英雄豪杰,轰轰烈烈地成就了一番帝业。
放眼当下,鉴于时代的变迁,“拼祖”已获取不了以往的那种“巨额红利”,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譬如,笔者开头提及的那位王姓人士,当年沾了王羲之后裔的荣光,糊弄了一些当地的企业家,忽悠了不少润笔费。如今,他又混充王阳明后人,不断地为自己“贴金”,被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视为学者,受邀在各种场合高谈阔论“阳明学”,到处骗取讲课费。而且,这还不是个案。
应该说,在当前的文化领域,早已不存在那种等级观念,倘若是“拼师”“拼爹”,甚至于“拼爷”,尚且可以理解,毕竟文化这种东西,还有传承一说,像中医文化、民间手工艺等,就依赖于家传、师承而发展,拼一下爹、師、爷,似乎都无可厚非。但去“拼”数百上千年前的祖宗,实在匪夷所思。可让人奇怪的是,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拼法,竟然还被无数人迷信,依然有着生存的土壤,实在是咄咄怪事。
【原载《联谊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拼爹 / 佚 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