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赛场的边界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4255
梁璇

  

  

  曾经,“为国争光”是中国运动员统一且近乎唯一的目标,每块金牌似乎都承载着数亿人的“安全感”。随着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交出金牌总数第一的答卷,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顶点,越来越多的藏在金牌背后的个性、欲望和故事得以还原。

   人们开始学会接受“金牌”以外的不同选项。运动员逐渐有了粉丝群,体育赛场上亮起了应援灯牌,体育明星和“偶像”有了高度重合。现在,如何处理赛场的边界,对观众和运动员而言都是一道考题。

   当新闻措辞中的“遗憾失金”被粉丝要求纠正为“喜得银牌”后,这种泛滥的“宽容”可能让本应前进的人困在原地。至少对一名付出巨大努力、有夺金能力的选手来说,“银牌也很好”未必真的是宽慰。

   给失利包上成功的外衣,或许是体育教育缺位的结果。坦然面对失败、不刻意回避,这是专业运动员每天的必修课。要探清关心的边界,得先从了解体育、了解运动员开始。在运动员的生活中,既有求而不达的痛苦,也有屡败屡战的执着,不甘心是大多数人坚持的原因。

   经典动画《灌篮高手》中,赤木刚宪率湘北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与海南队相遇。在比赛中,他不慎受伤,但他哪怕冒着结束篮球生涯的风险也坚持上场。一句话凝结了他所有的不甘心:“这是我好不容易抓到的机会。”

   这种“好不容易”几乎闯入过所有运动员的内心。竞技体育像金字塔,有聚光灯烦恼的人只是塔尖的少数,更多人站在光影之外等待上场,即便输赢在他们站上起跑线时就大致清楚。剩下的,只是自己和自己作战。

   赛场的边界其实并不难找。多一些空间,让最终成为冠军的人可以有疲倦、迷茫或低谷的时刻;多一些尊重,畢竟大部分人无法成为冠军,但只要有赛场,就能激活他们想要成为冠军的心。

   【原载《读者》】

   插图 / 争夺冠军 / 佚 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