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包容比自由更重要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5647
叶倾城

   年轻学生问:“讨厌自己的亲人,是可以的吗?”

   一次又一次,理由不完全一样。

   “妈妈看我的QQ空间,还截图发朋友圈,当笑话。她想过我的感受吗?我也有我的隐私空间……”

   “我爸有外遇了,他有什么资格教育我?我厌恶他,他脏……”

   “我奶奶重男轻女,好东西都藏起来,留给大伯家的孙子。还总是冤枉我、欺负我,我一反驳,就说我顶嘴……”

   这是能说出来的牢骚,还有更多更深的话,有时厘不清、无法表达,像翻江倒海的浑水。但如果你等得够久,这些故事还会反转:

   “我妈妈向我道歉了,她哭了,说忘了我已经上高中了,她只是以我为荣。我看她这样,又觉得很愧疚。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真的为你的成功而感到快乐……”

   “我爸一直很顾家,从小到大的家长会都是他去开的。反而是我妈,全职太太这么多年,连饭都不会做……”

   “我奶奶其实很可怜,她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很小就被送人了。后来她生了我大姑、二姑,在月子里就被我爷爷家暴……”

   我静静地听完所有抱怨、诉说与忏悔,然后说:“接受吧。”

   接受你最爱的人不完美、不完整、有缺点,他们都是普通人,绝对不是至圣先贤,不是你渴望的那种亲人。你难过:不是说生儿育女是家长的第二次进化吗?为什么他们丝毫没有进步?

   也接受自己的各种怨憎吧。他们是最爱你的人,你觉得自己不应该看到他们的缺点,但你确实看到了,你惶惑。难道真爱不是爱对方的一切吗?你为何没有做到?

   心理学上把“说谎”当作幼儿成长的一个标志。婴幼儿会认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自己想什么,母亲就在想什么,所以完全透明。当幼儿能对母亲说谎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她)已经知道了:自己与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人,自己的感受、想法、真实生活,母亲是可能不知道的。

   那么,同样,对长辈的负面情绪,也是这种成长中的一部分,你渐渐地发觉与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比如,你会质问:你有什么资格?你已经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单凭“母亲”这种身份,就对你拥有权力了。

   这是第一步,你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也许下一步,就是你也需要看到“他们”的存在。

   他们是不以你的意志转移而存在的,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比如,你的祖父母,虽然白头到老,但他们很可能从来不曾相爱。你沒想过这个问题,你从来没想到过老年人也年轻过,有过感情世界,但他们确实年轻过。

   你会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渐渐知道父母和你一样,只是人,天性在童年便已确定,性格发展也受限于遗传、教养与际遇,几十年的风雨路更铸就了坚不可摧的人生观。时代日新月异,他们跟得跌跌撞撞,原有的观念可能落伍僵化。

   有一种教育理念,是“鼓励孩子做自己”,那么,父母能不能也只做自己,不紧跟时代?

   有一碗“鸡汤”叫《在路边鼓掌的人》,说“如果孩子不想赛跑,只想在路边鼓掌,也很好”,那父母根本不想上路,又何错之有?

   最开始,你是不想被父母改变的儿女,到后来,你可能会明白:干嘛要改变父母?

   在人类所有感情中,亲情是最特殊的一种,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可以“边烦边爱”的感情。

   你可以烦你的家人,但仍然爱他们。

   你甚至可以烦你自己,但仍然是一个自爱的人。

   包容比自由更重要。

  

   【原载《风流一代·青春》】

   插图 / 家有多包容就有多兴旺 / 佚 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