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来了,人们纷纷赶去。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行动有些迟缓。不一会儿,孩子也上了车,他并没有急匆匆地找寻座位,而是站在司机旁边。“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司机看看孩子,点了点头。车上一片安静。人们都静静地等候发车。可是,一分钟过去了,车子还未开动。人们便躁动起来。我旁边的一位女乘客分明听见了孩子说的话,还大声斥责起来:“你妈没上来就赶紧下车!别耽误我们大家的时间!”
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司机准备发动车。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叔叔,求求您,再等等,妈妈马上就赶到了!”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招手,呼喊,然后又跑向司机:“叔叔,我妈妈就要来啦!”
母亲终于赶来了。一上车,她就感觉到车上异样的气氛,脸上满是尴尬和歉意。那位女乘客又开口了:“公交车又不是为你一人开的,凭什么让我们一车的人都等你!”
孩子突然大哭起来。这一哭,反倒让车上的乘客安静了下来。母亲心有所感,紧紧地搂住孩子,不住安慰。刷了卡之后,她向里走去。面向那位女士,母亲说了声“抱歉”,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的脚。
我在旁边,分明看清,她竟是个跛子。我立即起身让母亲和孩子坐下。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注意到了她的腿疾。于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不作声。
车里的气氛很阴沉,人们的神情也变得不安了起来。车子开了一路,孩子也在母亲的怀里哭了一路。几站后,他俩要下车了。乘客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们身上。尽管母子都在极力掩饰,但是,大家都察觉到了母亲的腿疾。
许多乘客纷纷站起。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可是,母亲却微微一笑,摆摆手。儿子抢着说:“我妈妈能行!”泪痕未干的脸上写满坚定和自傲。
下了車,孩子已经不哭,母子有说有笑。孩子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自然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所有人都在久久地目送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我终于知道,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暖化,最终变得像她一样温暖,像她一样明媚,像她一样坚强。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爱”吧。
【选自《当你读懂人生的时候》】
插图 / 搀扶 / 佚 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