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感悟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5280

平等对待弱者?



  几位质朴的打工者,因受对方的平坐礼遇心怀感激,便少收工钱作为回报。

  平坐,就是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人们之间事实上存在差异,但谁不比谁“命贱”,完全不必自惭形秽、自卑气馁,应当仁不让地求平等护自尊,遭遇歧视不忍气吞声。强势者需少些傲慢与偏见,多点一视同仁,不爱富嫌贫,不亲上疏下,不厚尊薄卑。其实,与弱者平起平坐丝毫无损强者形象,却能赢得由衷的点赞。人们互相间多些尊重与平等相待,社会大家庭就会更和谐。

  (读2021年7月《平坐是一种情感》)

  冯 侠(辽宁)

用心呵护这根弦



  一个人向善还是向恶,离不開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这教育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一棵小苗,在良好教育的熏陶下,就会生根发芽,成材,当然也可能在不良教育的诱使下夭折;教育也可以使一个走入歧途的孩子迷途知返。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一个人可以学得仁爱善良、从容优雅;相反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可能变得顽劣不堪,朽木难雕。

  人心这根弦太灵敏太脆弱,养护得好,就能弹奏出最美最动人的曲子;如果受到侵蚀,就可能嘈切不成调,甚至弦断琴毁。都说人心难测,其实我们何必要测呢。我们只需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想要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

  (读2021年7月《人心这根弦》)

  宋振锐(山东)

被困的母亲



  表面上看“被困在智能时代的母亲”,与儿女之间隔着一道“数字鸿沟”,仔细分析会发现,实质上隔着的是彼此缺乏沟通的“代沟”。以前母亲教儿女,现在儿女教母亲;角色的转换是从彼此沟通渐远开始的,何况孩子长大了总有自己的“秘密”……母亲“会打一手好算盘,辅导孩子们学习”——学习型母亲为什么“就像自信心被摧毁的小学生”?因为“人老了就是没用”是其根深蒂固的认知。儿女们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要从教其改变生活理念开始,要用“请教”的口吻教,多用“国语”,少些网络用语。有篇文章就曾写过老年人沉迷网络的事。这从反面说明,老年人不但能上网,而且能上瘾。当然,如果上瘾就矫枉过正了。

  (读2021年7月《被困在智能时代的母亲》)

  曹 勇(安徽)

善心常驻艳阳天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善心的人,心里通常拥有一片阳光;一些常怀私心杂念之人,内心却时常一团黑暗。朱成玉《人心这根弦》一文,写得质朴、淡然,普普通通的生活的故事,让读者内心掀起阵阵涟漪。

  其实,人心这根弦,蹦跳的是鲜活的音符,只要我们每个人常常拂拭弦上的浮尘,做到日行一善,我相信人人都能弹奏出最美的天籁之音,心中一定会是艳阳天。

  (读2021年7月《人心这根弦》)

  李新国(宁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