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事里·事外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3323
张亚凌

  

  读完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自在》,整整一本书,似乎只记住了一个人做的两件性质相同的事——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两次口试学生:一次,他把一盘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这是什么。學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敢想象教授会拿猪肝来考自己。落第。微耳和对该生说,一个医学工作者一定要实事求是,眼前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这种本领和勇气,怎能当医生?又一次,微耳和指了指自己的衣服,问另一学生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回答:曾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一身衣服穿了十几年,原来的褐色变成了黑色。顺利通过。

  季羡林老先生完整引用这两件事意在告诉读者: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干扰的观察能力,对学者来说极为重要。而我,思想却因此抛锚:我恰好也是教育工作者,能做到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吗?

  我在思想课、班会乃至见缝插针,都在反反复复给孩子们讲,对自己认真、对他人守信、对事情负责。可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少算了,我帮着讨回来,多加了却选择默不作声,是引导孩子对自己认真吗?那个学习优秀的孩子答应了帮助学困生赶上来,当俩孩子干劲十足时,我却背地里暗示优秀生绝对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那是教育孩子对他人守信吗?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做清洁,角角落落都想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不也明目张胆地说“不要浪费时间,人前处理好就行了”?这样私心过重的老师,怎能引导出心灵洁净的孩子?

  我们进行考察的权威人士也愿意扎实走心地了解求学者的品性吗?

  人的功利心决定考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考的方向自然直接决定被考者的准备方向。当我们唯成绩论成败时,就不要抱怨出现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六亲不认的狼崽子——狼会不会觉得憋屈?当我们只抓成绩只想名校时,就不要怪怨孩子陷入“唯成绩论”的牛角尖出不来。忽略品性的选拔,一定会滋生“学霸不等于周身洋溢着美好,名校出来的未必是绅士”这种遗憾。

  是不是可以断定,肤浅地单纯专注于知识的考察,却想培养出高品质高能力者就是缘木求鱼?我们的教育界会允许如此灵活多样的考核,相信这样就能检测人才的高下吗?灵活而开放,才会远离形式,从而更加扎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