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1704
当年参加高考,见过触目惊心的一幕。那天下午答完卷子走出考场时,发现一位考生晕倒在地上,父母在旁边呼天抢地。问过路人才知道,原来是这位考生迟到了半个小时,哀求监考老师让他进去,监考老师却不为所动,说了一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考生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磕到头都破了,老师仍坚称绝不破例,拒不放行。考生最终晕倒在地,父母指责老师不通人情,痛哭且大骂不已。

  这件事始终留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想起那考生血肉模糊的额头仍觉得凄惨无比。我并不觉得那位老师做得不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只是履行职责而已。如果他一时心软,反而会对不起那千千万万按时抵达的考生。

  高考是人生大事,不知道这一次教训,是否让他铭记终生。后来工作,关于“迟到”的话题更是每天上演。

  曾有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应聘者,却比约定好的时间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那天我微笑着听他讲完他的工作经历,然后把他送走,在简历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我给人事部门的反馈是:连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迟到,公司无法把工作放心地交给他。明知今天是关键行程,就该做好准备,早早出门。临到最后才发现时间晚了,气喘吁吁地奔跑,不停地道歉……对不起,这不会得到同情。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说明你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更难以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上立足。迟到与否,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细心与认真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

  某天看电视,看到一位弃婴在孤儿院長大成人后与亲生父母相见。亲生父母接受访问时声泪俱下,称当年是因为家境贫寒,万般无奈下才放弃了孩子,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希望可以找回孩子并补偿他。镜头一转,那位已经生出青色胡茬儿的小伙子一脸漠然。记者问他:“你愿意与父母相认吗?”他点点头说:“愿意。”记者又问:“那你愿意跟他们回家吗?”他说:“不愿意”。

  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好多年以前我期待过跟他们相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念头几乎每天都会想一遍,想起来就想哭。可是特别奇怪,想着想着,这个念头居然就渐渐淡了,而且越来越麻木,到最后,我自己也不觉得这是个多大的事了。我现在觉得自己就这么自由自在,没爹妈管着,也挺好的。如果他们再来照顾我,我还真不习惯,所以还是算了吧。”记者追问:“你是在恨他们吗?”他笑了一下:“以前有过,现在确实没有了。没有爱哪来的恨?我就是觉得,有些东西来得太晚了,并不一定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我不想要了。”

  一杯热腾腾的茶,放到凉透,再喝已没有必要,只会伤身。一件加厚的外衣,穿得太晚,寒气已经侵入体内,感冒已无法避免。儿女的孝顺,在父母去世以后才表现,那是失德与伪善。朋友的关怀,在事过境迁后再开口,只会得到礼貌的回应,很难得到知己的情谊、交心的温暖。

  当年监考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理:迟得太久,就不必到了。迟到,本身就说明了缘分的不足与付出的欠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该再续前缘。你若真在乎,必然早早追求,早早拥有,怎会等到对方心已死,情已逝,才迟迟到来。

  【选自辉姑娘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