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邵逸夫是一面镜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8454
钱夙伟

  邵逸夫离世后,遗体被送往香港观塘区基督教联合医院。该医院是一家公立医院,主要服务于附近的普通居民,邵逸夫曾向这家医院捐过款,其中一幢大楼就命名为邵逸夫大楼。据悉,邵逸夫为人低调,最后一程选择了平民的公立医院。

  确实,无论邵逸夫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如何起起落落,始终不变的是他的平民情怀。也正因此,尽管邵逸夫并非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但于慈善捐赠却十分慷慨。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每年都要拿出一亿元以上的资金捐赠内地,捐赠项目不计其数,其中最为内地人熟知的就是遍布全国校园的“逸夫楼”。

  而邵逸夫的另一面,恰恰是对自己一以贯之的“吝啬”,个人生活“十分简朴”,“饮食清淡,经常是几款青菜配饭,毫不奢侈,对己之节俭让部属印象深刻”。显然,邵逸夫的一生,如此辉煌,却也是平民的一生。

  当下,我们的富豪早已如过江之鲫,每年福布斯富豪名单上,中国内地上榜的富豪不断递增,但又有几个有邵逸夫这样的情怀?富豪们用起钱来何其阔绰,但却是用于自己的挥霍上。比如,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豪华汽车购买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当金融危机使欧美日奢侈品牌需求普遍萎缩时,中国奢侈品市场却逆势向好,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就已占全球市场的二成五,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内地却出不了一个像邵逸夫这样的大慈善家。

  时下的一个热词“土豪”,足以显示富豪们缺乏格调。而格调的核心,正是社会责任感,因为,有格调的富人从来都以为,财富首先属于社会,因此也始终秉持着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信条。邵逸夫先生就这样说:“赚了多少不是问题,捐了多少给国家才是重要的事情!”“中国很穷,需要很多金钱来办学校发展教育,建造医院治疗患病的人。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无数“土豪”们,却根深蒂固地认为,财富只属于自己。

  美国慈善家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只知穷奢极侈,却不懂得“回馈社会”,更是一种耻辱。然而,现在的中国富豪们,却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耻辱感。不同的财富观,最终体现的是不同的人生追求,许多“土豪”在如何对待财富方面是如此的无知,当然不能期望他们于慈善事业上有什么作为,更不可能成为邵逸夫。这也罢了,实际上他们自己的事业,很可能逃不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从这个角度,邵逸夫实在应该成为“土豪”们一面永远的镜子。

  【原载2014年1月9日《西安日报·西京评论》】

  插图 / 如此慷慨 / 玮 平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