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历朝历代在出现大乱之前必定有一些征兆,能够洞察世事者实属高明。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高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通宵达旦地在姑苏台欢宴饮乐,伍子胥劝谏他不听。伍子胥就断言:“吾见麋鹿游于姑苏之台也。”不久,越国伐吴,吴国战败,姑苏台被焚毁。魏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大臣得来劝谏高句丽王宫骊不被采纳后,他就指着高句丽的王宫说:“立见此地将生蓬蒿。”不久,高句丽国被灭,宫骊竟落得只身逃命。晋惠帝永康九年(299年),大臣索靖看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西晋宰相何曾同样也预见到天下将乱,可是他的做法却和别人截然不同。这恰恰是何曾的人生悲剧所在。
“八王之乱”之后,西晋政局动荡,社稷飘摇。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尚书何绥遭诬害被杀,他哥哥何嵩痛哭流涕地说:“我爷爷(何曾)怎么这样料事如神啊!”他们的爷爷何曾当年是晋武帝的开国元勋,并任当朝宰相。何曾经常陪同武帝参加宴会,回家之后,就对儿子们说:“皇上开创基业以来,每次宴会我都参加,从没有听他讲到治理国家的长远打算,仅仅谈及日常琐事,没有给子孙后代作长远打算的办法,他自己这一辈子还可以过下去,后代怎么办啊!你们好像还可以免祸。”又指着孙子们说:“到他们一定要惨遭祸乱。”后来,果如何曾之言。
何曾眼看皇帝放纵却不加规劝。看到国家出现危机,大乱在即,他应该算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政治家,但作为晋武帝的肱股重臣、当朝宰相,他却没有尽到职责。他眼看晋武帝一步步将江山社稷葬送到丧乱的深渊,却袖手旁观。伍子胥等人尚能劝谏君主的过失,虽不能用,但也算尽职尽心,死而无憾。何曾则不同,他能洞若观火地看到君主之失,预见天下将乱之势,当面竟一言不发,只是回家窃窃私语,说三道四。
他的放任给国家和家族都埋下了颠覆的祸根。何曾看到天下将乱的端倪之后,不仅没有劝谏皇帝,自己也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他过着奢华至极的生活,日常使用的帷帐车驾和服饰,质地和工艺都要求精美到极致,饮食供养,都超过了王爷。
声名显赫的何曾大家族,从何曾自己开始奢侈,儿子、孙子两代,变本加厉,最终走向灭亡。史载:其嗣子何劭“骄奢简贵有父风”。到了孙辈时,生活更加奢侈,其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从西晋开国到永嘉末年,仅仅四十多年时间,曾经显赫至极的何氏大家族竟然没有一人能够幸免于难。归根到底,何曾自己正是灭家亡族、断子绝孙的始作俑者。
正如《资治通鉴》总编辑司马光所评价:何曾私下讥讽晋武帝晚年偷懒,得过且过,没有深谋远虑;他看到天下将乱,子孙难逃祸乱,似乎很高明;但是他自己却超规格地过度奢侈,并且让子孙传承他的遗风,最终以骄奢亡族,他所谓的高明又何在啊。而且他身为宰相,明知自己的君主有过失,不当面劝谏而是回到家中在背后私议,也绝对不能算作忠臣。可见,何曾的“高明”以及言行,于国、于家、于人、于己最终都成为了千古遗恨,既祸国殃民,又贻害家族、坑害子孙。
【原载2013年7月8日《学习时报·中外历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