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要来的“小康”,跑来的“贫困”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1787
汪强

  一个县究竟是小康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不在于这个县的实际状况如何,也不在于当地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而在于这个县的领导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领导想,小康吧,小康好听,就小康了;领导想,贫困吧,贫困实惠,就贫困了。

  不信,且看山西大同县。

  1996年,大同縣成为小康县。可当年,大同县地方财政收入三千七百三十八万元,支出六千五百九十万元,收不抵支。即使到今天,大同县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阳高县。当时阳高也是小康县的候选者,但阳高的领导坚决不要这顶帽子,阳高也就没有成为小康县;大同的领导要,大同就如愿了。

  2013年1月,批准大同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文件下来了,用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的话说,是“跑下来了”。在他看来,得到这一纸文件,像跑赢了一场竞赛。

  既然小康县可以要来、贫困县可以跑来,那全国的小康县、贫困县有多少是真的呢?那些全国百强县是真的吗?那些卫生城市是真的吗?那些宜居城市是真的吗?那些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是真的吗?那些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是真的吗?

  从王汉斌的话还可看出,跑来这个贫困县的批文不容易。那我要问,为什么难跑呢?按理说,这应该是不困难的,只要如实陈述事实、拿出数据就行了。上级审核一下,确认大同县说的是事实,就该将贫困县的帽子发下来。如此难跑,到底难在哪里?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某县跑了几年,没有跑来“贫困县”。有人问缘由,领导说:“我们太穷了,没有钱去打点。”试问,大同在跑贫困县时,有没有打点?前些年之所以难跑,是不是难在打点不到位而受到了刁难?

  说打点不到位就受到刁难也不完全准确。有时应该这样说,因为打点不到位,上级就认真。就说大同吧,当初申报小康县,也有几个数据对不上号,只能造假。为什么假数据能蒙混过关?或许与打点有关吧。当然,实际情况如何,在“要小康”与“跑贫困”过程中有没有打点,如果有又是怎样打点的,向哪些人打点过,这些只有大同的领导最清楚。

  对于外地人来说,一个县究竟是小康县还是贫困县,其实只是一个称号而已。但对于当地百姓来说,这就不只是一个称号问题了,而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是小康县,就少了来自上边的各种资助。大同县委党校前校长梁斌龙介绍,大同每次寻求帮助,门都会因为“小康”的帽子而关上。他举例,2000年左右,因房屋破损严重,他去省委党校申请修缮资金,得到的回答却是“小康县哪会缺这么点钱?”而现在刚刚成为贫困县,大同县已经跑下来一笔一千多万元的资金发展黄花产业了。看来,授予一个县什么名号,有时如同儿戏。

  【原载2013年2月27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