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拿到后开机上网,装应用软件,用了两天,感觉很好。
这些年在网上成功购物几千次,花钱不少,跟店家沟通大多也愉快。
我常常去小区附近菜场买菜,有时钱不够了,摊主都很爽快地说,下次再给。我怕忘记。摊主说,忘记就忘记,没关系。我总及时还钱,最迟第二天一定归还,怕久了自己忘记造成失信。一次我买好菜忘了拿走,下午想起来回到菜场去找,摊主已经走了。对面摊主喊住我,说他把菜放在这里了。小区保安常替我收快递,快递从来没有弄丢过。
这种例子很多,我不想说令人感动,但起码令人温暖,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就建立在基本的信任和诚信上。
但你读报纸、看电视、上网浏览,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诈骗案,例子数不胜数。我也收到过诈骗电话、手机短信,真有防不胜防之感。此前有媒体報道,美国的大学和新西兰的大学退回上百名涉嫌作假的中国留学生。
太多诈骗和非诚信事件发生在国人身上,累积起来造成了一种国人不诚信的印象。
诚信最重要的基础是“诚信约束”和“诚信有用”。在网络上因为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买家评价的双重约束,绝大部分有持续经营意愿的店家努力工作,以诚信服务来获得好评并得到对方确认付款。这些好评和累加起来的好评率,对网络店家的经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好评率低的店家会阻吓新顾客,也会让老顾客望而却步,不诚信的店铺很难发展壮大。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陌生化,很多人住在同一小区,却彼此不认识。这是从熟人社会过渡到信用社会的微妙阶段。人际交往和商业交易,都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来提高交往的效益。而以诚信体系来实现陌生人的交往和贸易的正常化,是现代社会必须走的一步。网络购物是诚信社会体系的现实体现。去菜场和小商店购物,是传统的熟人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对买卖双方也都构成了一定的约束,虽然这种约束是相对松散的。
从大的社会范畴来看,在严格公正的法律管理和惩处之外,要实现简捷的贸易和交往,诚信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极其重要。诚信不能依靠某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来形成,而需要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约束。“诚信”需要发生效用、成为约束力,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监督力量,这样人们无论贵贱尊卑,都会主动地去维护诚信。
现在看来,国人不是缺少诚信,或者缺少诚信的意愿,而是缺少维护诚信的整套体系。诚信体系的建立,需要公开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并真切发生监督效果,比如像网络购物的买家评价对店家的影响那样,会导致为人民服务者因不诚信而受到惩罚。如果不诚信者都被揭露,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社会就会慢慢地诚信起来。这对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好处。
【原载2012年11月29日《新民晚报·自由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