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重提敬畏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050
孔 曦

  今年春节前,我国南方和西部大部分省份遭受了暴雪和冻雨灾害。部分铁路公路交通阻断;电力短缺或供应中断;数十万回乡人群滞留在火车站;绵延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客货车辆被阻隔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湖南、贵州大面积长时间停电;贵州境内发生了死二十五人、伤十四人的坠车事故。据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邹铭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止2008年1月31日18时,全国倒塌房屋和受损害房屋超过一百万间;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东、福建、四川、上海等十九个省市因灾死亡六十人,受灾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五百三十八亿人民币。

  各地专家和官员大多把损失归咎于几十年不遇的雨雪灾害,归咎于南方地区防寒机制的薄弱。然而,在动员全社会积极应对多少年不遇的灾害天气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作为一方的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时候,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呢?

  就以上海为例,截止2008年1月28日,上海宝山、青浦、嘉定等处共发生三十七起房屋坍塌事故,坍塌的多为菜场、简易工棚和年久失修的房屋。小小雪花,竟能压垮屋顶,在多年没下雪的南方的人们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原来,积雪可分干雪、潮雪、湿雪、水湿雪四种,单位体积积雪的重量按积雪类型逐渐增大。如果是干雪,五千至一万朵雪花重一克。近来上海所下的湿雪密度达一立方米两百公斤。倘若屋顶上有十厘米厚的积雪,每平方米的重量就是二十公斤,一千平方米的屋顶所需承受的重量就是二十吨。

  除了1998年的抗洪救灾、2003年的“非典”,除了北方的沙尘暴和我国各地局部的水灾旱灾,很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GDP的快速增长,习惯了副食品的丰富,习惯了家用电器的推陈出新,习惯了奢侈品的奢靡广告,习惯了风调雨顺歌舞升平,习惯了不断被报道的新科技新发明,习惯了各路明星的绯闻和丑闻……我们以为,再也没有什么外力,能中断或改变我们的好日子。这场不期而至、不依不饶的冻灾,把我们的安乐梦棒喝而醒。

  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我们仍然有可能是渺小的、无助的。美国电影《后天》里的景象,不是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每当我在数九天气看到各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身穿轻便的春装甚至夏装;我就会很小家子气地想,不知道演播室里的空调开到了几度?每当我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看见本地或外地的各路领导身着西装接见什么什么外宾,我也会这样想。

  有时候,我还会杞人忧天,担心哪天无电可用了,我们怎样度过严冬和酷暑?怎样在十几楼、几十楼的住宅和商务楼里出入上下?我们又将怎样写文章、发邮件、做报表、聊天?

  现代化城市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能源和交通。一旦能源供应中断、交通阻塞、电力被切断,城市中的人们将面临怎样的危机?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也莫不如此。一旦长时间断电,农民甚至不知道怎样把稻谷加工成米粒。

  是不是可以说,人们的城市化程度愈高,对现代化能源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大自然的敬畏愈少?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在规划、决策、建设、消费之时,是不会考虑这些规划、决策、建设和消费将对大自然造成怎样的危害,哪怕这种危害是不可挽回的、无法补救的。倘若这场雪灾能唤醒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从此不再奢靡、不再麻木、不再妄自尊大,而是尊重自然、爱惜资源、崇尚节俭,我以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也算是物有所值了。怕只怕云开日出之后,恢复正常之时,伤疤好了,痛也就忘了。

  重提敬畏之心,并不是要人类回到原始社会,更不是提倡祭天祝祷。我只是认为,自称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永远也不能主宰自然、对抗自然。大自然自有她的运行规律,一旦人类破坏了这个规律,只能自食苦果、自讨苦吃。臭氧层的被破坏、沙尘暴的肆虐,就是最现世的报应。

  【原载2008年3月14日《上海法制报·法治随笔》】

  ●湖南省嘉禾潇风荐

  题图 / 穆恩兹(土耳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