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设计”孩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2638
肖行之

  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

  严厉的父亲以不可冒犯的尊严训导孩子,慈祥的母亲以细腻体贴的情感呵护孩子,其实为的是同一个目的。

  我遇到一位大师,他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只要说出来,我就可以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

  真是天大的好事啊!我对孩子是有很大希望的,那就是要有出息,要成为优秀的人,有才华的人,出类拔萃的人……可是,真要我具体地说出来是个什么样子,还真是个难题。生活中,我对孩子的要求是零乱的、即兴的——

  看到成绩单的时候就会说,学习要勤奋,虽然成绩单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优秀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

  看到邻家孩子做家务时就会说,你看人家,多勤快,多懂事;

  看到有孩子弹钢琴时我就会说,你看人家,弹得多好,即使不做音乐家,有点特长爱好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你就不能学点什么吗;

  讲到“孔融让梨”时我就会说,你看人家,多有礼貌;

  讲到“司马光砸缸”时我就会说,你看人家,从小就善于动脑筋;

  谈到爱因斯坦时我就会说,你看人家,从小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我得赶紧想——

  我觉得我的孩子应该像姚明一样,世界级的球星,可是,压力太大了;

  那就像韩寒吧,少年作家,风光无限,可是,我不希望孩子在校时成绩单上有那么多的“红灯”高挂;

  像李宇春吧,小小年纪,一夜成名,可关于“超女”有太多的争议,我不希望孩子刚离开父母步入社会就卷入是非争议之中;

  像倪萍吧,可作为公众人物,活得未必轻松,我希望孩子活得轻松点;

  像杨利伟吧,训练太苦了,工作还有危险性;

  像霍英东吧,巨大的财富是很诱人,可他成功之前太不幸了;

  像鲁迅吧,这可是载入史册的人物啊,不过我们这样的时代还会有鲁迅吗;

  像唐伯虎吧,才华出众,只是有点“风流”的名声;

  像王冕吧,他的童年也太苦了点;

  像苏东坡吧,才华盖世,只是那经历有点太坎坷了;

  像牛顿吧,我能容忍孩子坐在苹果树下发呆吗;

  像爱迪生吧,那么捣蛋的孩子谁受得了啊;

  像凡·高吧,这个人是英年早逝,他的身价是在他身后才涨起来的;

  像比尔·盖茨吧,我更希望孩子先完成学业;

  ……

  大师忽然消失了,我的梦也醒了。

  回味刚才梦中的事情,我一下子明白了一件事——孩子有点像父母精心创作的艺术品。

  这件“艺术品”会因为父母的塑造而精彩,也会因为塑造方法的不当而使父母失望。

  这件“艺术品”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随着自身的成长,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认知,一天比一天深刻的思想,一天比一天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家对于完全由自己摆布的艺术品都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做父母的面对有思想有情感有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品”,并且自己还没有清晰明了的“创作”思路,也许是“一会儿要画美人,一会儿要画柳树”,或者是“要画美人却画成柳树”(这里还有“创作”能力问题),有必要自省一下,究竟要使孩子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品”?多数的父母都不会“不作为”的,但是,“乱作为”又能比“不作为”好多少呢?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事在艺术创作中是司空见惯的。做父母的其实也清楚,孩子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惊喜甚至是震撼也未必就在我们的“创作”计划中。在不背离自己审美思想的前提下,不妨少一点无端的干涉,少一点粗暴的指责,多几分随意,多几分从容,再加上几分信任而耐心的期待。

  艺术品需要精致的内核,更需要自然天成的品格。鬼斧神工是艺术品的最高境界,刻意雕琢的痕迹越重,离这种境界也就越远。

  艺术品都是有缺憾的。没有真正完美的艺术品。

  不可能每一件艺术品都价值连城。自己的作品可能是举世无双的,也可能是普通平常的,这绝不是为人父母者一厢情愿的事。

  每位家长都会“设计”自己的孩子。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首先应该是一件艺术品,最好是有个性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