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4月某日,郝卡厚同志高兴地将一本装帧精美亲笔签名的图书递到我手上。接过这本沉甸甸的封面上赫然印有郝卡厚著的《逐梦》,我感慨万千,一时语塞,只说了句“谢谢主席组长”。
这本书一直放在案头,得空了就一页页一行行一句句地翻阅。354页36万余字的上百篇体裁各异的文章,几乎不落一字地在我眼中飘过。合上这本浩如烟海的《逐梦》,回想与郝卡厚同志相识交往的点点滴滴,似有万语千言如鲠在喉,想必说出来畅快一些。
其实,本书的所有文章我是先睹为快者之一。记得是去年春夏之交,郝卡厚同志曾将几百页的打印书稿给我,请我进行排版初校。几个回合之后,已对多数文章有了阅读的体验。转眼间,书即正式出版发行,真乃可喜可贺矣!
先说书中文稿。《逐梦》分为“新闻之实”“研究之深”“散文之美”三辑,题目定位准,起得好。新闻讲究直击时弊,赞美扬善,鞭挞丑恶,用事实说话。翻阅上百篇消息、通讯,短的仅仅几百字,长的洋洋上万言,置身文字中,每篇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新闻性、时效性、现场感画面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角;研究力求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有思想、有思路、有深度、有问题、有办法,纵观数篇研究文章,莫不如此;散文之美,美在言之有物,有情有义,情感饱满,语言朴实。七八万字的散文作品,无论写人叙事,还是状物,篇篇激情澎湃,感人至深,行云流水。应该说,“散文之美”部分是本书精华之精华!
放牛娃—站哨小兵—上校军官—正处级干部—初中生(原始学历)—著书立说,这一条线似乎清晰地勾勒出了郝卡厚同志的逐梦之旅程。
追寻郝卡厚同志一路走来的足迹,一个问号始终在我脑海中未能拉直,那就是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静静想来,答案只有一个:心中有梦,“只为遇见最好的自己”。
七八十年代,军人职业很神圣、很吃香。保家卫国、报效祖国,成为很多热血男儿的宏愿和首选。郝卡厚也曾“三进山城”積极报名应征。而他最初的梦想也仅仅是想通过参军,放下犁耙,扔掉锄头,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黄土地,走出一条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道路。因为,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于是乎,他从当一个好兵做起,刻苦训练,勤奋读书,从最初别字差错频出连一封家书都写不好,到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尔后顺理成章地转为志愿兵,每月十元的津贴费变成了几十元的工资。
因为有梦,他并没有因已是“公家人”、抱上“铁饭碗”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依然忘我工作。战备训练,教育学习,站岗放哨,整理内务,样样干在先、走在前;夜深人静,战友们早已进入梦乡,而他却利用自己“单住”的条件,学理论,读名著,勤练笔,星期天、节假日,更是他学习写作的好时光。日复一日,他的文章陆续见报发表,一时成为上至师部下到连队的“名人”。
因为有梦,工作非常出彩,多次立功受奖的他,在遭遇一次转干失败后,没有气馁,逆流而上,终于如愿以偿由志愿兵转为干部,穿上了正儿八经的“四个兜兜”的军官服装。
因为有梦,他沿着既定的逐梦之旅,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从当初提干时副连职干部,仅用不到十年时间,连升五职至正团职,在最基层的连队干到集团军高级指挥机关。
行文至此,我打心眼里对郝卡厚同志肃然起敬!
再讲“缘”。三年前的元月,我受组织指派,参加市上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我们这个组的组长即郝卡厚同志,大家都叫他郝主席。那是我们第一次照面。之前,听说过这个人,谋面与交集从未有过。
郝卡厚同志作风干练,雷厉风行,说话干脆利落,原则性和时间观念极强,曾经的军人气质与风格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期间,每到一个单位或部门,他都会根据所担负的职能任务,讲思路,说措施,提要求,从不用讲话“提纲”,且讲得条理清楚,各有侧重,没有拖泥带水之嫌。我们组员在心里佩服他的讲话功力。
工作中,郝卡厚同志严肃认真爱较真,闲暇时,他也东长西短与我们同说笑,让大家干起活来轻松又愉悦。组员们私下里议论,这个人好结交,没架子。或许,这也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工作风格和品德修养吧。有幸的是,我曾连续三年跟随他参加考核工作,从中受教获益良多。
“人生有梦不觉寒,此心光明万物生”。梦想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只有拥有梦想、追逐梦想,我们的人生才有方向,才会在一步一步接近梦想时感觉到幸福。否则,你的生命将会失去颜色,就会盼不到春天荒芜的田野。无论这个过程多艰辛、多漫长、多痛苦。因为,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说这段话时,郝卡厚凝视远方,满脸阳光。
人这一生,最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这话,我信。
祝福郝卡厚同志,我的“主席组长”!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