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灿若星辰的梦想,只有他当真了。
——题记
“我没读过几年书,就是爱做梦,随手涂鸦,见笑了!”郝卡厚同志边说边把一本沉甸甸的青绿底衬晴空透亮的《逐梦》递在我手上。触及书体的那一刻,让我这个不善社交在书纸堆里觅食求生的酸儒有点不知所措。老同学志成见状豪爽地打趣:“见你这人费劲,给你签书费笔。为了签名,郝卡厚可是写废了三支笔的!”初见的尴尬烟消云散。
行武出身的作家应是战地题材,拜读之后才觉自己目光固化了,文与人的感觉有天壤之别。全书三辑,风采各异,却是朴笔用心写华章,人生有梦不苍白。
第一辑新闻之实,这应是一魄军旅魂。首先在字里行间,篇文片稿中清晰地展示出一条追光之路。以文书之笔,目光所及皆是闪亮,如夜光石般吸附外来能量把自己铸造为聚光能量石。他的新闻作品时刻在探究着人类成长的问题:一个社会的人应该留下什么?能干什么?在干什么?早在1985年间《兰州军区某营老战士开展“我给西北留什么”活动》一文中,他已经在思考从人到军人这个生命载体在时间的长河穿过该留下什么?以人为鉴,刘怀生、河西堡铁中八百名学生、王家清……一桩桩平凡人的不凡之举,都在诠释着人应该为这个繁华的世界留下点什么。他也在寻求着生而为人能干点什么。《野营不忘普法》让交通不便文化生活落后的腾格里沙漠边陲人民认识到早婚、反对女儿自由恋爱、买卖婚姻、封建迷信的错误,开化了一方土地,是高炮营能干什么;为战士缝被子的曹艳萍八十二床被子,温暖了别人也丰盈了自己,证明共青团员及能干什么;小刘、小毛两位工作出色的战士没送一条烟、没花一分钱参加汽训队学习,是党委能干什么……正如八月长安所言:这世上有些事就像一场不知名的花开,粗心的人只嗅到香,有人却会停下来问一问,记住它的样子。用什么来记住呢?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干点什么。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劳动人民在经济政策松绑后,一切向前看,全民奔小康,个个都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狂奔。中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路走来,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呢?在《洪学智在看望某部指战员时强调——改革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中,我们看到绿色军营“只有改革才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广大指战员以“纪律高于生命”为宗旨,以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保卫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再立新功。蓦然回首那场西部大开发的火热运动,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不仅是抗洪抢险的先锋,更是守卫百姓安宁的定心石。《某部农场坚持十年帮助驻地群众科技兴农》,在“军民情似海,爱民谱新曲”的锦绣大旗后,是部队出地出钱出技术,群众出劳力,部队保本舍利,向困难户提供化肥,办科技兴农学习班,用实际行动投身到脱贫致富科技兴农的伟大实践中。
战争年代,军队是家国安宁的钢铁长城,冷峻威严;和平年代,军队是长治久安的绿化树,擎天无私。1986年就高瞻远瞩地对黄毒赌当头棒喝。1995年,当全民都在为“扶”与“不扶”纠结时,子弟兵没有犹豫用血肉之躯筑人墙霸气挡下避祸而驱的车辆将伤员护送至医院,为伤者赢得生命黄金抢救期,演绎了见义涌围者与见义勇为者的本质差异。文见人心,人民军队的绿化树精神。
纵观全书,这也是军魂的塑形之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火纷飞血肉铸忠魂;和平年代赤胆方为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篇作品都如一束光在为热血忠魂凝聚灯塔的形象。塔座是看见了什么。是子弟兵一马当先的舍小我成大我的舍己为人精神;是设身处地为职工排忧解难的一片赤诚的助人为乐精神;是军队从上到下的严格律己精神。物由心造,目光所及皆是军人本色,这基座打得深筑得正。塔身是内化了什么。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在军营的小圈子与社会大世界的同心圆中,逐梦者没有沉迷于安享自我舒适区。他关注的视角由军营转向社会,由军人转向平凡人,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的方向质量中沉思、寻戒、慎独,为主体的坚固稳定内核找答卷。洪水肆虐时的抢险救灾;面对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不顾乡情智勇双全擒贼;抓“油耗子”维护家国利益……这就是答卷。这答卷汇成塔尖闪闪发光的八一星徽,那就是邱少云精神。郝卡厚同志前后多次报道邱少云生前所在团的人和事,为部队铸军魂,为军队正步伐。展示了中国军队浴火涅槃的中流砥柱,揭示了我军以过硬的思想作风赢得人民爱戴鱼水一家亲的军魂魅力之源。“滚滚热流”展示了在沧桑巨变,历史延伸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风声雨声涛声中,战士把信任化作责任,责任化作官兵强烈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保持了军队一贯的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邱少云精神,加强部队建设,对于经受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考验,使部队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性质,在政治上永远合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的《邱少云》一书中对英雄点赞,更是郝卡厚作为一名合格军人的铮铮誓言。邱少云应该是忌讳谈火的,因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是他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践行的。但也正是这点点星火把他的伟大人格燃烧成燎原之勢,照亮了逐梦的夜空,让后人有光可寻,有梦可追。才有了新世纪锻造的“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火雄师。”
这是郝卡厚同志作为军人一生的光辉见证。从初入军营的开眼追光逐梦到脱下军装回归人民,他每一个正步都踢得铿锵有力,中规中矩!
第二辑研究之深是郝卡厚同志军转政后的生命跨界。他的政治格言应该是身入才能深入。首先,他如侦察兵一般用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严格的执行力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划边界标红线定抉择标准,展示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质,也彰显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命底色。在2015年的研究中,他的《“严以修身”是为官做人之要》把“三严三实”的核心与儒家为政之本相结合,从儒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入手,告诫自我也是提醒所有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他一直知道为民为己的底线,是清晰的入局者。《“严以律己”是为政之要》在经济潮汹涌澎湃的社会,能丢开“名利”二字,不为名利所累所困,不做“名利”的奴隶,真正做到了君子坦荡荡,从容天地间。其次,他又是沧海横流中清醒果敢的抉择者。在《对网络政工“热”的“冷”思考》中,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资料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加之一些不明势力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导向带节奏,他提出给大脑安上“报警器”,给眼睛装上“过滤器”,给嘴巴放上“扩音器”,倡导正气健康文明的正能量,给双手握上“控制器”,形象生动地为社会良性发展掌舵导航,让我们看到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傲然英姿。
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宦海纵横,这位饱经沧桑的逐梦人始终能找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同步、与时代俱进的着力点,在思想行为决策上一次次实现抓住重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为家乡为祖国勤进不辍。
第三辑“散文之美”应该才是郝卡厚同志的凡人逐梦之心灵画廊。翻开《寻梦》严谨简约慎肃的笔法骤变为风花雪月总关情的浪漫缱绻,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儿郎百炼钢瞬间转化为侠骨柔情的绕指柔,还真有点不适应,但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凡人梦。朴实真挚的笔下,因读书少却向往诗和远方痴人寻梦的癫狂;“爬格子”的酸甜苦辣与寒暑不辍的执着;思绪不畅时黛玉焚稿般的伤绝……品忆人间真情的苦乐都如雪薇花一朵朵展现他不凡的情怀。“人生苦短,究竟什么才算乐呢?大抵天下事只有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有时我虽然寂寞,但绝不空虚。”这才是逐梦的质量所在。他的梦中有一个无法言诉说的痛,是如天女散花般的飞雪中一次次的别离。《母亲》《隔世的疼痛》《父亲的春秋》是与《相思之痛》完全不同的。疼痛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受到的伤害,是一种直接的肉体的苦痛;失去亲人,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大悲大痛;而相思,则是一种从内心到体表的揪心的疼痛。相思一次则销魂蚀骨,而失亲却是人生的一场心灵暴击。那个“一只眼睛残疾,贴着块胶布”的老父亲,一生苦难没有享受过人世间多少福乐。但望子成龙的老农民会在孩子弃书贪玩时用厚实的巴掌给儿子一个完整的童年,也会含辛茹苦地用双肩掮起家庭的重担默然前行,更难得的是虽然老泪纵横,还申明大义地送子参军保家卫国,直至入土之际也没有享到老生儿的烟火却无怨无悔。也许正是父亲那平凡躯体下的家国情怀,才有郝卡厚同志戎马半生的护国赤诚吧。最令人动容的是他的母亲。那个伫立在风雪中似雪人般的弱小身影,那双瘦枯却温暖灵巧的手,抚去过儿子难舍的清泪,操持过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纳过儿女一双双千层底布鞋,也创意非凡地把思念绣成一个蓄满爱、牵挂、希冀的“心”,一双尖尖秀脚虽不能陪儿子戍守边疆,却能伴儿子“成为共和国这座钢铁长城上的一块坚硬的砖”。因为那个像中国千千万万农家妇女一样的母亲用博大的爱训导过儿子:“凡事要实实在在,尤其做人要诚诚实实;说谎、偷鸡摸狗是没出息的孩子。”“小时偷针,长大枪崩。”还有那别具善良与诚信的“三要三不要”……用细心慈爱疼惜过儿子:那薄如蝉翼香喷喷的面片,开小灶时的两个荷包蛋,临别时饭桌上不停地夾菜,以致在两世相隔的十几个年头,依然魂梦相慰……那个腰弯得很深,拄着拐杖、满头银丝的小脚老太太从没因为子女存活的艰难而吝惜过儿子的远行,却让郝卡厚这个铮铮铁汉见雪思亲,目光所及都是一种酸疼的思念传遍全身。也许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品茗抽烟书写情怀的七尺男子在心里低吟“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自古忠孝不得两全,但《逐梦》把一个有梦者的人生从外在的客体到内在的主体一篇篇叙述,一笔笔描绘,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成功与否最重要、最贴切、最根本的是:找到自己,认识自己,驾驭自己,做好自己,直至完善自己。天涯有爱不觉远,人生有梦不苍白。
这是个灵魂丰盈的人。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