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情到深处是幸福(外一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20547
白忠强

  今天又是个周末,天气晴好,虽然说昨天已进入小暑节气,风中都带着热浪,似乎大地上再没有一丝凉风,但是陕北麟州的早晨还依然凉爽,一切按计划行动,带丈母娘观游麟州东山之行。

  岁月催人老,时光转眼即逝。传统的媒妁之婚,让我从准女婿开始和丈母娘结识,至今四十个年头了,老人家已经八十高龄,微驼着背,因多年的劳作弯曲了腿,走路时常不听使唤,踏不稳脚步。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满头的银发,非常引人注目,仿佛像百龄老妪,再加上皱褶的脸庞,活脱一张陈年版图,记载了岁月风霜。尽管如此,身子骨还算硬朗,饮食起居可以自理,也算是给儿女的福气。

  一大早,我和爱人驾车接上老人家,在县城算得上小有名气的早餐店,吃了特色小吃。从县城的地平面沿着弯弯曲曲的爬山公路,千米之上即到了山巅,古人有诗曰,漫步瞭高山上望,胡戎远遁息戈矛。足以见得东山之地理位置,今人又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这就是麟州城的地标性景观——东山。

  山不在多高,水不在多深,景无需多美,心美一切皆美。前一阵子我专门为麟州东山登高远眺赋诗一首,囊括了神木市周边的美景,发表于榆林日报,题为《神奇神木》。

  和我的心情一样,老人家今天分外高兴,俯瞰着城池,指指画画,唠唠叨叨,看着高耸林立的大厦,低矮的四合小院,穿梭往来的车辆,街道上行走的人流,感慨万千,城市和农村真是天壤之别啊。就这样边转边聊,山上花草建筑集中的地方徒步观赏,其它沿路坐着车子观看,当看到山顶沟壑中一处老宅子时,我开玩笑的说,让您也留在这里,和她们一样,门前种着庄稼蔬菜,过个安静悠闲的日子。40年代的农村人,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还是恋着这些土地,只是年岁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趁着日头还未升高,我们结束了悠闲自在,也不乏其乐的行程。

  回首过往,这几十年里我尽到了一个女婿的职责。无论从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上,日常生活的照顾上,哥弟姊妹的关怀帮助上,特别是对两位老人的孝敬上,做到了尽心尽力。老人家生病治疗,买药陪护;老人家头发长了,农村条件不便,亲自动手给剪发等等这些,在我心目中感觉到都是应该做的分内之事,都视同内亲爱戴。

  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做到上慈下孝,特别要更多地关爱老者,古语说,家中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自尊,的确如此,家中二老能够快乐地生活,有健康的身体,还能不算幸福的家庭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说,趁着时光不老,我们要尽己所能,让老人家安度晚年。

  几十年的亲情更浓,几十年的岁月匆匆,愿世代薪火相传,祝福您,我唯一在世的内亲长者!情到深处是幸福。

不跟神东人谈奉献



  讲神东故事,讲神东人自己的故事。近日公司“神东情”栏目组约稿,大力宣传和弘扬神东人实干奉献的创业精神,我的态度很明确,必须积极支持,将这种无私奉献的正能量传播下去,为神东创新发展添砖加瓦,起到推波助澜,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

  不跟神东人谈奉献,说这句的人是神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一位负责人。2018年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和市文明办相约,邀请敬老孝亲身残志坚的神木好人刘晓燕来单位作报告,在和文明办张主任聊天的时候,谈到敬业奉献典型事例时,张主任笑了,笑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切,随口说道,我们不跟神东人谈奉献,你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四十万神木人民学习,我当时兴奋的无以言表。几年过去了,我时常为这句话联想到很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每一个无私奉献,辛勤付出的社会好人。

  是啊,神东人,金戈铁马,大道无痕唱出了心声。我从军营到矿山,算一下已经三十四个年头了,亲身经历了神东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神东人敢打敢拼,发扬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的奋斗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宁煤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多么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从无到有,滚动发展,创新创效,行业国内领先,的确是神东人忘我的奉献精神干出来的成果。

  共产党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三十多年来,我从神东的第一大矿——大柳塔煤矿先后调整了几个单位,但无论岗位角色怎样转换,奉献精神不变,初心使命不变。

  建设初期的大柳塔矿井,掘巷道、延巷道、扛铁轨、铺轨道、推矿车是平日的工作内容,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受伤痛之苦,至于加班延点就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好奇的,干惯了,习惯了。

  神东现代化矿井建设的目标始终如一,大柳塔矿煤矿首当其冲。1994年底率先在国内拆除轨道运输系统,引进了无轨胶轮车,开启了辅助运输胶轮化的矿井先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受命和这些陌生的设备打交道,交朋友。当年的司机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设备故障率高,作为队伍一把手的我,只有上班,没有下班,全天候待命,出现问题及时到现场处理解决。

  1995年的第一套综采工作面安装,支架搬运车是主要的运输车辆。有一次,深夜接到电话说支架车抛锚,挡住了运输巷道,不及时修复,将会导致运输路线瘫痪,影响整体安装工程的进度。抢时间,争速度,保安全是我在这次工作面安装动员会上,当着公司老总的表态发言,所以此刻我没有犹豫,揉揉惺忪的眼睛,带着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过仔细分析研判,很快找准症结,将车辆修复。当年井下道路为砂石子泥土,又加之40多吨重的车辆载重,导致路面碾压后坑洼不平,泥水成浆。当我返回地面时,因初冬时节的寒冷,感觉到双腿沉重僵硬,才发现自己的下半身早已被泥浆包裹,可心里还是满满的成就感。

  岗位角色转换,奉献精神不变,责任使命不变。2000年我调整到神东租货中心,成立了经营核算办公室,新部门,新岗位,岗位制度都是空白,加之我专职搞经营管理又是首次。如何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给自己充电,我收集了当年公司涉及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文件,仔细研读,买了部分专业书籍,万事开头难,用责任鞭策自己,埋头苦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制订了中心的经营管理制度,部门的考核办法等各项制度办法。每天按计划完成目标任务,坚持在夜间十一点休息,因为劳累,身体透支,睡眠质量差,用药物帮助休息。随着工作的有序开展,自己的身体状况恢复。由于管理规范,考评有据,改变了原来松散懒的不良工作作风,同时经营各项指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5年至今在锦界煤矿工作,見证了矿井的初建、发展与跨越,由初设300万吨/年的产量,现已成为1800万吨/年的高产高效,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智能化水平达标矿井。这充分体现了神东人拼搏、奉献,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也随着矿井的发展,从建矿组建车队时的队长(支部书记)开始,深入辅助运输井下施工现场,为配合完成生产任务,经常亲自旁站,指导工作,带领车队二百多名员工,努力拼搏奉献,圆满的完成了矿井输助运输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矿井的建设投产,到扩建高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后来调整到党政办主任岗位上十年来,兢兢业业,上情下达,内外协调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为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从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为矿井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关系。

  在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我虚心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广泛征集员工的意见建议,发现违规违纪的问题及时处置,将员工诉求及时解决处理,把矛盾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给矿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或许是我们这代人从小生长在艰苦的年月,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或许是受神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目标所激励。在锦界煤矿近二十年的工作中,吃苦受累,加班延点成为家常便饭。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发挥专长,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谈体会更为恰当,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后来者打个样,虽然说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但是继续传承和发扬神东人这种奉献精神永不过时,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永远有更多的人像张主任一样,能说出那句肺腑之言:“不跟神东人谈奉献。”这就是我创作的初衷。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