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川县郭家沟——路遥故居,我把脚步放的很慢,也很轻……
我赤红的血液,亦在恍然之间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敬畏。故居周围的草木,山水,在不经意间也在选择用一种静穆的方式,怀念这位像牛一样默默耕耘的文学巨匠。
伸长的双手,轻抚着窑洞土墙的照片,似乎依然保持着一种温度,依然在弥漫。书柜那一部部巨著在缕缕阳光的照射下,德顺爷爷、高家林、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跃然纸上,他们目光炯炯,他们用各自对生活执着与信念,努力地在一起,用爱和温暖把生活变成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你听,“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那不是围着红头巾的刘巧珍和高家林在含情绵绵的约会吗?
“嗷——嗷,呔,呔,呔……”对面山头传来的回牛声,一定是德顺爷爷又在吆喝他的宝贝牲灵了,那犁铧翻动黄土扬起的胡尘霎时间笼罩了整个山峁沟壑。
你听,燃烧的烈焰,滋滋作响。那是孙少安领着他婆姨,他爹娘老子,他二爸以及一庄的老少爷们在烧砖,一柱青烟,便在悠远的天空,像是舞动着穷则思变的旗帜。那炽烈的火焰,正是当代青年農民内心的图腾。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兰香,金秀用夹杂着陕北口音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格生生介,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了进来,落在了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站在路遥雕像前,我不敢昂起头颅。在他的面前,我内心无不充满激昂与敬仰。我小心翼翼,脚步轻点,再轻点,生怕惊扰他的休息,或是害怕打断他的写作思路。他那满头乌发,圆脸微胖,神情平静而坚毅,那微微向左上角抬望的眼神,还在看着他挚爱的黄土地,目光透过黑色的宽边眼镜,正遥望对面的母校,遥望潺潺的溪流和远处亘古绵延的山峦,遥望故乡深爱他的亲人和乡亲。
怀着敬畏之心,我在墓前献上了几根香烟,然后对着陕北这片浑厚的黄土鞠躬,对着路遥的名字鞠躬,对着一种精神鞠躬。
我久久环视着眼前这几眼土土的的窑洞,它曾平凡地存在着,却因为一个不平凡人而名满天下。路遥故居的一炕一毡,一灯一桌。我似乎看到了那双深邃的眼睛闪着的灵动光芒。那光芒,几乎能穿透时光的空间,为的是要和外头的世界有一次清纯的相遇。
走进路遥当年的那所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学校,一幅幅求知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也许在小学校曾经规矩的学习生活,在今日看来却浮游着丝丝随意与放浪。在这里,我看着小学校里的一张张粗糙不堪的桌子和以石为凳的各种物件,以及土墙上零星的伟人画像和语录,我内心不由泛起一圈圈如水的荡漾。
《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等,无不勾勒出了路遥的文学智慧以及生与活的法则。那片片文字总能像一汩汩清泉,润泽着大地,又能像一团团炽热的烈火,激人奋进。
夕阳西下,缕缕霞光,映照着周边的绿树坝水,异常亮丽,像是冥冥之中的守护……
——选自西部散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