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原见闻(外一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5728
冯永生

  路,再漫长,走得多了,也能将遥远走到近在咫尺,变得萦绕亲近,素有情怀。

  从磴口到康巴什,300公里驱车四个小时从不觉得孤独,因为我的心绪一直浏览穿行在广袤丰饶的鄂尔多斯高原,即使错过日落,还有群星璀璨撩你眼球,叫人回味無穷。

  从巴拉贡开始,就是一道道坡来一道道梁,却很少见犬牙交错的沟壑,青灰色的路面因阳光的折射闪着粼粼波光,探入沟底,爬上山顶,伸向天际,飘逸舒展宁静幽远。东升的太阳,从猩红到刺眼到炙热,那是我由西向东行进的方向,几乎贯穿起点到终点的怡然自得。路两旁的围栏里,是高原棕钙土草场,旱季显灰,雨季泛绿,冬季浅黄。今天是暮春时节,草返青花盛开,鄂尔多斯草原掀开了温馨的绿浪。

  经常感叹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居所稳定,收入稳定,产权稳定,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且义无反顾。围栏偶尔开口,有欢迎游客的指示牌,皆因近几年兴起的牧家乐,随时接待自驾游散客观光游览。现在牧区生活条件翻天覆地飞速变化,定居点牧民别墅式住所参差错落,装饰与楼房相差无几,早晚都要炊烟袅袅,冲水厕所堪称是文明时尚的标配,宽敞的牛羊圈舍整齐气派,醒目的彩钢库房彰显着现今社会祥和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内围栏里,饲料地坡上坡下舒缓葱郁量产丰盛,那是滴灌赋予了古老荒坡千百年来高科技人工节水管理的成果,确保了牧区由来已久的粗放经营到旱涝保收生活水平由迂缓到量与质的飞跃。

  过了伊和乌素就有一片马兰花盛开的草地,是人们踏青的天堂。早春时节高坡上还显荒凉,低洼处即已草长莺飞,那是久别的春天在呼风唤雨,祈盼牧草一年一度如期返青后,辉映蔚蓝高远的天,邀来远方殷切的客;笑容可掬的除了憨厚朴实的阿哥阿嫂,还有盛开的马兰花,血青稚嫩的花绽放在绿毯般的草丛中,竞相争艳格外惹眼,逐草的羊群像移动的云朵,三五成群游走的牛如朵朵棕色团簇的花;游人们忘情得起舞嬉戏放歌摄像拍照忘乎所以乐不思蜀,孩子们更像放飞的鸟儿往复奔跑穿梭玩得天旋地转;午餐无一例外是手把肉、晚餐迎宾酒斟满了篝火晚会,满天星斗时,乍暖还寒的昼夜温差清爽冻人,让每位游客都添衣保暖记忆犹新。

  现在高原植被恢复得如此丰茂令人欣慰。记得二十年前因公差也是走的这条路,锡尼镇以西明显极为荒芜。当时路况差,车窗外就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漫天黄沙,大概六七个小时的车程更觉疲惫,昏昏欲睡的同伴偶尔看着车窗外断断续续的情景都纳闷,沙坡上的羊头抵到沙子上干甚了?莫不是羊也在洗沙浴?显而易见有羊无草在当时也是无可奈何的一大奇观。午后在一处路边饭店吃风干羊肉,或许是大半天没吃饭饿了的缘故,那顿饭成了有生以来少有的美味之一。启程时我问主家:“一整天羊在沙坡上低头吃甚了?”牧民憨笑道:“天旱,羊刨的吃草根了。”我恍然大悟自嘲道,难怪今天的羊肉味美精道有嚼头,原来羊吃的草根是地下富含营养的部分,质地就硬。

  看得出来,锡尼镇以东国道高速交错纵横,沿途逐渐繁华热闹起来,公司厂矿林立,路边饭馆生意火爆,活脱一个车水马龙盎然生机的景象。最让人不想错过的是丰美灵气的苏泊罕大草原,避开高速环绕期间是非常惬意的选择。绸带似的柏油路飘逸在坡上坡下四通八达,沟壑谷畔多古老的柳树,前人栽植却鹤发童颜,荏苒洒脱让后人乘凉;路两旁伴生郁郁葱葱绵亘不绝的松树,是二十多年来各级政府艰苦卓绝打造生态平衡的经典架构,成为成绩斐然目不暇接的风景,远眺苍柳休生养息后焕发浓荫,野花烂漫竞相争艳,牧草繁盛生机盎然,真是赏心悦目。点缀在草丛里星星点点的牧民新居群星荟萃是那样的恬静靓丽诱人,无言地诉说着山乡巨变脱胎换骨的温馨历程;感慨现今遇到了好政策,政府长期禁牧还草精准决策深得人心有口皆碑,管控羊群划区轮牧井然有序;由于近几年产业扶持方面资金投入力度大,融入的科技含量紧锣密鼓,昔日遥远偏僻的山沙地区,水、路、电、太阳能、卫星定位无条件畅通无阻不留死角,不仅牢牢焊接了牧民的致富链,更是一个堪比摘星揽月神话故事般的浩大工程,让每一个人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盈红利是党和政府竭尽全力惠民富民的初心,毋庸置疑我们的政府做到了。瞧那穿梭在茵茵草地上络绎不绝悠然自得或风驰电掣的汽车,一半是自驾游客的,另一半就是走村串户吆喝着牧民们新时期幸福指数扶摇直上的领跑大军。此情此景让人不止一次不由自主驻车后手燃一缕欣赏这妙不可言的人间胜景,聆听罕见的静谧,能听得懂草木的呼吸声,花朵的笑语声,似乎偶尔林鸟的呢喃也成了不和谐的噪音,不经意间打破了苍茫草原峥嵘岁月里的空旷和安详,惊扰野鸡兔子打情骂俏情义缠绵的休闲消遣,何等的心旷神怡

  接近康巴什,更觉得紫气东来,群山丘陵中,群楼玉宇高端大气忽隐忽现,海市蜃楼般熙熙攘攘横亘天际,昭示着时尚别样的兴盛。

  鄂尔多斯高原地域宽阔地形舒缓,煤气盐碱矿藏及稀有贵金属资源雄厚,经济基础极强。康巴什是鄂尔多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调整人口偏少现状,虚怀若谷优化环境,誓以教学质量上乘立区;如今市政建设有条不紊如火如荼,看得出来是个令人向往心潮澎湃充满未来的城市。十多年前媒体报道这个曾经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的地区,近几年因国家大环境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减缓,但增长势头依然生龙活虎百尺竿头,吸引大批各行各业高能人才拖家带口前往憧憬美好生活,尤为中小学生涌入求学之势锐不可当,已形成锦上添花局面。

  无疑康巴什是一座发育成熟的花园城市,风景秀丽气候宜居。乌兰木伦河流水潺潺盘桓东西,一至四号桥精妙绝伦除便捷市区出行自如外,白天神采奕奕飘如玉带,日落即如银河下凡彩虹凌空;街区绿地公园依山傍水环抱湖泊绿化美化亮化星罗棋布,靓丽容颜犹如外科手术式的精雕细琢。每到晚上,与白天市貌温馨祥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喷泉广场人头攒动摩肩擦背,慕名前来一睹为快的车辆有序停放几公里远。最红火热闹的是儿童杂耍项目四季无暇,消夏夜市烧烤美食浓香扑鼻弥漫着夜空,成为年轻人的乐园,更不乏襁褓中轮椅里的婴儿老人消费者。人如潮涌时音乐喷泉亦真亦幻恢宏大气随音乐跌宕起伏,梦幻般婆娑起舞变幻无穷喷涌彩色水雾,忽儿亭亭玉立修竹擎天、忽儿温婉可人雾里看花、忽儿羞涩矜持飘逸浩渺,忽儿婀娜多姿高山流水音韵情长;如此神韵,感染人们放眼未来世界,尊享今天美好生活,激励人们坦然面对荣辱名利,崇尚担当诚信守法责任,勇于履行博爱人生理念;此番场景定时定点往复,在周边地区鹤立鸡群至今清新脱俗百看不厌。

  畅游市中心的婚庆公园,民族风俗浓郁,整套蒙古族婚礼流程雕塑栩栩如生,引发人们融入"高原镌铸鸳鸯苑,喜庆民俗入眼帘。骏马奔腾接伉俪,金樽来往敬德贤。毡房唱响迎宾曲,玉露心怡座客喧。婚礼园中思守望,天骄圣地情唯坚"的神圣氛围;节假日休闲胜地温沙水湾悠然别致游人如织,孩童嬉戏、林鸟荟萃,饭点时柴草锅灶具备,鼓励游人自己动手生火做饭,体验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户外生活,恰似一处“高原壑谷有神泉,跌水参差搓柳烟。葱绿蜿蜒梳靓潋,丰腴别致俏沙涟”的致美景观。

  康巴什城区行车井然有序,很少堵车,各街口红绿灯人性化智能黄闪只是体现该地区人居环境宽松的一个侧面。新建运行的鄂尔多斯火车西站与飞机场贴近康巴什城区,一东一西犹如鄂尔多斯激情奔放,昂首奋蹄,展翅腾飞的双翼,设计新颖脱俗超群彰显十足的跨时代节奏。往东毗邻原鄂尔多斯政治文化中心东胜,商贸繁荣,区位优势明显,人居环境舒适,干净漂亮色彩缤纷风韵犹存,与康巴什相比环肥燕瘦,是坐落高原十分耀眼的明珠。

  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心照不宣报团取暖才能凸显团队精神。或许是分享了康巴什的万紫千红,伊旗以其傲人的区位优势与康巴什仅有一桥之隔,市镇建设相互之间非拥即抱和谐共生,街景繁华市容市貌不输康巴什的豪爽亮眼,是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佼佼者;因与著名旅游景点成吉思汗陵咫尺相望而愈发日新月异士气旺盛。谁能想到昔日因金戈铁马征战西夏而囤积粮草养精蓄锐的鄂尔多斯大草原能有今天如此翻天覆地的沧海桑田?

  成陵距伊旗25公里,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1954年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因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成吉思汗究竟长眠何处始终是个谜。陵园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占地约5.5公顷。主体建筑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宫殿的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这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恍如仙境。拾阶而上,苍松古柏遮天蔽日,林荫幽深芳草芊芊,莺歌燕舞旷世难寻,环境优美至极。登高远望,可俯首高原恢宏丰美富饶,凝望云卷云舒无限风光,佛光普照极具风水。陵园1982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进行全面修缮。紧邻的旅游区投资过亿气势磅礴别开生面服务上乘,博物馆陈列丰富叙述翔实富有内涵,是国家5A级景区。

  多年前两度去鄂旗乌兰镇探访友人,路过隶属公其日嘎乡百眼井,是一处著名历史人文景观值得赘述。遗迹由东北至西南向、面积约三万平方米的凹形区域中的一百多眼配石制槽枥、石制井懢探水井組成,“深者几十米,浅者十余米,井壁光滑,无斧砍刀劈痕迹,无下井蹬阶”,真是鬼斧神工,颇有深不可测的奥妙之感;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上令人叹为观止。为防止泥沙淤积,“井口处多以石块垒起高约一米的圆形护墙,个别至今仍在使用”,如此玄奥存在全世界也实属罕见。那么,谁会有如此神力?其成因众说纷纭,遂成千古之谜。比较靠谱的传说是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屯驻大军伊始,“狩猎的人们人困马乏,猎狗焦渴,奈何草原上既无清泉也无井水,成吉思汗心急如火,命令兵器巨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随即打出108眼水井,解了燃眉之急”。但也有传说认为,百眼井是由北宋大将杨六郎于此屯边时期为解决兵马饮水问题,而使用梅花枪开凿而出的,两个版本众说纷纭各不相让。草原上的人们更愿意相信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就长眠在鄂尔多斯高原,想必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也会惊叹如今山乡巨变,分享上述美妙的传说,给出比较权威的解释。

  “百眼井”酒是由当地有机谷物精工酿造的原创品牌,开瓶醇香浓烈,饮后酣畅淋漓,在草原深处产出广受青睐的美味佳酿,耳闻目睹与亲自品味加美妙传说赏旷世遗迹着实令人唏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穿越鄂尔多斯大草原走沿黄公路经土贵塔拉120迈时速风雨无阻达薛家湾也是一条最佳选项,沿途“七星湖”“响沙湾”湖泊潋滟沙水涟漪秀色可餐,亦是国家级5A旅游区,在领略“草丰更古育牛羊,林茂天然蕴宝仓。掩玉碱煤堆旷野,含金气铁溢山梁。民居敞亮邀游客,景点繁华赛画廊。强悍腾飞新曜变,立区兴市现荣祥。韵味绵长的同时,还可全方位探寻高原传奇色彩的隽永于整个行程中。

  来到杭州,本意是参加侄儿婚礼。欣喜女方是地地道道的绍兴人,婚礼操办酒店在绍兴,与鲁迅故居一街之遥,心中甚慰,我预料会不虚此行,能圆心中梦想。

  果然,主人刻意安排一天时间,让我们拜访鲁迅故居。

  绍兴是浙江地级市,辖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约527.1万人,显然是个丰裕富庶之地;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春秋温润怡人;轻轨车穿梭在绿水青山环绕中的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生机沸腾,高铁、地铁、轻轨各站点人如潮涌,倾尽繁忙;绍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杰地灵,是个俊彦辈出的地方,先后有越王勾践、蔡元培、马寅初、贺知章、秋瑾、徐锡麟、竺可桢等政治思想家、爱国志士、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灿若群星,光耀史册。尽管如此,一行人心照不宣头一个要去的就是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诞生和成长地,地铁即可直达的鲁迅故居。

  一进街口,玲珑雅致的小桥,温婉潺湲的流水,往返悠荡的乌篷船,令人恍惚,仿佛又邂逅在江苏乌镇,可惜没了酣畅甘烈又回味柔情的三白酒,还有那飘荡在空中清新脱俗的印花蓝布,老邮局旁边的茅盾先生故居。

  回过神来悬有孔乙己三个字门楣的店铺即映入眼帘,店里店外货满盈门,零距离自选,现在主营土特产,果然茴香豆也在销售之列;遗憾无缘目睹古色古香的曲尺状柜台。在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鲁迅故居,联想起先生笔下不闻它事只管温酒的“我”、每当看到清高矜持又穷困潦倒无助的孔乙己,内心深处的怜悯、悲哀、把无奈的“我”面对当时四万万五千万积贫积弱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中却无能为力改变现状的莙困描述挥洒得淋漓尽致。令人惋惜,一百多年前的秀才孔乙己就是少之又少有身份的文化人,然而却活的只知孤芳自赏没有自尊自爱不能自省自强,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的社会现状终于使先生弃医从文,把“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的想法断然搁置起来,虚怀若谷文锋犀利爆发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催人奋进的《呐喊》,唤醒《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白莽、冯铿、柔石、刘和珍等爱国青年警醒奋起、拼搏牺牲,扪心自问在今天盛世祥和的街巷再无孔乙己生死存亡的影踪,更无祥林嫂大雪纷飞的夜晚暴尸街巷的情景,也无少年时朴实欢快成年后却呆滞木讷《闰土》寡言少语的莙境,当年先生旗帜鲜明奋不顾身的《呐喊》,其穿透力感染力影响我五十年仍刻骨铭心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走出孔乙己商铺,斜对面就是鲁迅祖居。近前有一个精致的广场,显而易见,先生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放眼望去,故居布局几乎占据了整条街的二分之一,和纪念馆分布在两条河道之间的区域里,有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等,墙面白色打底,龙脊灰瓦,高矮错落,典型的江南风俗,有雨后的清新脱俗,阳光下的古朴端庄。

  醒目的周家旧台门朴实厚重,并没有因高大让人产生敬畏;依次由门斗、厅堂、座楼、平房与厢房等组成,给人的感觉是大户人家的气派。里面家具陈设都是真品实物,琴棋书画室都有专门安排,文化气息浓郁耐人寻味,是目前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东厢房为三味书屋,鲁迅12至17岁在此读书。屋中鲁迅的书桌桌面右下角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因一次迟到受到老师严厉批评后,亲手刻下以励志自勉;浮想到青少年时期先生在日本与严谨执着又和蔼可敬的藤野先生的师生之情、可见其文貌峥嵘、有棱有角的格局是自幼就根植于内心深处,是在成长中逐步历练塑成的。曾有人撰文感叹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位伟大的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学生;世界上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学生,把自己的笔变成匕首,勇敢地向敌人刺去。这对伟大的师生就是藤野先生和鲁迅”,这是对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弃笔从文、剑胆琴心激荡时事最形象的褒奖;诚然,《藤野先生》也是我最爱读的精品文章其中的一篇。

  三味书屋向西不远,就是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是周氏聚族而居的地方。院内西侧的鲁迅住房幸得保存,其它建筑是根据周氏亲友回忆重建的一座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院落最后,就是著名的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邻居共有的菜园。

  

  游覽百草园的人流排了半条街,进入里面就别是一番洞天。童叟无欺的一家人、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结伴畅游的知心伙伴们熙熙攘攘摩肩擦背;浓荫下、花丛中,曲径边摄影拍照不亦乐乎,小孩的嬉闹声与林鸟的唧啾声相互争鸣亦不绝于耳。这里应该是故居最红火热闹的地方了,而且持续了百余年,至今如此。重温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欣赏“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地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滕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中的情景,让人如痴如醉似乎置身期间;如今百草园树悠哉、花亦开、井怡然,鸟欢唱、藤缠绕,就连蜂飞蝶舞、菜畦碧绿都是洋洋大观的难能可贵,尽管物是人非却浮想联翩怡然自得,想必先生眼眸中心对儿时的懵懂无忌,常常是念念不忘有无限眷恋萦绕在脑海之中?

  故居街道喧闹兴旺,门庭若市,以绍兴黄酒居多;经人介绍,原来绍兴就是黄酒的故乡。同伴雅兴,当场买了一壶,还有茴香豆之类的下酒菜,我们以穿长袍者的身份,坐在店里饶有兴趣,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那份惬意缓解了疲惫,吸引往来顾客会心微笑,频频招呼。闲谈中才反应过来,原来孔乙己数粒吃茴香豆而大腕喝的酒就是黄酒,哑然失笑的几个人只管品味,竟忘了让店家现场温热后喝,真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失了火候就欠了道行,只好快递几罐等回家再按规程享用。好在晚上的喜宴上喝了不少绍兴珍品黄酒,香醇缠绵的梦境里,也没有见到先生笔下鲁四老爷、阿金等人物的影子。

  鲁迅先生是汉语白话文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一生直白刚毅又柔心坚韧,吹响召唤无数“阿G”警醒的号角,是反封建桎梏的斗士.有中国文人的风骨;尤为可敬的是鲁迅是同情和向往共产主义主张的民主人士,在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境况下,作为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方志敏能把在狱中名作《可爱的中国》辗转嘱托先生转交共产党组织,足以说明是对鲁迅跨越同志间莫大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伟大的,被信任亦是荣耀的,超越了挚爱亲朋。

  今天回首,时过境迁,那个年代跌宕起伏纷繁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如过眼云烟,但却是当时文化界百家争鸣乃至龙争虎斗后,催生了在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今天文坛上云卷云舒迎来阳光明媚中的百花齐放。

  寻梦江南水乡,情醉人文绍兴。有幸拜访先生故居,感慨万千,成为梦寐以求的心怡之旅。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