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茅草根生火饭真香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5427
方述怀

  去年上巳节,我与老战友相邀进一趟卧龙山寻觅儿时的回忆,沿着山道直往山里走,这条流经岁月的山间小路无比熟悉,谁曾想前方不知何时布下了“拦路虎”——密密匝匝的铁丝网,拦住我俩的脚步。我们思忖着是无功而返还是另辟蹊径?四下打量,竟发现不远处躺着七零八落的枯黄竹竿,料想这是被野猪拱倒的。我俩便合计着收拾一捆回去搭黄瓜、豇豆架,也不算无功而返。肩头的竹子吱呀作响,下山的步履从容沉稳,山路两边的茅草已经越发新绿,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思绪回到了那个苦涩年代。当年,生火做饭是乡里人的老大难,倒不是资源匮乏,相反漫山遍野都是取之不尽的柴禾。只是当时路边的枯枝都是集体的,不得私用。就连田埂上的杂草,生产队里都要铲着做堆肥。所以,大家伙儿只能割点茅草、挖点茅草根生火做饭。

  每每农闲,乡里人携家带口上山挖茅草根。小孩子也会趁着大人不注意,钻进松林里帮着捡些松球。茅草、松球在大灶膛里烧着,烟囱里次地升腾的炊烟,是幸福的召唤。田里干活的庄稼汉,路上放学的读书娃,只要瞧见自家炊烟升起,一天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有什么比得上,一家人围坐灶门口,吃着热腾腾的粗茶淡饭更幸福?但是这样的幸福极其奢侈,不,准确地说奢侈的是柴禾。那时家里的鸡蛋去小店里能兑换酱油、盐,却唯独换不了柴禾。然而,茅草生长的速度比不上大家挖掘的速度。渐渐地,附近的山都挖光了,只能去更遠的地方碰碰运气。

  犹记得那天,娘凌晨就把我和二哥叫醒,她要带着我们兄弟俩去异乡挖茅草根。徒步往返一趟就要四个小时。尽管我的脚底板都磨出了血泡,每走一步都是针扎般的疼,但是我不敢拖后腿,咬着牙紧紧跟在娘身后。我们到达时,已经有三四户人家开始挖了。娘找了一块地,二哥用钉耙翻,我和娘在后面抓着茅草抖土,三个人配合默契。中午每人匆匆吃了一块粑粑果腹,我们一直劳作到下午三点多钟,刚准备把茅草根打捆挑回家时。一个40多岁的汉子拦住了我们,凶神恶煞道,“茅草根都给我留下来,谁让你们来这里挖的?”说罢就来抢我们挖好的茅草根。瘦弱娇小的娘被他推搡着,苦苦哀求着,可他不为所动。我说:“你怎么不没收人家的,为什么要没收我家的?”他一脸蛮横地说,“人家的是我们村上的亲戚介绍来的,你家没有人打招呼。”娘急忙道,“我家这里也有亲戚。”他奸笑着说,“你家亲戚离这里远得呢,在这里没有他们的山地。”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无奈地看着他抢走了我们一天的劳动成果。娘抹着眼泪,带着我俩空着手、饿着肚子悻悻而归。娘回到家就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好些天才缓过来。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三十年后,我被委派到曾经挖茅草根的乡镇管理一家企业。当时,单位正在维修厂房,木屑刨花堆在一旁。一位老人带着几分谄媚地笑问道,“这些下脚料,你们还要吗?不要就行行好给我吧?”我见他可怜,便和他攀谈了几句。他说,“现在家家户户条件都好了,但是我光棍一条,没钱买煤气灶,平时就靠捡点柴禾生火做个饭。”听了他的话,我便让他全装走。”他一边往麻袋里装,一边千恩万谢道:“遇到好人了,遇到好人了。”我说:“老人家,我也是农村人,知道做饭烧锅不容易。不瞒你说,三十年前,我娘带我们到这里挖茅草根,忙了一天全部被人家没收了。唉,我的娘都气病了。”

  原以为只是一次萍水相逢,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那位老人又出现在我的企业门口。我笑道,“老人家,今天真没有柴禾了”。他看着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鼓足了勇气,跑到我跟前道,“老总,其实,那个没收你家茅草根的人就是我,真是对不起你们啦!那时候我就是一个懒汉子,怕劳动,想吃现成的东西。那天,我看到你们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我就……我太不是东西了。”说罢,他就踉跄着跑走了。

  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楚,便急忙追上去,把单位发的二瓶福利菜籽油送到了他的手里。

  战友的喊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苦痛和委屈其实早已经被时光治愈,用茅草根烧出来的饭真香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