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夏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天边草原,六月的艳阳天微风扑面,数千来自京、津、沪、保、呼、唐、阿尔山、山海关、锡林郭勒等地的原内蒙兵团6师战友们乘坐大巴专车在通往天边草原广袤且碧绿如洗的大草原上向目的地飞驰。放眼远眺,那草原深处挺拔的骆驼,奔驰的骏马,蓝天白云雄鹰展翅,还时有成群的黄羊、野兔、旱獭等动物蹦蹦跳跳一闪而过。那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牛羊满坡的草原美景令人陶醉,乌拉盖河(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像一根银色闪亮的飘带弯弯曲曲流向远方,风景如画。
1969年3月2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969年12月,崔勇华从兵团二师调任六师任师长他和政委高汉杰等师首长齐心合力跃马扬鞭第一时间进驻天边草原乌拉盖地区带领广大现役军人、复员老兵、兵团知青等“青石板上把根扎,十二级台风刮不倒”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屯垦戍边,寓兵于农”的壮丽诗篇。
兵团六师成立时相继共辖6个团:51团(哈拉盖图农牧场)、52团(乌拉盖牧场)53团(贺斯格乌拉牧场)54团(满都宝力格牧场)55团(宝格达山林场)57团(霍林河煤电厂)等师、团直属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部(处)等团级、营级、连级各相关厂、矿基层连队、师、团有了学校、银行、医院、邮局、商店、白酒厂、被服厂、面粉厂、机运连、工副业连、战备连、农牧业连、理发店等。
六师還有了商业批发站、转运站、客运站、运输公司、机械修理厂、乳品厂、砖瓦厂等一应俱全,成为天边草原乌拉盖地区的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个黄金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显著成就。
正是乌拉盖天边草原上火红的山丹花、漫山遍野的芍药花、马兰花等盛开的季节里,原兵团知青们兴致勃勃地重返“第二故乡”,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庆祝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庆典华诞,场面隆重,热闹非凡。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战友们心情格外激动。当年,广大兵团知青们在兵团六师师首长崔勇华师长、政委高汉杰等师、团及连队首长带领下在锡林郭勒草原战天斗地,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天做帐,地做床,黄沙拌饭可口香”,“踩泥脱坯打石方,处女草原建营房”,“哪里最艰苦,就在哪里安家;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是战场”,是当年战斗生活的生动写照。他们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草原,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每每忆起,那火红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如同昨天历历在目……
197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六师军政首长积极响应号召,派遣六师师、团司令部军务科多批现役军人先后赴北京市、呼市、唐山市等地积极动员接受了大批兵团知青来六师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一个新高潮。
1969-1971年六师陆续接受各大城市兵团知青、原场知青共8209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以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首长何凤山司令员等兵团首长和六师首长崔勇华师长、政委高汉杰等为首的六师部队首长指挥引领下,打造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钢铁队伍。当时,六师全境面积达15271平方公里,军政军民人口达2万多人,牲畜20多万头只,有边界线175公里,兵团指战员们在祖国北疆铸成了一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钢铁长城!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报告》,开始试验招收工农兵学员,各生产建设兵团也推荐了一批知识青年上学。1971-1975年期间,六师共先后推荐871名兵团知青陆续考试进入了各类国家大中专院校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871名工农兵知识青年莘莘学子毕业后,先后走上了各自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光发热。
1969-1975年六师共向国家上缴税金72万元,有95名知青入伍,有892名入党,4190名兵团知青入团,90名兵团知青先后荣立了一、二、三等功,1150名兵团知青先后受奖。
1970年8月1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七”化纤厂在呼和浩特市正式投产,标志着兵团建设化工产业取得了新成就。
1970年8月20日-10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六师党委、及51团党委、52团党委、53团党委、54团党委、55团党委、57团党委、六师直属机关和单位、相关厂矿、师团各连队组织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效果。
1969年-1975年11月,兵团成立以来,兵团六师共投资乌拉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合计达5449万元,成为开发建设天边草原乌拉盖地区的一个基础建设的高峰期,使祖国的北部边疆乌拉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至今乌拉盖地区社会各界人士对兵团建设时期的显著成就赞不绝口,有口皆碑。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2019年6月24日,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哈拉盖图农场(原兵团6师51团团部)隆重举办兵团六师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
当天上午,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天边草原乌拉盖管理区党政领导及哈场领导和兵团知青代表齐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成立五十周年大会。管理区领导和兵团知青代表发表了振奋人心,热情洋溢的讲话。
当时的大会会场彩旗飘扬,人山人海,漫山遍野的火红耀眼的山丹花尽情绽放,飘香万里。
回访“第二故乡”的兵团知青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兵团文化长廊。大家合影留念,互道珍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天哈场的战旗广场上,兵团六师各团各连的旗帜迎风招展,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年近古稀却精神抖擞的兵团战友,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呼朋唤友,笑声朗朗,仿佛又回到了那艰苦难忘的兵团岁月,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热血沸腾的青春模样。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大家共祝祖国更美好,草原更美丽。
在这美好瞬间,兵团战友们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深眷恋,回忆当年“屯垦戍边,寓兵于农”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动人故事千言万语难以述说。兵团知青们不约而同千里迢迢地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来到当年六师五十一团兵团大礼堂文化广场、兵团文化长廊等兴高采烈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一展风采。
庆典结束后,与会兵团知青代表们络绎不绝陆续地进入六师五十一团(哈拉盖图农牧场)的兵团文化红色传承基地—兵团文化长廊参观红色教育展览,看着兵团时期兵团知青穿过的兵团服装、军鞋、军帽及生产用具等物品、照片等,原兵团知青们顿时热泪盈眶,时过境迁,感慨万千。
兵团文化长廊里,墙壁上镶嵌的一幅幅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原兵团老照片,熠熠生辉。当参观的人们看到原兵团六师师长崔勇华、政委高汉杰等六师师长、各团首长们当年视察某边防哨所、五好连队、顶风冒雪慰问军民、走访草原深处的蒙古族牧民、亲切接见六师、团、连立功受奖人员、接见六师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等。
当年一幅六师文艺宣传队员们顶风冒雪深入基层连队、蒙古包为牧民巡回演出归来,受到六师师长崔勇华的亲切接见的老照片时,原回归“第二故乡”的兵团知青演出队员目不转睛就久久凝视着这张老照片心潮澎湃,感情的潮水一泻千里。
当年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兵团六师原文艺演出队、五十一团文艺演出队员精神抖擞登上演出舞台:保定知青任金贵在《红灯记》饰李玉和、刘凤岐天津知青饰鸠山、呼市女知青丁莉、天津女知青刘金钟先后分别饰李奶奶、天津女知青曹佩饰李铁梅、保定知青张建昌饰卖木梳子的、北京女知青李杏云乐器演奏、呼市知青史广亮吹笛子等。当时,演出异彩纷呈,非常成功。
六师文艺宣传队经常深入六师师直机关、边防哨所和各团相关连队及沈阳军区驻边防部队、当地牧民的蒙古包等慰问演出,六师文艺巡回演出,当时深受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兵团首长、六师首长及各团首长及相关基层连队首长和广大兵团知青们的一致好评。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刘义荣在1972年视察六师工作时,他也亲切接见了六师文艺宣传队《红灯记》剧组全体演出人员。当时,兵团首长刘义荣和六师崔勇华师长等首长登上主席台和六师文艺宣传队全体演员热烈逐一握手并和演出人员合影留念,演出人员倍受鼓舞。
回想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兵团知青风华正茂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犹在眼前。当年,广大现役军人、转业老兵、兵团知青、原场干部职工、原场知青们在兵团六师师长崔勇华,政委高汉杰,副师长孔庆林、魏浩然、刘桐、副政委岳雨林、陈韫、陆吉铭、师参谋长许铭、何天宝、副参谋长张梦臻等师、团首长、连首长带领下,在草原广阔天地里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改变着祖国北部边疆的精神面貌,日新月异。
他们几乎是在房屋一间,地无一垄和冬天零下30多度,有时达到零下40多度的严寒岁月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其白毛风经常是铺天盖地呼啸的艰苦环境里以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精神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大草原。当年的甜酸苦辣五味杂陈,真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当年血气方刚的兵团知青,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但仍然是精神焕发,意气风发。兵团知青们兴致勃勃地再次走进天边草原—乌拉盖兵团小镇。时过境迁,睹物思人,回想几十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切,那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是感慨万千。
原六师司令部警卫班副班长靳长征(离开兵团后从事高校教学和道路交通科研工作,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情回忆起在崔勇华师长等首长身边工作生活时的二三事:
崔勇华师长是一位抗战早期参加队伍的老革命和内蒙古兵团6師军事主官,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当年,在六师警卫通讯班战士的眼里,师长平易近人,除了布置工作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外,师长和他的下属,不论是司、政、后部门首长,还是我们这些普通小兵,都能亲切地拉家常。虽然他的工作很忙,但总会经常抽点时间与我们谈工作、学习、理想、战备训练和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首长在工作生活作风方面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在他的带动下,整个6师机关及下属单位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另外,崔勇华师长与高汉杰政委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在他们的带领下,地处草原深处环境非常艰苦的内蒙古兵团6师成为一支紧密团结、作风优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集体,其党政组织、思想政治学习、生产建设和军训成果多次受到北京军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军区的表彰。很多当时的生活战斗故事令人难忘,如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全国大搞阶级斗争,很多地方和单位都特别看重个人出身,所谓的“黑5类”及其子女多受歧视,而在我们6师就杜绝了此类事情。无论出身如何,大家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工作,战天斗地,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很多战友,无论来自哪里,直到今天大家谈到此事,都印象深刻并非常感动。
我们都以有这样的好首长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高兴。大家普遍认为,这与作为全师最高军政主官的崔勇华师长和高汉杰政委的政治军事高素质的引领关系极大,至今久久不忘。
作为师首长的警卫员,因为工作我跟随首长们几乎走遍了六师地区的山山水水。由于当时紧张的边界形势,1971年10月下旬,师长和政委亲自带队组织师部有关司政后有关人员(包括多位下属团首长)专门去中蒙边界附近勘察地形,为反侵略战争做必要的准备。大约用了10天的时间,对六师所辖边界周围,特别是宝格达山地区的地形地貌做了详细的勘察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战时的反侵略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部署。
宝格达山是中蒙界山,在这次战备勘察中,多次走到与外蒙古交界的山包的我方一侧。当时国际形势十分紧张,在对面的蒙中边界,苏蒙部署了百万军队且大多是机械化装甲集群,对我国虎视眈眈。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首长们不畏艰险,在最紧张的边界线上亲力亲为,忘我工作。首长们丰富的战争经验和对工作认真细致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崔师长和高政委一起手持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商讨,有时还挥动手臂向随行各团首长及作战参谋们讲解地形地貌如何利用的形象十分生动。
这次勘察由于时间较长,涉及地域较广,有时无法到达兵团下属单位休息,只好就近寻找地方过夜。记得有一天在农乃庙(属锡盟东乌珠穆沁旗)一个过去的地方大牧主家里下榻。那些房间都很阔绰,地下铺着厚厚的毛毯,墙壁上都悬挂着做工精致的彩色壁毯,其豪华程度恐怕在整个内蒙古地区都很少见到。由于已收归当地政府管理作为招待所(也可能是作为展览馆使用),但由于地处草原深处却没有配备取暖设备。当时已是11月初,初冬的锡盟东乌珠穆沁旗东部的草原夜间温度已下降到-20℃以下,房间里的温度并不比室外高多少,首长们和我们一样只好和衣而卧。半夜冻得睡不着,我们就在被子上面加盖了皮大衣,大家紧挨着睡在一起互相取暖才勉强睡着,第二天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考察结束那天回到师部已是下午。稍事休息后,崔师长等首长们连夜召开了总结讨论会,对考察数据进行标图作业,一直忙到深夜才告完成。因为夜深了,本来应去师部食堂用晚餐(也许称为“夜宵”更合适),但师长提出:我们就不要打扰后勤人员了,大家各自回宿舍自己解决吧。
于是在那个风雪严寒的冬夜,忙碌了整天的首长和作战参谋们没有打扰周围的下属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基于当时战备形势和日常军务管理的需要,1971年9月中旬,北京军区尤太忠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后授上将)和兵团何风山司令员一起来6师视察。上级首长来之前,崔师长和高政委专门把我们警卫班集合起来详细安排首长们的接待事项,不仅指示了警卫细则,还对勤务工作做了专门计划,真是事无巨细。记得崔师长特别对上级二位首长讲话时会场上如何为各位首长会间送茶续水的时机和程序进行了安排,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在师首长细心安排和严格要求下,我们全班圆满完成了自己承担的警卫勤务任务,受到首长们的好评。
在崔师长、高政委等首长身边工作时间不长,但他们忘我工作、严谨律己和体恤下属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令人感动,至今仍印象颇深并如同昨天,也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总在想,有这样的好首长,我们的部队成为勇往直前、战之能胜并傲视世界的雄壮之师就一定是必然的结果。
回忆崔师长等首长“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带领大批现役军人、复员老兵、广大兵团知青战天斗地,其乐无穷,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子孙后代,传承红色基因,回忆红色记忆:当年“风雪草原把根扎,十二级台风刮不倒”的雄心壮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兵团文化战斗精神,使成千上万的兵团知青们百炼成钢,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走进这片一望无际神奇的草原,乌拉盖河畔水草肥美,历史悠久,得天独厚。据境内发掘的贺斯格乌拉细石器文化遗址、乌兰察布嘎查发现的生活用品陶器表明,这片草原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游牧民族生存繁衍的足迹。
天边草原乌拉盖河畔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这片美丽富饶,得天独厚,水草肥美的草原随着历史的长河顺延着:民族文化、兵团文化、原场文化相互交织,和谐共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兴边富民,各民族团结一家亲好像天边草原的山丹花火红耀眼,飘香万里。
纪念兵团六师成立50周年时,崔勇华师长的子女崔秀彦、崔同利等亲属又一次重返第二故乡原兵团六师乌拉盖,参加乌拉盖管理区举办的纪念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兵团红色基因至今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崔秀彦作为兵团人的后代当时也随父母千里迢迢来到了当时非常艰苦、人烟稀少偏僻的乌拉盖,她在原六师东凤镇生活居住和在红边镇(52团团部)所在地学习成长,度过了自己的美好童年和青年时代。当年的记忆至今犹新,难以忘怀。
原兵团六师师部现為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原兵团六师师部所在地——东凤镇)。当时50周年兵团庆典的热烈气氛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崔秀彦一行被这草原上欢乐的氛围裹挟着、感染着、激动着,用心倾听着兵团战友们的回忆,同他们一起深深的沉浸在对父亲的追忆中。
来自回归“第二故乡”的广大兵团知青睹物思人,事过境迁,热泪盈眶。回忆当年在兵团六师崔师长、高政委等师团首长、连首长带领下,广大兵团知青们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精神,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回忆六师崔勇华师长在兵团生活中的几朵浪花,好进一步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意味深长。
来自当年兵团六师司令部警卫班王广平的讲述:
一九七0年二月初,我跟师长随兵团何凤山司令员一起从呼和浩特坐直升飞机到达锡林浩特,当天雪下得很大,我们只得在边防三团住宿一晚,第二天乘车碾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六师师部。
当时师部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师部机关食堂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打回饭要端回各自的宿舍吃。我跟着师长住一个套间,外间是会议室,里间是我和师长两人住的土炕。自己烧煤炉,晚上炉子经常熄火,冻得我们睡觉都戴着皮帽子。那时师长每月的工资都是由我领回来保管。你们搬过来后,家里的生活支出也一直是我经手。
师长上任后,就抓紧时间到各团了解情况。有一次师长带着我和一个参谋,由司机小刘开车去54团,返回师部那天,天气不好,因为计划要顺路到一个连队看看,就早早出发了。从54团出来,路过蒙古包时,见到有个知青开着拖拉机出来,师长还关切地对人家喊:“白毛风要来了,赶紧回去”!
没想到,走了一段路后,我们却遇到了危险。草原上突如其来的“白毛风”,眨眼间就遮住了车辙碾压出的土路,天地一片白茫茫,司机辨不清方向,找不到路,只能停车。我们用汽油点火、鸣枪求助,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之后,却没有见到救援。天渐渐黑了下来,依然没有方向、无路可走。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加上我们中午就没吃饭,真是又冷又饿。师长意识到了当时的危险处境,很严肃的对我们说:咱们都是党员,我们就开个小组会吧。先是带领大家背诵了毛主席语录,讲了兵团和六师的组建过程,然后说道,“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我牺牲了没有什么,关键是党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了我,还没有完成好任务可能就要牺牲了,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你们还年轻争取保存体力活下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师长把身上带的钱掏出来交给我说:“如果我牺牲了,这些钱就算我向党组织交的最后的党费”。
我们在饥寒交迫中坚持到第二天天亮,爬上山坡才看到远处的蒙古包。后来听说,当晚家里和师里都急坏了。你妈妈看说好回来的时间联系不到人,以为出了意外,心急如焚。坐立难安。高政委见师长深夜迟迟未归,将情况上报兵团,董儒强参谋长指示:马上安排找人!当时上级除了考虑安全问题外,还因为中苏中蒙局势紧张,担心我们地形路线不熟,车开出了边境,非常紧张。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五日,六师五十七团三连战士年仅二十三岁柏永华和刚刚十九岁单美英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牧场和林场,在与草原烈火搏斗中壮烈牺牲了!当天,师长就带着我赶往出事现场,远远的就看见山上一溜火,我们开车边走边巡查火情,天渐渐黑了下来,没有烧尽的牛羊粪忽明忽暗地闪着火星,很是瘆人,为了避免复燃,我们下车用脚将余火踩灭。
我跟着师长来到57团卫生队,师长在看到柏永华烈士烧焦的遗体时,泪水夺眶而出,跟师长几年从没见过他流过泪,那一刻,感觉他就是一个悲伤的父亲!
1969年2月我从部队跟随师长先到兵团二师,再到六师,虽然师长平时很严肃,让人感到不怒自威,和蔼可亲。
但在师长身边5年的时间里,感觉到崔师长和师长夫人夏俊荣慈祥和善,平时就是把随身警卫人员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也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告诫我“老实人常在!”
崔师长夫人夏俊荣作为随军家属,她作为崔师长的贤内助,不仅把家里打扫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还相夫教子,她还带领六师其它军人家属办起了六师第一个幼儿园、缝纫组为六师广大现役军人、当地干部职工安心工作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记得在二师时,一天晚上我跟随师长从乌拉山脚下的师部,一路踩着丛生的杂草步行去新建的电厂时,师长知道我没有随身携带枪支,批评我没有战备观念,缺乏警惕性。这仅有的一次批评和师长平时的言传身教,让我受教终身。
王广平大哥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从武装部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崔勇华师长是39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当年日本鬼子的三块弹片镶嵌在他的骨肉中,至死都没有取出来,寒冷阴天时总会疼痛,兵团少有人知,就连我给他开了几年车都不知道他的事迹。直到师长去世,我去参加追悼会时,看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参加过很多战斗,多次立功受奖,获得了很多军功勋章。由于崔师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显赫,他先后2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崔师长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离休前任69军副参谋长,住保定市69军干休所。咱們在兵团时自然很艰苦,但是比起战争年代的老前辈们的流血牺牲真算不了什么。
再讲个小故事,崔师长像慈父!有一次我开车拉着崔师长去六师54团参加先进人物报告会,当时芦苇连的一位女知青大概叫季韦娟(名字我记不清了),当她说到她们每天用冷水洗脸刷牙,还有一个因病在家留守,其他人都去冰上打芦苇了,这个战士发烧用冷水吃药时,崔师长当场落泪,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哪,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生活。咱们有的是芦苇,一定要动动手把水烧开了再喝。”又和在场的连长指导员们说,每班要多配几个暖壶,可不能再让战士们喝冷水了。
还有一次,我跟崔师长去六师53团,途中看到两名战士徒步行走,师长让我停车,问他们去哪里,当时两人显得很紧张,很害怕的样子,忙说:“报告首长,我们请假了,要去团部”。师长笑着说:“我不是问你们请没请假?我也去团部,顺路带你们去,上车吧”。俩战士不肯,说不麻烦首长了,我们走着去就行了。这时师长开门下车亲自请两位战士上车。这就是我们的崔师长。
因为有这样的首长,兵团形成了一个极具向心力的团结集体,所以尽管过去了五十多年,兵团战友们对那段经历和感情还是念念不忘,甚至是历久弥新,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经历和精神财富。
1974年我离开六师回保定,临走时与师长告别,师长对我说:小齐,你就这样走了,留下我们这些老头子,你放心吗?
我把齐大哥发送在“岁月如歌作者群”中的这篇小文转录于此,只删掉了一些过誉之词,基本原样照搬。
父亲离休后住在河北保定干休所,齐大哥每年都会约上战友到家里看望,父亲去世时他也赶去参加告别。令我们家人心存感恩!
与师部小车班司机任志立大哥的微信聊天
我是军地交接时调到小车班的,之前一直在基层连队。
认识崔师长时间虽很短但印象十分深刻,好人啊!和崔师长相处虽不多,但他那军人特有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一直使我为之敬仰。
那时跟师长出车,在外面吃饭不管多少人都是师长掏钱。师长是我们的榜样也是你们兄弟姐妹的榜样。你家里人都很善良和气,我在你家见过你哥一回,说话特谦和。
六师撤编划归地方管理后,大部分现役军人都撤回原部队了,师长一直坚持到最后。完成军地交接工作后,我开车和他去了咱们六师所辖团场,还去了守备三师、六师,平台靶场等友邻单位告别。在1452部队住时,那里的师长派人领我们一行参观守备师的羊剪绒厂,进了对外销售展厅,崔师长看上了一个60元的皮筒子,要给你妈妈做个小皮袄,当时守备师随行人员不让收钱,可师长非给不可,还说:如果不收钱就不要了。最后坚持留下了60元钱。真高尚,令人感动。
即使现在,每当战友相聚,在一起谈论起师长都是赞口不绝。
任大哥1977年从乌拉盖分局调到内蒙古农管总局工作,后来到了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工作。20I4年在后勤处长岗位上退休。兵团战士回城,要在大学工作进步,
要付出多少艰辛、多少努力可想而知,他的奋斗也是许许多多兵团战士自强不息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节选53团5连杨毅大哥《岁月有痕》一书:
这次参加兵团成立50年大庆活动,很高兴见到了早有联系却未谋面的杨毅大哥,他在记录兵团岁月的书中,记录了和父亲的同车之行。
70年秋,师部分配给五连一台JT—4.9型联合收割机,这种型号的收割机是当时国内最大型、最先进的联合收割机,据说全师才购进两台。然而就在全师秋收战役就要打响的节骨眼上,五连这台收割机却因操作人员未给柴油机离合器上两个最重要的注油嘴注油,在柴油机空转磨合试运转时,造成离合器发热烧毁,发动机熄火停机。
就在事故发生的那天下午,有一台拖拉机高压油泵出了问题,团修理厂修不了,贾连长着急,让我乘他的坐骑去师部修理厂检修。通信员高辉刚要去牵马,崔师长的212北京吉普“嘎”的一声停在了连部门口。贾连长请示崔师长后,我坐上师长的吉普车赶往师部。
第一次坐师长专车,多少有点紧张,何况崔师长特别严肃,挺着敦实的身板,眉宇间透出一股威严的军人气质。听现役军人们讲过:崔师长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身经百战、打过多次胜仗;负过伤、立过功,荣获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他以身作则,作风过硬,教训起人来不留情面,全师干部战士都畏他三分。
我静静地坐在吉普车后座上,与司机小包也没说几句话。刚出连队二十多公里,吉普车感觉马力不足,发动机前盖上开始冒气。于是,我向司机小包提醒:“包师傅,汽车可能‘开锅’了!小包马上停了车,发现风扇皮带断了。幸好车上有备品,没用多长时间,皮带换好车又上路了。
可能崔师长看我似乎懂行,便主动向我问话:“你是哪里知青?在连队干什么工作?”我这才大胆回答道:“师长,我是锡林浩特来的中专生,学农牧机械专业,在五连机务排当班长。”我的回答简洁明了,完全是按照军人的作风脱口而出。“那你是内行,一定知道你们五连那台康拜因(收割机)是怎么烧毁的?”师长接着追问。我迟疑了一下,如实汇报了情况。师长听了显然有些生气,骂道:“败家子,好几万的国家财产不负责任,还敢谎报军情!”事后得知,崔师长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有关领导拿国家财产当儿戏,谎报事故原因,两位领导作了检查。
虽然只是短暂的同车而行,但师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负责管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毅大哥作为兵团的技术人才,回到地方工作后,一直在草原上从事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工作,在内蒙古无电牧区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推广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可喜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村能源先进工作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阳光奖”。
来自兵团六师五十一团中心校原兵团知青教师叶振亚同志的回忆。叶振亚曾经担任乌拉盖管理区中学校长,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锡林郭勒盟文艺家评论协会名誉副主席,《西部散文选刊》驻锡林郭勒盟散文工作站长。西部散文文学会员、内蒙古文联文作家协会会员、烏拉盖管理区文学会会长、主编。他回忆:
1975年10月上旬的一天,六师五十一团千人大礼堂现役军人、复员老兵、兵团知青等座无虚席。六师师长崔勇华在六师政治部首长和五十一团团首长一行陪同下,昂首阔步地登上了主席台。崔师长身材高大,浓眉大眼,一表人才。当时,他器宇轩昂地发表了铿锵有力,热情洋溢的讲话。
崔师长讲话声音洪亮,风趣幽默,富有哲理,掌声雷动,十分感人,令人钦佩。他指示:五十一团团党委团首长们要以身作则,搞好团结,齐心合力带领广大五十一的现役军人、转业老兵、知青们站好兵团建设的最后一班岗真抓实干。五十一团首长团长王德胜、政委史福栓也在大会上做了积极响应表态性发言,响应崔师长讲话精神搞好团结同心干,会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当年,崔师长讲话时,声如洪钟的场景至今也久久难忘,犹在耳边。
1976年4月9日,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作为兵团六师移交地方后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师长崔勇华、政委高汉杰、副师长孔庆林、副师长魏浩然、副师长刘桐、副政委岳玉林等六师首长们和内蒙古农牧场管理局乌拉盖分局新任的地方领导乌拉盖分局党委书记巴图苏和、党委副书记王文林、党委副书记张云、党委副书记阿迪亚及刚上任的原天津兵团知青乌拉盖分局党委副书记纪大才等领导和兵团六师崔师长、高政委等首长一行临行告别合影留念,留下了美好瞬间。
再听听师长女儿崔秀彦回忆原兵团天津知青纪大才大姐讲述父亲崔师长时的临行话别
参加兵团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现场,崔秀彦遇见了久闻大名的纪大才大姐,因为不止一次听爸爸提到过这个兵团战士的优秀代表,从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很自然地说起了爸爸。
纪大姐娓娓而谈:1975年6-11月底兵团撤销期间,在当年年底前,大部分现役军人都已奉命撤回原部队,崔勇华等少数师首长还留在乌拉盖进行一些军地交接的善后工作,也即将离开乌拉盖草原,向兵团六师告别。大概是我在六师撤编后留任乌拉盖管理区工作的原因,临行前的一天,师长叫上我,还有一位现役军人和司机师傅四人从师部出发,在冰天雪地中一路颠簸来到57团驻地,就是现在的霍林河市,当时57团也去了几个人,一起来到柏永华、单美英烈士的墓地祭拜。
师长带着我们一行人肃立在烈士墓前,充满深情地说道:“两位英雄战友,我们来看望你们了,你们为保护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是好样的。兵团六师已经撤编了,今天是来和你们告个别。”他沉重的叹了口气有些哽咽的接着说道,“哎,我们要走了,却把你们永远地留在这里了!”师长语重心长的交代我们:“她们是为保卫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千万不要把她们忘了,你们在这个地方继续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发扬和继承她们的奋斗精神,把这个地方建设好。要记得常来看看她们。”他用手轻拭了一下眼角,带领随行的同志在烈士墓前脱帽三鞠躬。在返回师部的路上,看得出师长的心情一直很沉重。
崔师长看似不苟言笑,很严肃,其实重情重义,特别有人情味。临走前,师长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办,有许多友邻部队单位要去道别辞行,他还能想着专程去看望两位烈士与她们告别,当时心里特别感动。这不同寻常的告别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如今,柏永华、单美英烈士的不朽精神,高尚情怀仍然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传颂,国家没有忘记她们,乌拉盖草原没有忘记她们,她们的师长和战友更不曾忘记她们!
当年,《解放军报》《兵团战友报》曾以“火红的年华,战斗的青春”为题刊登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当时,柏永华牺牲不久,她的妹妹柏永慧当年也从北京市来到了六师五十七团亲手接过她姐姐柏永华手中的钢枪,并在六师党委举办的首届庆功大会上到师部及各团巡回演讲,她代表广大兵团知青发出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六师首届庆功大会倡议书。柏永慧激动人心的发言,一口北京腔,语言流畅,她表示继续像她姐姐柏永华一样继续用实际行动来扎根边疆、红在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柏永慧慷慨陈词的发言,也鼓舞了广大兵团知青扎根边疆、建设边疆雄心壮志共鸣。
当时,天津兵团知青纪大姐作为兵团战士的优秀代表,在六师撤编后,她提拔留任为乌拉盖管理区党委副书记。后又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半个世纪岁月流逝,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那段特殊而短暂的历史,虽然早已被时光封存进了档案馆。但在一代兵团人的心中却留下了太多的情愫和怀念。父亲崔师长50多年前在乌拉盖草原的故事,依然清晰地保存在他们的记忆中。感谢这些来自草原的记忆,使得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丰富起来。
回想起参加庆祝兵团成立50年大会时,作为师长的女儿,崔秀彦受邀站在主席台上,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感谢乌拉盖管理区対兵团精神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感恩曾经和父亲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兵团战友们!感慨乌拉盖草原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觉父亲九泉之下如若有知定会无比欣慰!
今天是父亲百岁诞辰,作为女儿崔秀彦谨以此文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悼念。
最好的回忆和纪念要靠实际行动来传承好兵团红色基因,进一步建设发展好美丽富饶的天边草原乌拉盖,为乡村振兴谱写出新的篇章。
绿草如茵,百鸟歌唱,蓝天白云,骏马奔腾,风景如画。
入夜,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水。回归“第二故乡”的原兵团知青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原六师师部东凤镇(现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东面的一座敖包山上,举目远眺,巴音胡硕镇华灯齐放,高楼林立,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移动通讯、各类轿车川流不息,笔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伸向远方,旧貌变新颜。
兵团六师划归地方乌拉盖管理区管理后,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在兵团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好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好兵团文化,延续红色基因继续真抓实干。如今,天边草原乌拉盖管理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齐心合力真抓实干,昂首阔步大踏步地前进着,硕果累累。
2022年,乌拉盖管理区地方经济收入达50.03亿元、一般公共财政收入达12.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48926元、农牧民收入人均达36068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天边草原城乡居民步入了大都市一样现代化生活。
西天边的一勾彩霞,映照著兵团知青们张张笑脸。如今在兵团六师成立50多周年的时刻,乌拉盖河畔人欢马叫,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乌拉盖地区日新月异,发生了历史上最美的新变化。
如今,天边草原乌拉盖管理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两会”精神鼓舞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乘风破浪而再立新功!
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在天边草原乌拉盖河畔火红耀眼的山丹花映衬下,河水清清,悠扬的马头琴飘来悦耳动听的歌声,为进一步传承好兵团生活红色基因,弘扬好民族文化、兵团文化,为建设好美丽富饶的天边草原乌拉盖谱写新时代新篇章而努力奋斗“喜看稻菽千重浪”。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