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滩子,那写满诗意的稻田与塔楼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5134
在准格尔北黄河畔上,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小滩子。

  秋日里,你来这里,但见家家青砖蓝瓦,户户宽敞明亮。院落清洁,柴草不见。遍地鱼塘,环绕村舍,芦草缠绵,小舟映月,水乡韵味十足。碧绿的大树,枝繁叶茂,挺拔耸天,泼写下了浓郁的色彩。小路盘旋,连接着各家各户。出路便捷,四通八达。

  村北头,一座大坝,像一条长龙横卧在了那里。大坝的北面是黄河,柔波细浪,缓缓地向东流去。南边是稻田,漫漫一片,像泼了一层金水,荡漾不绝。

  这大坝,是防洪堤。距今已越六十余载,是20世纪50年代,成千上万民众,锹挖肩挑,用汗水修筑起来的。它的功能,现在仍在。不过,埧顶已修了路,铺了油,畅通无阻,平时成了观光大道。

  这稻田,有些奇妙,它将旅游、娱乐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吸引来一拨一拨的游客到这里,赏长河风骨,看稻田风光,娱现代游戏。一派热火朝天的样貌。

  八年前,小滩子,可不是这样的景象。那时的村庄,房屋不雅,颜色灰暗。鸡飞猪窜,碎草烂枝,遍村皆是。整个村容村貌,破败不堪。村里的土地,多少年来,都是种玉来、高粱、糜黍等大田作物,从未种过水稻。

  二○一四年一月,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实施了一项伟大的历史性工程,名曰“十个全覆盖”,历时三年。投入大,力度大,史无前例,促使全区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滩子的面貌,就是从那时开始,渐渐变得美丽起来的。

  二○一九年,小滩子人,像被点燃的火苗,燃烧起了燎原的希望。他们在一块盐碱地上,开始探索种植水稻,一举成功。

  从此,小滩子人,好像有了追求,有了向往,有了目标,有了他们实实在在要干的事情。

  他们拉开了要把诗与艺术,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大幕。

  马克思说,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从事宗教、艺术。小滩子人能打造出这样一片稻田,充分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我来这里的时候,正好是今年农历九月,已是晚秋时分。看到的稻田,洋洋一大片,有千余亩,金黄漫遍,丰饶览眼,感觉时时有稻香味飘来。

  细细端详,才看出来,这稻田,最大的亮点,是将诗画艺术,尽情地挥洒于其间。

  稻田里,漫漫的一片金黄色。一条呈凵型的玻璃栈道,悬在稻田上空,很像模特们走秀的T台。不过,这里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扭臀摆臂。有的是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曼妙着原生态的质朴。

  步入玻璃栈道,稻穗就在脚下,拥拥挤挤,黄亮一片,大风一吹,点头不止,好像在向游人们颔首致意。我一下子,就被这些稻穗感动了,觉得它们十分亲切可爱。

  你想,这些稻穗,不仅给人们提供了食物,还这样文明礼貌,这该是多么优秀的品格呀。

  边看边想,一种感恩的热流,就漫遍了全身。是的,我不仅看到了稻穗的风采,还得到了稻穗对我的尊重。成千上万的稻穂,都是金黄色的笑脸,一概都是虔诚的模样。

  看到这种景象,谁还能说草木无情呢?

  这样的好景致,也吸引了好多游客。大凡来这里的游客,都愿意在此上面走上一圈。我想,他们的心情与我是一样的。

  其实,这玻璃栈道的用途,不仅仅是让你观着稻田的美丽,它还有一个功能,是让你观赏稻田里鱼蟹的嬉戏。

  鱼蟹是一种水产物,养于池塘是正常之事,人们习以为常,没啥新鲜的。然而将它与黄河,稻田,联系在一起,与诸多观赏游玩的景观,设施,融为一体,它的内涵就丰富了,艺术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滩子人,最值得赞颂的就是有一种创新性精神。他们将鱼蟹养在了稻田里。

  站在玻璃栈道上,向稻田和水渠里看去,你最想看到的那一幕,就展现在你眼前了。

  你看,那些鱼蟹似乎很通人性,游动得非常缓慢,让你看得真切,甚至可看到鱼鳞蟹爪。你瞧,那条黑脊背的鱼,是鲤鱼,还是草鱼,游得多么潇洒自如。好像有意向你展示它的技艺,希望博得你的赞美之声。那些螃蟹,在浅水处,拥作一团,生怕分开似的,显得十分恩爱,流露出一种情意绵绵,恋恋不舍的状态。

  我想,此时,若有一位画家,将此画了下来,画的名字就叫《黄河稻田鱼蟹图》,说不定还会成为一幅名画,留传后世。

  你看,这稻田里,的确有诗意,有画境吧。当然,还有浓浓的情分,时时温暖着游客的心,岂不美哉!

  看来,小滩子人,真正理解了诗和远方的含义了。

  然而,这稻田里,真正让你更感兴趣的,当然是那座塔楼了。

  这座塔楼,矗立于稻田中央,被称作观景楼。它的两边连接着南北栈道,高近30米,有五层,钢结构,中间镂空。别看它构造简单,但它是登高望远,观景赋诗的好去处。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一级一级拾阶而上,登上塔楼的顶层,放眼环望,平时很难看到的整体宏大的景物,一览无余,便呈现于你的面前。

  向北远望,就是巍巍的大青山,近看就是滔滔的大黄河;向南眺望,便是起伏的库布其大沙漠;而向东一瞭,高耸的几十座铁路大桥墩,赫然就扑入你的眼帘。这些可都是大景观,大景物,大画面呀,它们彰显出来的风格,意象,境界,已越重山,霄汉未及。

  再看看它们的排序,好像是精心策划过似的,远近大小,色彩浓淡,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而那些生长于田野的稻谷,玉米,葵花,树木,以及水渠沟畔的芦草,为田野添了彩,增了光,丰盈了身段,实在是装点精致,令人拍手叫好!

  更为绝妙的是,用彩色稻精心描绘出的那些图案,以及多種标语,新颖,别致,庄重,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直扑人们的心灵,犹如清泉流过,甜润舒朗。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过-首著名的诗《登鹤雀楼》。诗中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情、景、境融为一体的诗。有多少人,梦寐以求,企及体验到此情,此景,此境。

  而这里,只要你登上塔楼,环顾四周,黄河,青山,白日,就在眼前,塔楼,就在脚下。这些高远,唯美,宏阔,激荡心魂的景观,不需车马劳顿,跋山涉水,你轻易就欣赏到了!

  对此,你怎能不激动,不欣怡!

  诗词,是中国人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王之涣这首诗,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实在是太大了,早已成为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航标,完善人格的座右铭。

  或许,建造此楼者,就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才将此楼建于这方依长河,揽稻香之地。

  夕阳瑰丽,漠野流莹。此时,登楼望远,只见气象如虹,烂漫斗艳,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你看,夕阳的余辉,已将西边的天空,涂抹成火红色,一道一道的火焰,漫延开来,大地淹没在朦胧之中,明暗,隐现,错错落落,点点斑斑。静静的稻田,遥遥的长河,已沉沐在柔和的色调中。火球一样的太阳,慢慢向下滑落,轻轻地,柔柔地,不多一会儿,便与黄河接吻了。

  那一刻,你將会看到,水光一色,交相辉映,天水之间,留下了最后一抹虹霓,宛若青春女子的口红,亮出了最动人心魄的那一抹。

  蓦然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唐诗人王维这一千古名句,就直撞你的心怀,搅动着你的心海,波澜万丈,飞扬走马,难抑激动之情,难噙热泪飞涌。

  看到此情景,我真的感到这是対我灵魂的一次洗礼,好似情感之水,奔涌不绝,一任长流千里;生命之魂,涅槃重生,任其烈焰吞云。

  是的,天底下如此绝美景观,欣赏到者能有几人?!

  我想,假若你目睹了这一壮丽景观,肯定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你甚至觉得,这是你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荣耀。

  是的,小滩子,多少年都是在寂寞中度过它的年华,都是在汗水浸泡中苍老了它的容颜。而今,稻田一种,塔楼一耸,就别有洞天,成为了人们放眼观光的好地方。

  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更是小滩子人,融入时代大潮,奋斗出来的结果。是他们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让我们欣赏到了美。我们应当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小滩子人。

  而今,小滩子,成为准格尔黄河稻鱼的发祥地,将复合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地融合起来,协调发展,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与进步。今年,仅这片稻田所产的稻米,鱼蟹,以及旅游收入,就可高达400多万元,远远超出了种植一般农作物的收入。看来,这着实令人高兴欣慰,可喜可贺!

  经验表明,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往往是孕育新的文明形成的先兆。

  当黄河中游的人们能够普遍开始养鱼养蟹种稻时,这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改变进步,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包容与认同,更是一种精神气度上的跨越。

  小滩子,是五千多公里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或许她与沿黄河一带的数千数万村庄相比,实在是太平凡了。然而,它依托黄河,一片稻田,一群鱼蟹,一座塔楼,巧妙组合,艺术呈现,泛起的这朵蕴含着诗意的艺术浪花,在准格尔大地,产生的效应,足以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深思!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片稻田里的艺术构建,领悟到一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

  看,又一个早晨开始了。小滩子,在朝霞的映照下,水有韵,田有彩,塔楼凌空,村舍临风,红了的人心,旺了的产业,像一首充满激情,华丽浪漫的诗,漂亮地写在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让人们深深地去体会它的优美韵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