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爿厂,半条弄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4796
韩树俊

  孙春记营造厂,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城营造业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高墩弄11号是孙记营造厂旧址,孙老板孙永祥一大家子就一直居住在11号里。

  最早是孙老板的父亲,相城人,泥水匠出生。他一双蒲鞋,一袭作裙,走出了阳澄湖,在高墩弄闯出一片天地,由一个泥水木匠作,发展成一个建筑工程队,之后把这个行当传给了大儿子,大儿子也就成了孙春记营造厂的老板。

  乐益女中每年寒暑假校舍的修繕是承包给孙记营造厂的,五卅路上信孚里的洋房建造时孙老板是施工员,靠近观前街的肖家巷志恒里是孙记营造厂的代表性建筑。如今,我们只能从乐益女中旧址、信孚里、志恒里这些苏城网红打卡地寻觅到当年孙记营造厂的活动踪迹和建筑成果。孙家父子几十年来在苏城建筑了那么多的平房楼宇,而今连精心打造的高墩弄自家楼屋都不见了影踪,却能在乐益女中旧址、信孚里、肖家志恒里留下印记,这不知是天意还是孙家父子积善成德的回报?

  11号孙春记营造厂楼下宽敞的客堂间,长方桌边围坐着孙老板的几个同业朋友,桌面上铺展着建筑图纸,这是为一位在沪上任职的苏州人在苏州建造带阁楼的二层楼房筹划设计,主人家二老健在,外形内室都要求中西合璧。孙老板民国时期把中西结合的建筑理念体现在个案之中。

  细细地打量着木头,拿起斧、锯、凿、刨……将木头锯短、劈开、刨光,然后组合成樑、柱、门。一副从父亲手里传下的铁锯,在木料上拉响千年传承的弦音,也拉出手艺人的辛劳与自豪。

  泥桶、刮泥刀,砖瓦、石础,梯子、脚手架,水平仪、垂直线……事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一砖一瓦,一滴汗水一番辛劳,孙老板,你又何尝不是一块砖,牢牢地嵌实了生活的高楼。

  横平竖直,你心里有个准则。传世之作,你的建筑要跨越百年,肖家巷志恒里就是见证。

  孙春记营造厂何时开业,已经无从查考。尚未发现孙春记营造厂的任何档案资料。访问了孙家几个子女也无果。1946年生的三儿子阿敏,他最早的记忆里还留有自家高墩弄平房翻建楼房的情景。刚有记忆的阿敏抬头看着高高的二楼横梁,拍手叫欢:“哦,楼盖起来了!楼盖起来了!”11号孙家的楼房,估计该是47年和48年光景翻建的。我48年住进高墩弄,记忆中那幢楼一直是存在着的。这里说的是孙记营造厂平房改建楼房的事,并非孙记营造厂创建当年的事。

  孙春记营造厂平房改建楼房,一幢二层拐角楼气派地立在高墩弄中段弄堂口的拐弯处,与弄堂口的剃头店小楼相呼应,让老旧的高墩弄也沾上了一些现代建筑的气息。拐角楼前一片宽敞的空地,成了进进出出的居民讲张交流的场地,夏季乘风凉冬天孵太阳的场所,也成了爆炒米、磨剪刀、弹棉花走街串巷小贩们歇脚干活的地方。小弄由此活了起来,像是有了自己的“中央舞台”。

  一爿厂,半条弄。我们家3号的房子最早是孙家堆砻糠的,后来老板的母亲孙家好婆住。房子是结构上是斜长条型,总共三间房,西面窄东面宽,不规整。据我父亲讲,那是孙家营造厂外出干活,落下的短木料造的一间小房子。45年46年间我父亲买下了这小楼,父亲当时在平直小学任教,独自居住,就像一个单身宿舍。母亲与我是48年从横泾镇搬苏州定居的。

  3号的东隔壁是5号洋房里,那是一栋洋式平房,东西两套间,中间的客堂、厨房、浴室,院子里靠东墙有个隆起的土墩,上面建一座水塔,主人家洗浴用水塔里的水。40年代自备水塔的洋房着实高级,不同一般。水塔所在的土墩隔一垛墙,墙东是营造厂的旧木头仓库,那是一间南北向的狭长条子简陋破旧平房,朝南有扇小门,最早以每月五毛钱的房钱租掉,之后改为仓库,不住人,不编门牌号,里面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旧木料,成了弄堂里孩子们捉迷藏躲藏的好地方。后来这个堆木料的小屋连同东边6号院子的一部分,由卫生局来盖了屋,住了人,门牌5号半。这个5号半原来也是孙家的。

  孙家仓库斜对面是11号孙宅,也就是孙春记营造厂的经营地兼孙老板一家的住宅。楼下会客、夹厢、厨房,楼上多间是住房。孙家有7个子女,依次是长女巧云、次女琴慧、长子金土、次子茂茂、小女乐英、三子阿明、四子广炎。楼上的阳台正好在朝北的大门顶上端,大门前有一个不大的四方门亭,两根圆形的水泥柱支撑起门亭和阳台。孙家的孩子们在阳台上一站就是一道风景,尤其是凉风习习的夏日,风吹拂着戴眼镜秀气的琴慧姐飘逸的长头,阿敏、广炎两个小弟弟在阳台上比试着放飞纸飞机,这个夏日的傍晚好悠闲。二楼面西的房间有一小窗,窗户里的人可以依窗观望弄堂里来来往往的行人,路上的行人一抬头也把窗户里的人当成小楼风景。

  孙宅东面有一套平房10号,一开间,很进深,有照门间,房间,长长地直向南延伸。这是孙老板大弟的住宅,后来住进了绍兴人家矮外婆一大家子,她大儿子老丁王,媳妇“老孵鸡”,二儿子“二杀坯”,都住在10号里。10号里一进门停歇着一副骆驼担,矮外婆大儿子每天挑着出去卖小馄饨。

  营造厂楼房南面也有一间向南延伸的平房,北接孙老板大弟10号房,南与羊王庙弄连接,是孙老板小弟的住房,曾经租给阿银他爹,阿银家搬到12号后,租给剪刀厂的一对绍兴老夫妻有生。14号的南面有个荒芜的院子,日本人养过马。之后房屋破败,门也封了,高墩弄只排到13号为止。再南面隔了一个院子就是大云堂。大云堂是存放棺材的,它的一边有个庙,庙里有牌位,很有点阴森可怕的样子。孙老板小弟在60年代卖掉了14号旧屋,就100多块钱,正好换辆飞鸽牌自行车。

  这么说来,营造厂孙老板建造或者是一家子居住了半条高墩弄并不夸张吧?

  苏州观前街南端有条临顿路,临顿路南端东侧有条钮家巷,钮家巷北有个志恒里,志恒里正是孙记营造厂所建。相传,钮家巷内有钮姓状元居此,故名;志恒里因状元名志恒而得名。街巷是城市的历史载体。观前街是苏州城自古以来第一繁华地,临顿路又因皇上驾到百姓车马临时停顿而得名,在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人文内涵地段上标志性建筑志恒里,由孙记营造厂造设计、营造,可见民国时期的孙记营造厂在当时苏城的影响。

  志恒里周边这几排水泥外立面的民国建筑,在四周都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建筑的包围下,显得有些另类。志恒里建筑具有海派风格。孙记营造厂民国时期已经把海派建筑风格带到了苏州。

  直至今日,志恒里依然是萧家巷里的打卡民国建筑。肖家巷原名萧家巷,宋代《平江图》就已经有标志,古巷曾经居住过两位周姓名人,三国时代的周瑜和南宋抗金名将周虎。志恒里和肖家巷在同一条小路。肖家巷一頭通往观前街,一头连着平江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肖家巷因志恒里添光增彩。

  我想说,志恒里是否也是占了半条肖家巷的风光。我不免又一次想起了孙老板。

  2020年年末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肖家巷,在志恒里不远的东升里,见到了一排色彩斑斓的现代艺术壁画长廊。图画连接了好几条弄堂,墙上的涂鸦色彩缤纷,人物众多,题材各异,感觉像是苏州一些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的充满了潮流气息另类表现。原来苏州中法文化艺术创新基地与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共组团队,以东升里文化艺术长廊的志恒里街巷艺术化为目标,邀请了法巴黎美院教授和校友为主的7位法国著名艺术家,以及9位苏州在全国较有影响的独立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以“大隐于市”为主题,用墙绘的形式对街巷进行美化升级。

  19世纪30年代,孙春记营造厂以中西合璧设计建筑民国打卡建筑志恒里,以有些另类的潮流建筑镶嵌在粉墙黛瓦之中,引领苏州民国建筑新潮流;而今,20世纪20年代,9位中国艺术家、4位法国艺术家参与了志恒里墙面创作。

  中外艺术家在孙春记营造厂打造的跨世纪建筑打卡地,再造另类新潮“志恒里街巷艺术”,我们可以看作这是新时代中外潮流艺术家联手对“孙春记营造厂”的礼赞,是时代潮流永不停息滚滚向前的颂歌。这个民国时期的新潮营造业孙老板在天有灵,也会欣然步入志恒里街巷艺术区,摸出一袋烟,笃悠悠欣赏满墙七彩的画,在临近的店里坐下来喝一杯下午茶。

  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让五卅路北头的同德里成了打卡地,吸引了各地来苏游客们的寻访。殊不知五卅路南头同样也有一栋民国建筑群信孚里,信孚里是一幢民国时期建造的规整划一的民宅群,正门在十梓街,带有西式飘窗的西墙在五卅路街面,这一幢民国建筑打卡地,正是孙春记营造厂的建筑精品。

  公私合营时孙老板注销了孙春记营造厂。注销以后就在家里面,没有收入。苏州人有说坐吃三空,一大家子人怎么维持这个生活呢?老孙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了市委基建科的一位朋友。

  “孙师傅现在在哪里发财呀?”基建科的朋友很关切。

  “不瞒你说,早就不做了,家里锅都快揭不开了。”孙老板此话当然是自谦,但是闲赋在家却是事实。

  “孙师傅,你到我们科里来吧,你是行家。”朋友真诚邀请,50年代初期百废待兴,正需要人才。

  于是老孙就进了市委基建科,每天从高墩弄过乌鹊桥,进平桥直街、十字街,到民治路皇宫照墙对面的一幢小洋房里,就是市委基建科的办公地点。在那儿做了一段时间,1954年光景,就调到平江区房管局。遗憾的是老孙积劳成疾,没到退休年龄,54岁那年就过世了。

  你走了,走在54岁如今看来还是正当年富力强的年龄段,54年短暂的生命,你经营了一爿营造厂,留下了半条高墩弄,留下了半条肖家巷,留下了信孚里……中共苏州市第一个党支部(乐益女中旧址)旧址因了您当年每年寒暑假的修缮更显光彩,肖家巷志恒里、十梓街信孚里的居民代代相承因您当年的建筑年年岁岁“都挺好”!

  你走了,走得太早,未能看到这个城市的变化,尤其是建筑上的变化,贯穿古城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中轴线的人民路,你经历了1951年护龙街改称人民路拓宽到14米的煤屑路面;也目睹了1959年,人民路拓宽工程铺设石块路面的场景。但是你没有等到80年代初更为宽阔的铺设柏油马路的人民路,如果你在世,那时也不过70刚出头。

  孙老板三子阿敏回忆,阿爹是67年过世的,那时候还买了棺材,而阿敏的父亲是62年过世的。白发人送黑发人,1962年孙老板的老父亲眼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病逝,而正是这个大儿子,承继了他的营造行当,树起了孙春记营造厂的牌子,正值年富力强却因病去世,老父忍受着有生以来最大的痛苦。

  回放孙老板生命中的几个镜头。

  建筑工地上,孙老板亲力亲为,那一辆自家的木板车,跟着孙老板周转在众多工地,轮子是木头的,车身是木板的,装上木材、砖块,更显沉重,孙老板弯着腰,拉着车,负重前行……

  高墩弄孙宅的客堂里,来客挤挤挨挨,围着孙老板铺展的图纸,指划着,议论着,又接下了一桩生意,筹谋着在传统建筑中如何掺入民国元素。

  大太平巷上南山救火会电铃声急促地响起,孙老板警觉地站起,一个箭步冲出11号大门,冲出高墩弄,登上救火车的驾驶室,拨动方向盘,向火场急速开去。孙老板是救火会的义务救火员,用现代话来讲叫志愿者,大太平巷的肉店、食品店的几个老板,都是救火会的志愿者。就数孙老板会驾车,每次有火警,孙老板总是冲在第一,幡旗飘扬,汽笛呜呜,铃声叮叮,车灯闪烁,那辆红色的救火车飞奔在城南的大街上……

  纵观孙春记营造厂在苏州城民国时期留下的信孚里、志恒里两栋中西建筑风格交融的独特的建筑物。信孚里始建于1920年,联想到比邻信孚里首次开放于1927年融中西造园风格的苏州公园,这些保留至今的民国建筑,民国园艺,不只为建筑与园艺历史研究提供了个案,更是对于苏州这所城市民国时期就追随时代新潮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佐证和资料。

  孙春记营造厂功莫大焉!

  ——选自《苏州日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