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黄梅县。”
黄梅、蜡梅、腊梅,说的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花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蜡梅不是普通的梅花,它生长于我国中部,正是以湖北山生野梅为多。因其耐旱,有旱不死的蜡梅之称。因为香味独特,浓而清幽,艳而不俗,凌寒独放,人们颂它高洁、坚毅之质、慈悲爱心。唐代以前没有蜡梅一说,人们一直称为黄梅、金梅。经北宋苏东坡、黄庭坚阐释才改称腊梅。
渺邈故乡,古时就有赏梅、赠梅、画梅的雅习。人们数九,画九九消寒图,互赠蜡梅花表达友好情谊。走亲访友送上蜡梅花,插入花瓶,幽香彻骨,兴旺吉祥;送给慈祥的长者,供于书案,轻黄缀雪,寓意更加深远。蜡梅文化从京城传向民间。踏雪寻梅,古人的浪漫、风雅,对生活的热爱真是浸到骨子里的,哪怕生存条件险恶,都不能消弭对蜡梅的挚爱情怀。
我想象一千四百多年前家乡的黄梅盛景:县境西北,一座一座的野梅山,密密丛丛,密密丛丛,菩提一般森茂无岸;成片成片的黄梅花,层层叠叠,层层叠叠,繁星一般晶莹当空。丽日融融,朵朵蜡花似颗颗金粒,金光照彻山峦,绚烂夺目;山风吹来,花瓣簌簌,暗香阵阵;寒雨打来,洗心洁面,木然寂静;霜雪化时,瓣瓣冒水珠,丝丝滴水线,潺潺流香。黄梅山,黄梅水,正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古人是誰植蜡梅?鸟雀可以天然播种,人们可以分株、可以嫁接,才有这满山蜡黄,满溪花水。一代代黄梅人在这片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正如这耐寒的蜡梅,历久弥香。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吴人好讴,楚人善歌,地处吴头楚尾的黄梅县,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茶歌、樵歌、渔歌、船歌、硪歌,是黄梅戏最初产生的源头。传承至今,发展到现代管弦乐伴奏,黄梅戏成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和安庆共同成为国家非遗黄梅戏的保护单位,黄梅县也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楹联之乡。黄梅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凡事爱用楹联语言来表述,来对答。婚嫁生育,乔迁升学,人生大事,逢年过节,都要贴上对联,以示喜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前的中国楹联史从五代算起,黄梅发现的对联,却是唐代长庆年间的,将中国楹联史前推了一百四十余年。楹联在黄梅使用广泛,中国楹联学会首批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楹联之乡。
诗词之乡。黄梅地处吴头楚尾,长江中游北岸,自古是东西水道和南北陆路之要冲,佛教祖庭所在,各路诗家观光采风风靡而至,留下了不朽篇章,带动黄梅本土诗词文化兴盛,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黄梅县为全国诗词之乡。
武术之乡。黄梅女子会挑花,男人却尚武。青壮劳力外出讨生活,也像女子卖挑花一样,讲究个艺术。往往成团结队,流动拉场子,打拳脚,演武艺。好在民族英雄岳飞的“武穆遗书”在黄梅太白湖畔秘传。世代相传的岳家拳,让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武术学会将黄梅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白头鹤之乡。白头鹤别名玄鹤。古人曰:鹤千岁变苍,又千岁变黑,称为玄鹤。难怪人们以鹤祝寿呢,原来鹤寿千年嘛。人们喜爱白头鹤,把它称为“爱情鸟”,图个以鹤为媒,“白头”偕老。黄梅越冬的白头鹤种群达425只,为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予黄梅“中国白头鹤之乡”。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个三省交界的小县,有四个国家级非遗,这在国内已经是罕见了,居然还是全国闻名的“五乡”,每一个都代表一座文化高地,每一个都是奢华拥有,都是一杯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