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有幸与友人一同游览了鲁西南邹城市石墙镇的上九山古村落。
因村周围有九个小山头而得名。北宋时建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罕见的石头村。
城门是石砌的、街巷是石铺的、房屋是石构的、院墙是石垒的、碾磨是石琢的、小桥是石造的、古井是石镶的、坑塘是石围的、香炉是石刻的、门口瑞狮是石雕的……就连酒坊的老酒也藏于石洞里。这是一个因石而起,由石而成,名副其实的石头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林木郁郁,溪流缓缓;石韵浓浓,乡愁悠悠。
由于依山而建,村的主街不很规则,顺山坡蜿蜒而上。
几百座院落从山腰散落到山顶,青石灰瓦,古色古香。
古戏台、古玄帝观、古女娲庙、古學堂、古磨棚、古酒坊、古茶馆、古染坊、古油坊、古凉亭、古廊桥、古响场……错落其间。
民居中,以三间石屋为主建筑的居多,有的配些偏房,四合院的极少。
和南方山民民居不同的是,这里的房舍大多都南向,典型的北国鲁地风格,讲究坐北朝南,方方正正。看来古村人虽是山民,但仍蕴藉着千百年来圣地的儒风正统。
在这些民居中,不得不提的是两处名宅。
一处是郑家大院。此院居上九山村最高处,已有百年历史。大院近似长方形,占地2.6亩,大门由刻着风摆柳饰纹的方形青石砌成,灰瓦覆顶,长石铺阶,这些,都彰显了主人家的殷实、考究。院墙全石垒成。院中的皂角树郁郁青青,浓荫如盖。隐喻着郑家的生生不息,代代传流。郑家大院还有一个“六合院”(兄弟六人)的别称,当地人都这么叫,这也正是郑家的名流所在。也流露了上九山人的古道热肠。
在上九山古村与“六合院”一样为人所重的还有萧进士宅。该院属北方典型的园林式民居,临溪而筑,始建于宋初,占地1.5亩,房25间,三进院落,分为前院、后院、后花园。虽是进士府第,但府门并不宏大,而显古朴凝重。他长期在南方为官,但又心系故里,时常北归,有一年萧进士省亲,发觉与上次省亲不同,乡人多不愿亲近,一询问才知,长子在秋天打响场时,声音过大,搅扰了乡邻,人们觉得萧家官势大,都忍气吞声、暗暗怨恨。萧进士遂召集乡亲,公开道歉,迁走家人,把宅第、田产一并赠送乡人,闻者无不赞。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萧进士不愧为亚圣的同乡。
“迁家人,赠田宅”,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大伟人——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这样办的,当然,直接起因有所不同。毛主席是为了与弟妹们一起革命、改造国家、造福人民而为此。有趣的是,一个当代伟大的革命家,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官僚,在对待家人与田宅上的终极处理如此暗合,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愿,同在天堂的二神君,能偶遇,笑会,仙聊一番。当然,对他们来说“迁,赠”已属蝇头琐事。他们很大可能会聊到始帝——秦皇,也或许会提到上九山村的秦皇古道。我敢打赌,若真如此,他们会讥秦皇的:东巡,封禅,还李斯小篆碑志。几为一私,为一家万世治;为一己江山固;为一身万年寿,就是不死,永活,不惜用丹药。我想凡公天下者,一定会讥他的。毛公一定会的,萧公壮壮胆也会的;不过,二公也会为之叹,一家私天下的狭隘大大折损了他一统天下的伟功。
也正因如此奇思吧,下古村时特别寻访了荒秽中的秦皇古道,但终究,千年渺渺,迹陈隐隐,山花百草于风中枉自摇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访完古道已近傍晚,又观赏了山脚下姹紫嫣红的玫瑰园。
于山野玫瑰的馨香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余晖下的古石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