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说的大抵就是文字流淌出了一个作家的性情。即使未曾谋面,透过文字对作家本人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作家高宝军的《半亩闲田》,就是将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经历、所见的山川浓缩在了工作之余的创作中,他称之为闲田。半亩,自然就是工作之外的生活,能称其为半亩,可见对文学之爱,落笔之重之深。
作家高宝军,他的散文曾获得第四届、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奖项。《半亩闲田》是他2021年11月新近出版的散文随笔集。得到了知名作家李敬泽、贾平凹、邱华栋的大力推荐。他们同时提到了——高宝军老师走出了一条散文随笔的新路子,散文中有诗歌的身影有小说的趣味,是一本适合各种群体阅读的书。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散文写作越来越趋向小众,读者更愿意去读小说或是诗歌,与散文有了疏离感。而作家高宝军《半亩闲田》新的散文写作路径,为众多的散文写作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共有70篇散文。每一篇文字都跃动着轻盈,流淌着文字的洒脱。如文中所写“暖阳辉映下的河水,说不清是蓝是绿,只觉着它清澈、透明且富有色彩,如一条柔滑的绸缎在抖动,似一缕飘逸的云丝在舒卷”、“晨曦把一抹红光洒向河面,惊动了一条长腿鹭鸶,它伸了脖子翅膀一扇腾空而起,掠过两岸的树丛,融入瓦蓝的天穹,仿佛要把这一河的清韵带向遥远的天边。”
文字中透着诗意的美,将自然风景如画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家驾驭文字的能力,已然纯青到信手拈来。题目的精心雕琢更是韵味十足、有着简洁之美。如“阿里看云;春迟春浅春好短;春声带着季节走……”
而且整本散文集,在谋篇布局上,远景近景交替进行,推开拉近,让读者从视觉上、感官上的舒缓,利于持续的长时间的阅读。先是大自然的远景描写——云、风、河,之后是村落中的晨曲、青稞田、人。接着又是野玫瑰、藏野驴、班公柳、神仙草、村里的雪、洁白的哈达。睡梦中的村里人、想起老羊倌……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便撑起了作者真实的生活姿态。
在《村庄没有记住我》一文中,作者借物来抒发离乡的情绪。文中写道:“会平家的院子应该认识我、贵学家的大窑会记住我、润娃家的老宅子会记住我,但它们都不记得我了,村子里的狗儿、芦花子公鸡、炊烟也忘记了我,只剩下我孤单的身影。在《听懂村莊的声音》中,从鸟声过渡到人声,继而拉开以往的生活场景。让物说话,采用小说的架构,层层打开情绪,于散文是新鲜的。
在《半亩闲田》中,纯朴的童年、藏区的生活工作经历,如暗夜中的一颗颗珍珠,散发着作者的气息,这里有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他的珍惜、有他的爱恋、有他的执着,所有的一切汇集成了一个立体的高宝军,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一个真实的高宝军,这是他的人生富矿。欣喜的是,今天他将这些变成文字,奉献给了读者。
西藏,一直是许多人想去的地方。有的人去了若干次还想去。西藏不仅仅是旅游的胜地,对于更多的人是心灵的圣地。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旅游攻略去读。字里行间有自然景观也有民俗风情。
《藏西散记》描写了只有藏西才有的植被、动物、古城。《阿里看云》中的云有着千姿百态,作者说它是有味道的。作者说,在众多写云的文章中,却找不到一篇描写阿里之云的章句,答案是这些文豪们没有到过阿里。能看到阿里的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怎么想都心里甜。而噶尔县左左乡的老百姓过林卡时,载歌载舞,平常朴实木讷的牧民,怎么夸张怎么跳怎么高兴怎么唱,唱的人陶醉了,舞的人心醉了、喝的人酒醉了,而听的看的人被别人的快乐和自己的开心给美醉了。在《过林卡》中,我们领略到了独特的牧区林卡文化。《加木的夜》,一股带着原始、夹着甘甜、含着亲切的乡村黑香之味迎面而来,瞬间打开了读者心中对于夜的记忆。而沙子大坂、219国道、狮泉河这一带的风,从戈壁而来。“风还没有来的时候,我的衣襟动了一下,发梢也动了一下。”在《风从戈壁刮来》,我们从作者精准细腻的描述中,似乎也感觉到了风马上就要来了。在古格城,历史的风尘扑面而来,文中写道:城比白天看起来更大,天比白天看起来更深邃。夜静得没有一点声响。让人有一种进入梦境的感觉,如果不是自己知道这座城建成于何年何月,恐怕很难想象出这地方有多么古老。”
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西藏的面目在这样清晰的文字下,有了具体的、可以触摸的真实。它没有旅游推介的那么华丽,却十分实用。
所以,作家高宝军的散文集《半亩闲田》,不仅文字轻盈、让物说话、整体布局有新意,而且通过西藏的风情描写,让人们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半亩闲田》适合粗读也适合细读,适合在灯下静读也适合在地铁站的碎片阅读。但毋庸置疑,这是一本适合多次阅读的书。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