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片干树叶(外一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0810
王向红

  近日整理书柜,一片薄如蝉翼的干树叶自一旧年的日记本中轻轻滑落,像一只蝴蝶在眼前翩然而逝,那么安静,那么珍奇,那么美丽。这片几十年来依然泛着些许绿意的叶子是被夹在日记本子的扉页上的,那清晰的叶脉上,有我风干的眼泪,青春奔跑的足迹,旁边还附有一首《自嘲》小诗。我小心地弯腰拾起,一同拾起的还有当年参加高考的年轻时光。

  细细端详,叶子上沾有我家乡的泥土呢!那是我在高考后的一个黄昏,独自彳亍在那条走了十年的小路上,找一片最美的叶子夹在本子里的。那份孤独、无奈当时该是羞与人诉,只能与树低语、借诗抒情。那时大学没有扩招一说,完全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补习生是时代造就的专属名词,既自卑又自豪,自卑的是或因于专业不中意,或因于高考当天发挥异常,各种复杂的原因选择了复读;自豪的是再次温习一年,各科的基础知识储备相对丰富,学习心智趋于成熟,心态更稳定、性格更坚韧,胸怀更开阔,尤其对难题的一次次深入剖析,每每有醍醐灌顶之感。那个时候,我还不止一次天真地想:如此辛苦努力学到的知识,一定不能随便丢弃,要终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與习惯,或者将来做一名老师,有机会传道授业。

  应届那年,我是因为不喜欢专业轻狂地放弃了北方小城一所高校录取资格,想第二年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城市和专业再读不迟,因而踏上了漫漫补习路。依稀记得,自己那时背上行囊,放弃城市优越条件只身来到了离家40公里以外、当时比较著名的一所乡下中学就读,不与外界甚至同学保持联系。给自己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刻在书桌上四个字:不卑不亢。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跑步,5点40开始晨读和自习,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学校熄灯才开始休息,有时甚至还打上手电躲在被窝里再看上1个小时的书。学校经常停电,我们每个学生都备有大量蜡烛,一个大晚上下来,次日鼻孔都被熏得黑黑的。三餐吃得非常简单,以小米饭为主,米饭里经常会被发现沙子和米虫。那时最简单的渴望就是能睡到自然醒该有多幸福!那年妈妈骑车几个小时,十分辛苦地来看过我几次,每每总是放下一大摞家常烙饼和一大袋子苹果,然后流着眼泪离开。我们宿舍共住12个人,是对铺,每天轮流值日烧火炕,我任室长,班主任老师还开玩笑说:今天的室长,争取做明天的市长哟,那我倒是从来没想过,一门心思只想读邮政大学,当一名邮递员,传递世间一切温情,多帅气!以至于被第二志愿录取,却再次轻言放弃,大有非得考入一所著名邮政大学才可作罢的执拗。当然,当时这些被轻掷的不假思索的决定、自诩的所谓年少轻狂,后来免不了让我追悔,特别是中年以后,一想起那虚度的大把大把的补习时光,直叫人心痛欲断肠。

  那两年在补习班这个复杂大家庭里,一边为自己狂妄自大不愿意服从分配的轻率买单,一边在那个当时自认为的苦海里苦心耕耘着梦想,《无名花》《虹雨情话》《等》《三月天》《遥寄企鹅岛上的女孩》,各种随感、借景抒情的散文,都是那时写就的,后来搬了无数次家,始终没舍得丢弃,我把它分为励志篇、奋斗篇、梦想篇,那一页页、一首首记下的全是矢志不移的奋斗足迹,勾勒了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枚小小的树叶,让我在岁月深处,再次聆听到了梦想绽放的声音。心想,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能再次回到故乡,再走那条小路,一定会无比愉快地尽情享受枝繁叶茂下的一份清凉,享受今生一直苦苦追寻的诗和远方。

算盘弄珠似人生



  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回来说明天需要带算盘,我立刻翻箱倒柜,把那把珍藏多年的老算盘找了出来。小心翼翼地除去一层层旧报纸,一把绛红色边框、长方形四角和横梁两端用白铁皮箍住,13根细木棍作档,梁上、下共贯有七颗黑中泛红木珠的老式算盘立刻展现在一家人的面前。77岁的老妈妈显得尤其兴奋,爱不释手地抚摸着,一边念叨着“三下五除二”,一边响亮亮拨打几下算珠,深邃的目光里充满回忆。

  妈妈说,这把算盘是在我刚上小学时,因为学校要教算盘,她花2元钱在大队会计那儿买到的。那位会计经常穿一件中山服,左上兜永远插着一支钢笔,笔帽上的金属卡子闪闪发光,走起路来总是昂首挺胸。妈妈说,当时是集体经济合作化时代,2元钱也算是大价钱了,要不是当时在外地做火车司机的爸爸每月寄钱回来,还真拿不出现钱。会计当时还卖了很大一个人情,大概意思是:这把算盘是祖上传下来的,生产队的各种账务尤其那劳动工分、积肥工分从来没差过毫厘,现在既然娃娃要用,就拿去用吧!算盘交到我手中的时候,他同时还意味深长地赠送我一首宋末元初刘因的算盘诗:身方气正骨铮铮,起落铿锵和璧声。排好良心一串串,不谋私利为天平。

  我不太懂得诗中哲理,大概意思略知一二。我那时左边斜挎一个妈妈手工缝制的一个书包,右边挎着这个我颇为自豪的大算盘,每天步行10来里路,高高兴兴地上下学。一路上,小跑起来,算盘珠子撞在算盘框上,在乡间小路上劈里啪啦作响,颇为自豪,在我记忆的深处留下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这把算盘,妈妈也会经常用,她一般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锁在炕头那个红木箱子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一边熟练地拨打着算盘,一边跟外婆合计着什么,然后认真地记上。我问妈妈是否还记得当时记下的是什么?妈妈若有所思地答:记不得了哟,那时你外公为革命牺牲得早,我和你父亲又长期两地生活,外婆与我们相依为命,记下的也许是维持生计的家庭开支,也许是劳作了一天的工分吧。

  毕业实习,我做了近一年的百货营业员,母亲把家中传家宝——这把算盘郑重交到我手上,并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加减法口诀。后来我靠着这把算盘和珠算技艺,调到农信社工作,算盘就更成了我的好帮手了。中间单位发过好多把算盘,有梁上2颗珠、梁下5颗珠的;梁上1颗珠、梁下4颗珠的,木框的,金属框的,但在我心里这把老算盘的分量最重。只要单位举行珠算技能比武,我总是回家把这把老算盘找出来,劈里啪啦地拨打上一阵儿,犹如战前呐喊助威的号角,平添了些许参赛底气、必胜信心。

  随着时代发展,计算器的快捷与准确,好多人渐渐遗忘了算盘,尤其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自带的计算器更是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依赖,就连会计,也大多如此。我对算盘却是情独钟,尽管搬了好多次家,换了几个工作岗位,依然在身边保存着这把老算盘,虽然不是必不可缺的工具和助手,但却是我日常生活里的好友和伙伴,更是我长达二十多年金融人生恒久执着和坚定信念的化身。在工作中,算盘总能一次次指点江山,带给我许多人生启示:算珠的上是上,下是下,是在告诫我:听从领导安排,有令必行,上下同欲;算盘的框内尽纳,框外空空如也,是在告诫我:里是里,外是外,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里外有别;框的方,珠的圆,又像是在告诫我: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生活才会豁达、圆满。

  儿子只背去学校一天,就嫌弃老算盘又大又笨重,羡慕同学带的塑料算盘小巧、轻便、秀气,爸爸只得又量身定制般给买了一把新的。我把老算盘重新精心包裹起来,小心地放在儿子书柜的最上层,一遍遍叮嘱儿子:这把小小算盘的背后,是咱家的百年家风传承,留给你的是顶天立地不可撼动的一身正气。总有一天,你长大了,会懂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