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同志曾是军医,后转业至家乡的军工企业工作,他已经辞世多年了,但人们常念起他的好,常回忆起他!
老杨的大名叫杨九龙,一九三八年出生(那一年可能是南阳大旱吧,九龙治水呀),他排行老大,兄妹四人,家里很穷,睡觉铺的是麦秸编的篙荐,盖的是破席片,冬天没有鞋穿,自己编草鞋,他爱学习,但上不起学(万恶的旧社会呀),就自己用泥巴做算盘学习珠算,还被村里人嘲笑。天天吃不饱饭,曾经饿得抢他妹妹手里别人给的半个窝头,把妹妹手都咬破了。他小学没上完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了,作为长子,他要承担支撑门户的重任。他自小时候就想着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看到有钱人投来的鄙夷目光,发誓要活出个样来,替父母也替老杨家争光,家里穷得叮当响,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老杨在上学期间也是利用空余时间到田间地头挖野菜,例如灰灰菜、刺角芽(小蓟草)、荠荠菜、面条菜、狼尾巴、野苜蓿等等,他都能比别人挖得快挖得多。保证了一家没人被饿死。当然这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事了,当时兵荒马乱,哀鸿遍野,饿死人的事不胜枚举呀!
老杨自幼说不上有多聪慧,但有囊气,而且爱揣摩事。他总想着如何能让一家人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直到解放军来了,他才有可能实现他的愿望。
一九五五年,老杨十七岁了,够当兵的年龄了,他决定报名参军。因为家里赤贫,且出身贫农,身体结实,很顺利地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当崭新的军装穿上身上时,他暗暗发誓:混不出个人样来,就不回杨家庄!
到了军营,生活大有改善,曾一顿吃了十六个大白馒头,前三月新兵训练,他因肯吃苦练习加上干农活的好身板,所以各项考核都在中等偏上。但是他知道当时的国家形势是刚刚经历了三年朝鲜战争,西藏剿匪仍在继续中,自己只有学习文化课,掌握一定技术才能在部队干得风生水起,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学,他听人说当时的四角号码字典内容丰富,便于自学,他就买了一本《四角号码字典》,查这个字典的方法有些类似于电报码。只不过是根据一个字的四个角的笔划对应编一个数字,这样一个字的四个角就对应有四个数字,于是就把字的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编成的口角有“点下有横变零头,差四差五方框六”等等,就是查字的方法,老杨同志经过一个月的功夫就能够熟练地查四角字典。遇到报纸上和书上不认识的字就把它转化为一组四个数字,在字典上查出它的读音和意思。这个方法就特别适合你已看到了一个生字,然后你根据这个字的结构就很方便查出它的音和意了。后来的年轻人都很难学会呢,半文盲的老杨硬是通过自学用得风生水起。这个字典从此成了老杨的传家宝,走哪带哪,俨然成了老杨最好的朋友。
老杨通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使自己的文化课水平达到了高小毕业。表面上看高小毕业相当于现在小学毕业,但除了数理化,语文水平和文言文水平却相当或高于现在的初中毕业水平。
老杨于当兵的第二年,即一九五六年,转为卫生兵。当然当卫生兵也得考试,因为毕竟是技术兵种选拔,当时军队领导让他念一段《人民日报》社论,他很顺溜地完成了。领导又让他用因为所以造句,他当时造的句是:因为我参加了解放军,所以我们全家都光荣。领导当即就拍板:这个卫生兵就你了!
一九五六年底,他即以军队卫生员的身份被派到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工作,主要负责给当地老百姓看病和教老百姓学习汉语,当然他为了便于沟通,也学会了一些朝鲜语。例如简单的会话等,他都能对答如流。
当时的朝鲜,比起刚刚度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国来讲,情况更差:相当多的建筑毁于战火,可以用千疮百孔和满目疮痍来概括。男劳力十分缺乏,当时一个当婚朝鲜男子可以娶三四个老婆。他因为和朝鲜姑娘接触多,有一位漂亮的朝鲜姑娘看上了他,向他表白,他也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看着年轻貌美的姑娘也有动心的时候,但他知道志愿军战士的使命,毅然回绝:我们是为邻居重新家园的,不是来当上门女婿的!他的这句话后被连长多次引用并在军营里广为流传。老杨也是在异国他乡的朝鲜入了党,成了党的人。老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
一九五八年底,志愿军帮助朝鲜重建家园后集体回国。他随所在部队参加平叛西藏叛乱和剿灭残余土匪的战斗任务。西藏当时虽说解放多年,但一直形势不稳,很快到了一九五九年三月,西藏在反动头人的挑拨下和外国敌对势力的配合下,发生了叛乱。大规模的叛乱虽然只用两个月就平息了,但真正肃清残匪到一九六一年才完成。况且残匪对当地牧民情况十分熟悉,有时解放军正追击残匪,残匪却突然混入正放牧的牧民和牦牛羊群之中,装着正在放牧,等解放军战士过去,他们又从背后放冷枪。有一次老杨同志骑着高头大马一个人给牧民看病后返回兵站,天色已晚,他一侧背着药箱,另一侧腰间别着手枪。有一个疑似牧民只看到他背着药箱而没看到手枪,似有掏枪的动作,老杨其实一直在提防着对方,因为残匪们穿着打扮和当地牧民一样,只要见到有人出现,老杨就一直高度注意力集中,特别是独自行动更得小心。老杨故意把手枪掏出来亮了亮,那个黑影便很快消失在山沟里了。
另有一次集体行动,遭遇一伙土匪,老杨刚趴下身子,一颗子弹便嗖的一声从头顶呼啸而过。好险啊,老杨说再晚一秒钟,便头上开花。显然土匪是瞄准他的头开的枪,只不过他正好弯下腰才幸免于难。否则他就在一九五九年成了终年二十一岁的剿匪烈士了!
终于挺到了一九六一年底,西藏剿匪结束。老杨被送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深造。经过了朝鲜战争和西藏剿匪,他特别珍惜和平年代的大好时光,他被军队送到第四军医大学速成班学习全科西医,不同于现在西医分科十分详细,但在当时确属正常,他学习了包括妇产科等全科西医,和中医不分科是一模一样的。他在学习期间,还就病源广泛的膝盖积水肿痛进行深入研究,在自己身上和志愿者身上试,把事先配好的混合西药直接注射到膝盖里面,因为他知道无论吃什么药,药物传到膝盖时力量都减退了大部分,还不如直接作用于患处,而且大把吃西药伤胃肠和身体其它器官。他这种后来称为“封闭打针疗法”成本很低,一针在当时只需几毛钱,一般百姓打得起。就這样一夜之间,他的独特土法上了四军医大的校内交流杂志。一时间,老杨同志名声大噪。地方女大学生也来献殷勤,向老杨抛媚眼。但老杨连正眼都不愿多看她们一眼,觉得她们太浮漂,他始终记着父母交待的话:你是农民出身,不能忘本,将来还找一个本分的家乡姑娘为妻。他觉得他应该转业回到父母身边尽孝,作为一个大儿子一直在外当兵打仗,和平年代也该学得一技之长回去孝敬双亲了。
很快一年过去了,他拿着四军医大的速成班结业证书(据说相当于中专水平),回到了西藏的部队,在西藏自治区扎木地区波密县扎木兵站开始了他的军医生涯。
扎木兵站海拔3500米,不少人都有高原反应。冬天大雪封山,夏天炎热。气候干燥并且昼夜温差可达二十多度。很多士兵常常唇干舌燥,好流鼻血。老杨也不例外,但他能忍住着恶劣环境的考验,他把一门心思放在治病上。他甚至除了吃喝没有什么爱好,因为他太想转业后有一门手艺能够治病救人,也能光宗耀祖,为父母争口气。
他太了解有些狭隘意识的农民了,你过得好他仇视你,你过得差他又小瞧你。虽然他们也没什么本事,但他们似乎可以控制一个村的舆论,让大家手拉手形成一个包围圈,时时小心地拦住努力冲破包围圈的人,他们的潜台词似乎是:我富不起来,谁也别想超过我!这种仇富心理也许颇有渊源,由来已久。
转眼到了一九六三年,他二十五岁的那一年,父母说给他定下一门亲,姑娘就是邻村的小芹,长相和品行都中规中矩,小老杨四岁。老杨是孝子呀,他听父母的话,就请了半个月婚假,回老家完了婚。
但说来也奇怪,结婚快五年了,也不见小芹显怀,父母立等着抱孙子,和小芹商量着抱养一个儿子,但小芹死活不同意。因为她知道她和老杨一共在一起也不过半年多时间,没有怀孕也属正常。终于在一九六七年春节老杨在春节探亲假期间,小芹怀了孕。父母才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一九六八年夏,小芹生下了一女婴。老杨因为自己当兵出身,就直接把闺女起名为英姿,以示自己英姿飒爽的军人身份,很有纪念意义。
老杨在闺女英姿出生时,干了一桩惊动十里八村的大事,那就是自扎木兵站一下子把所有省吃俭用的一千元寄给老父亲老老杨。当时一个农民一个月才挣五元钱,一个工人也就二十元一月。一千元相当于一个农民十七岁和一个正式工人四年的收入。许多农民不要说没见过一千元的现金,怕是连十元都攒不到。原有看不起他们的人就写信到老杨的部队告他贪污,要把他拿回去,部队领导好笑地反馈道:他连一个小官都不是,他一个医生只看病治伤拿啥去贪污?这一千元都是老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此事传了两年才停息风波。一个更有戏剧性的故事却又马上开演了。
1970年,老杨终于提干了,可以带家属随军了。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让那些看不起老杨一家的人们统统闭嘴。他说当初回去接闺女和媳妇的时候,他故意把领章帽徽先去掉,结果好多人去看笑话,其中有一邻居还问他:当兵能吃饱饭吗?老杨说:天天吃大鱼大肉。可烦!可想喝咱老家的稀苞谷糁!那货当场就闭嘴了,令人伸长脖子的还在后面:我这次是回来接英姿和她媽随军去的!那些本想看笑话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灰溜溜地都走了。这就是老杨令家人特长志气的地方。世态炎凉人情世故,老杨看得非常开,非常淡!父母和小芹当时别说有多神气啦!相当于一个没走出过大山的山民要去京城金銮殿见皇帝一样神气十足了。老杨家一扫多年的担心和压抑,终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直盼得深山出太阳”。
话又说到老杨的闺女和媳妇一步登天,坐车去西藏,到了唐古拉山五千多米海拔处,英姿缺氧浑身发紫,没了呼吸!有人说她已不行了,扔山沟里算了,小芹自然不肯,一直抱着英姿不松手。好在英姿大难不死,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英姿后来人生开挂,揽下巨额财富,令人惊叹不止了!
再后来,小芹又生下大儿南征,小儿子北战,尤为称奇的是:小儿北战出生时,老杨亲自接生!亲自为老婆接生的大夫也实在太少太少,但老杨确属一例,他办的很多事都是颠覆人们的常识和想象。
1980年,在老杨参军的第二十五个年头,老杨退伍转业到兵工企业。他本可转业到郑州,但他嫌弃城市人住在鸟笼子里太憋屈,觉得还是回老家天宽地阔,更重要的是他要回家孝敬父母去了。于是他就转业到南阳山区一个小镇里某一军工企业继续他的行医生涯。从此杨军医便在那里留下人生十分光辉的一段时光。
老杨在小城企业行医,周边有很多贫困的居民,常年劳作多病缠身,便慕名找老杨治疗,因为有更多的病材做实验,他的打封闭治关节肿痛法又得到了更多改进,一针下去疼痛轻微,立竿见影,当即有效。以至于传遍方圆几十里,甚至外地人也慕名而来,找杨医生治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他总不厌其烦地给患者看病,深得人心。有时有人看了病而掏不出钱,他也让人回去了。后来病又好了或有了钱的人给他送萝卜白菜红薯鸡蛋等,门庭若市,好不热闹!我大约是在一九九八年时去过他家,他亲自下厨做他最钟爱的红烧肉,他说有一卖肉的天天上午给他准备一块上好的偏肥的大块肉。他说不肥的大肉做红烧肉不好吃,他佐以桂花、陈皮、蜜蜂、老抽做成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皮黄里嫩。
他在一九九二年,五十四岁那年得了糖尿病,但他照大口吃肉不误。他的理论是:人生,该吃吃该喝喝,只要自己能快活。直到2004年摔断一条腿,无奈到了省城投靠闺女英姿,当然两个儿子南征北战也陪伴左右。又过了十年大城市生活,于2014年死于糖尿病,据英姿说:老杨同志临死前还吃了大半碗红烧肉,至死不做饿死鬼!
这就是老杨的光辉一生,七十七岁的灿烂一生。他一生为人光明磊落,没有和别人有过什么过节,他为自己争命,为家族争气,为儿孙争福!如今儿孙满堂,个个干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老杨同志若地下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
注:文中资料由其女儿提供,在此表示致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