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古村,走在满是暗影的小巷,阳光正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
触摸巷道的残壁,那斑驳的古建筑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悠悠岁月,风过无痕,在那杂草丛生、青苔满地、近乎破落的古建筑群,有小巷、有石板和石头筑成的小道。甚至,望尽远方,在村民祭拜先人的缭绕香火烟雾中,在村民默默的祷告声中,有一种穿梭时光遂道的感觉。岁月虽然远去,但村民的心中,逾走逾远的故乡始终在他们的遥望中,在他们的梦乡里。古村落调查,正是“慎终追远,勿忘祖根”的一项工作。保护古村,将古人怀念,让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老家在哪里?
2019年4月,春风骀荡,花儿绽放,阳光正灿烂!我们来到了吉隆古村汉塘围。听说汉塘围要申报广东省古村落,汉塘村人欣喜若狂!到了村委会刚刚坐下,汉塘围居住的七姓老人都来了,他们都是汉塘围的后人。叙述他们的先人,讲述汉塘围的过去和现在,他们话语多多滔滔不绝。
汉塘围座西向东呈椭圆形,坤山艮向,是风水师的说法。前面有水塘,背靠海拔600米高的观音山、狮头岭,按风水格局,是旺财的理想位置。几百年前迁居而来的汉塘人,在此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世代繁衍,从刚刚定居的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人。贫困的汉塘人,直到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夺得江山,才真正当家做主人,才真正过上好日子。
汉塘早时的村名叫旱塘。明嘉靖三十年(1551)间,汉塘村附近的雅士岭(瓦屎岭)、上川岭、柜头岭三个形状似螃蟹的山岭,夹着一个干旱的水塘,因此该村被叫做“旱塘村”。村民每年盼水如盼油,这是长期系在村民心中的结。有位风水先生建议,将旱塘改汉塘,汉与旱同音,塘是水塘可养蟹养鱼。说也奇怪,旱塘自改“汉塘”后就很少缺水了。如今,汉塘围水资源丰富,周边还有江山水库、石坑水库、大板山水库等,农作物旱涝保收。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地,村民世代勤耕勤种,邻里和睦,民风淳朴,世代平安。
汉塘人最引为骄傲的是他们前辈的“七姓圈城”。
七姓人居住的汉塘围,原来没有围。
当时各姓氏族人分散居住且人丁稀少,常遭匪患骚乱抢劫。为防贼人入侵,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汉塘约保甲长樊君索、副保甲长杨宏熙发起并主持建汉塘围城墙,称“圈城”。庚申岁八月初一甲子日丑时开始兴工动土建造汉塘围。在圈城过程中,发现地方太大,人丁还是不足,便又邀请芩、谢两姓进围居住,组成五姓合围的汉塘围,后来又有郑姓、汪姓人加入;郑姓人后来去了香港,又加入了熊姓人,形成了“七姓圈城”。
圈城完成后,智慧的汉塘人将东岭群山的山沟引流作护城河。河水深三米多,河下面放老竹络,河边种竹刺锋利的簕竹,城墙砌石条、糯米踵墙,坚固,防范好。艰苦的工作完成了,这气派的护城河,河水缓缓绕村而过,似一条温柔的母亲河,把汉塘古村紧紧地拥抱在怀里,慈祥、安静。
建筑面积3.1公顷的汉塘围,从高处往下看,围内建筑密集整齐,基本是客家民居建筑,其中清代建筑约占全围的百分之六十,风格朴素无华,包括三间两廊、下山虎及少量的齐头屋三种建筑形式。有三竖六横九条街道,由于村民认为此地在风水上属蟹形地,故街道也仿蟹脚全部设计为弯曲不直状。门内右侧立一笋状石柱,据说是有事时在石柱与墙之间放置横木,可用于顶门。
汉塘围有两个城门,东门和北门。东门城门上凸刻着“汉塘围"三个字,门两边凸刻着一副对联,左联是“户纳鸿禧",右联是“东来紫气”;北门也有一幅对联“汉山增润色,唐莲艳春光”,都是粗笔刚劲的华文行楷体,寓意该门祥瑞绕降,东来紫气。
各姓氏在围内设祖祠。据传说,最早在汉塘村居住的有李、杨、樊三姓人,属名门望族,后来加入芩、谢、汪、熊等形成了“七姓圈城”。他们在汉塘围居住几百年,成为具有坚实凝聚力的支柱。各姓氏所建的祖祠,是对祖先或亲人的敬仰和怀念,便于祭拜。祖祠、古屋、古井,半圆的拱门,走进去有长长的巷子,巷子的尽头,可穿透几百年前的风云,可看透那曾经飘香的花、累累的果,可看透那曾经飘香的粄食、家酿的米酒。
汉塘围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村民杨志方、李火带操着浓浓的尖米话,讲述古人团结对外的故事。
他们村的杨俊如,自小聪明。一天,他和朋友到赤石热水洞游玩,被当地的地痞流氓欺负,杨俊如和伙伴们年轻气盛,便同他们打起来。对打中,对方一个烂仔被他们失手打死。见出了事,杨俊如他们赶紧跑回汉塘围家中。谁知对方死者家属及赤石人带着一大帮人将汉塘村围住,口口声声要偿命!汉塘围族长赶紧作揖,请罪道歉请饭等一律没用,事情紧急!村中老者只得出面跟他们谈判,他们提的要求很苛刻,赔偿三担白银,否则,叫杨俊如抵命。三担白银?这在当时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整个汉塘村都凑不齐!但又不能眼看杨俊如被他们拉去偿命。汉塘族头只好无奈地暂时答应他们的条件。可村子怎么也凑不齐这三担白银,最后老者商议:砍树换钱!
说到砍树,汉塘围人的心都要碎了,那山上的百年大树怎能砍!
村中大树小树全被砍光,千辛万苦凑足三担白银赔给死者家。村里没了树,造成水土流失,汉塘人处于贫困中。
艰难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杨俊如牙一咬,带领儿子杨昇、杨国欢、杨耀及孙子杨焕清、杨焕文、杨焕章共六个子孙参加了革命。1890年出生的杨俊如,曾在惠(阳)宝(安)抗日游击队任职,曾任东江纵队第七支队中队长,1945年建立吉隆乡民主政权时任乡長,参加重建武装工作,协助党组织在稔平地区组建自卫队,并于平山、吉隆、铁涌、白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他曾在广州部队工作,后回吉隆区人民政府任区长,至1978年离休。享受副处级政治待遇,1983年9月逝世。
杨俊如的一生充满着传奇,据说他曾在广州部队任职时,偶尔,有汉塘人去广州找他,他只要一听是汉塘人,就十分高兴十分热情地接待他们,汉塘人带来家乡特产给他他一概不收。是啊!受人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杨俊如一直都在感恩汉塘人,永远不会忘记汉塘人,最后,他调回自己的家乡吉隆镇工作。
“耕读传家”是汉塘人的传统美德。1796年汉塘人筹资建此私塾学校,校名“吐凤轩”,解放后改名汉塘学校。当年组织圈城的牵头人杨宏熙,圈城完成后,接受大家建议,建学校,让汉塘人的小孩有书读。建校时,需要去平海圩买杉桁。买杉桁是一件苦差事,杨宏熙正想着该派谁去,他16岁的儿子杨益隆主动请求前往。看儿子决心坚定且说的有道理,便同意他前往购买。
木材市场老板正在忙,见这个年纪不大个子矮小的客人来买杉桁,不屑一顾地说,任你拣,都一样便宜给你。杨益隆听了心里暗自欢喜。挑拣时老板根本不去注意他。只见他悄悄地把私章放在手袖里,每挑拣好一条杉桁,就用刀将杉尾削平盖上他的私章。他专拣大条的杉桁,一直忙到下午总算是挑拣完了。老板一看,吓了一大跳,他挑的都是优质杉桁,心里就痛起来,可刚才自己说了“任你拣,都一样便宜给你”,只好打碎牙往肚里吞。杨益隆对老板说,这些杉桁我都拣好了,运货时,我要见到有我印章的才付钱。运杉桁时,满满两大车,老板心里暗暗叫苦。杨益隆平海智买杉桁的故事一直成汉塘人的美传。
汉塘围的四个古井,分别在东门、北门的钟楼两边和对称两个。古井内壁用彩色砖块切成,井的形状为内圆外方,内圆,像天,代表无限;外方,像地,大矣哉。也有另一种说法,村民同饮井中水,待人处事,都宽容、包容。最主要还有一点,外方,便于村民打水。汉塘井水,既养人,也养性(性格),几百年来,围内居住多姓人家,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帮助,世代平安。
悠悠护城河,承载了汉塘人在艰苦岁月中太多的苦难,记述了汉塘人的欢乐、痛苦。其中一段令人特别伤心。
清水塘边的东门楼内供奉关帝聖君及众神像。逢年過节这里都一片繁忙,三牲、五牲祭拜众神。村民们上香、点烛、摆好祭品,要祭拜所有的神灵。期间,最热闹的民俗活动要算年初二、三的舞龙、三月三的玄天上帝诞,这两天也是汉塘围最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摆上帝诞神生宴,村子充满了喜庆、欢乐、祥和氛围。
杨志方和李火带为我们介绍了民俗活动的情况,并热情邀请我们在2020年春节亲临现场观看舞龙盛况。谁不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这些活动都不得不取消了。
汉塘围属吉隆镇辖,吉隆镇是著名的舞龙之乡。各村、各社区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都要举行舞龙活动,至今已传承400多年,当地还传唱着“正月十五惊雷响,祥龙飞降吉隆上”的童谣。
吉隆镇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舞龙之乡”,2015年年底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塘村年初二舞龙有别于各村,是因为汉塘祖上有个古老的传说。
清道光年间,据说户部侍郎叶梦龙在梦中听见张飞叫他二哥,叶梦龙才知道自己是关羽转世。道光十二年(1832),叶梦龙病逝这天,道光皇帝一连几天都在做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一个白发老人叫他要关照二弟(即叶梦龙)。道光皇帝通过国师知道自己是刘备转世,于是念前世结义之缘,下旨在广东境内建造十万座“叶公墓”,这“叶公墓”有两座落在吉隆,一座落在平政村的大锣岭,一座落在汉塘围的大岭山。大锣岭已落葬,可汉塘围还没落葬。汉塘围的风水先生认为,这大岭山是本村的龙脉之“龙穴”,如在此建“叶公墓”,本村风水必遭破坏,村民无法在此居住,但皇命不可违,怎么办?风水师献策,既能阻止“叶公墓”下葬,又不会违背皇命。他如此这般地向汉塘人说了,大家依计行事。
年初二上午,风水师先带领大家到大岭山的“龙穴”请龙神。点上大烛大香,一时间香火缭绕,请神师傅诚心朝拜上苍:天灵灵,地灵灵,弟子焚香请龙神。请来天龙、地龙、真龙、旺龙、四富龙、六合龙、八贵龙,金木水火土一切兴旺诸龙,直灌本乡。灌得家家清吉,户户安康;灌得家家添丁口,户户进横财;灌得老者添福寿,少者步步高升,户户金玉满堂;灌得经商者一本万利,耕者积谷千仓,医者接手生香,读书者名标金榜;龙神龙气扶持保全体村民,出门者脚踏四方,方方吉利,多逢贵人扶持,大吉大利。
“龙神”“听罢”吉言好语即大喜。待晚上七点三十分,村民悄悄地准备好了草龙、鞭炮等,三声镦炮响后,齐声高喊“走起”,两条草龙跃起即向汉塘围北城门飞奔而入。村人抢在“叶公墓”下葬前,将龙神夺走了。建造“叶公墓”的风水师见龙神已被夺走,深知此墓已没有“下葬”的意义,又不能给本村村民定罪,就放弃了“叶公墓”的下葬。现在汉塘围后山大岭山的大王殿右上角约一百米处有没落葬的“叶公墓”旧址,是一座约20平方的荒废墓地遗址,有踵墙的痕迹。以后,汉塘村每年的年初二、初三都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众乡民共祝贺新年,祈盼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平安年。
与春节有关的除了舞龙,还有元宵节的花灯。汉塘村历来的风俗,每年,凡上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正月十三这天都要在祖祠挂花灯,在神坛前上香禀告祖先,家里还要摆添灯酒宴客。元宵节吊的笼喜灯的风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贞观年是盛世之年,那时在每年元宵节的晚上都会有花灯。据传说有一年元宵节,薛刚因醉酒大闹花灯,他这一闹,踢死太子,惊崩皇上。民间云:正月十五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富人一盏灯,大仓一粒谷,穷人一盏灯,父子相抱哭,风流太守知未知?许多欢喜许多悲。汉塘围的八角灯笼,源于明末清初汉塘围的点灯习俗。
我们来到制作彩灯高手的杨尊来家。杨师傅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制灯前辈的遗像,杨师傅为大家一一做了介绍。杨师傅做彩灯的工场,挂满了成品半成品的彩灯,让我们惊叹不已。
我们来到制作彩灯高手的杨尊来家。杨师傅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制灯前辈的遗像,杨师傅为大家一一做了介绍。杨师傅做彩灯的工场,挂满了成品半成品的彩灯,让我们惊叹不已。
聪明的汉塘人,骨子里流淌着前人的智慧。杨尊来的八角笼喜灯是祖传手艺,他二十多岁就跟父亲学做笼喜灯,现在也有四十多年了。杨尊来说,2000年时,汉塘村做笼喜灯有七八家。现今由于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提高,手工艺渐渐跟不上形势发展,再加上市面纸材缺乏,做灯人已渐渐退出,青年人不愿学,会做笼喜灯的中老年人已寥寥无几。他担心此手艺失传,决心把做灯的相关技巧和经验传给他的儿子、孙子。但愿他的儿子、孙子能接受他的传承手艺。
我们驻足在一棵百年老榕树下。苍劲的老榕树,岁月为它刻上一圈圈的年轮,这就是汉塘人凝聚力量的精神支柱。站在古围墙半截城脚边,心里感叹万千!悠悠岁月,时过境迁,古围墙没有了,但古榕树还在,古村还在,古井还在,最主要的,汉塘村各姓人家对古村深深的情意还在。不同姓氏不同祖祠的同乡人,共耕一方土地,共饮一口井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是深厚的乡亲之情。
——选自西部散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