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军人之家,1945年父亲满怀报国之志参加八路军,南征北战,从山西到四川、从东北到朝鲜、从合肥到南京。他生在军旅途中,长在军干大院,童年时游荡、自由的家庭环境,养成了他直率、活泼、好奇的天性。北师大毕业后,天性触发的是感性,而感性与艺术之间,不仅无隔,且已可“颖悟”。参加工作后,几易工作单位,但一直从事报刊的美术编辑,为书报杂志设计封面、绘制插图,除擅长国画,还涉足漫画,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主持过大型漫画展。上世纪90年代,他游学东欧,盘恒俄罗斯、乌克兰,拓展了艺术视野。回国后入专业艺术院校深造,知识、学养得到进一步升华、提高。
在这个多元化审美的时代,绘画艺术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然其唯把创作视角始终瞄准江南旧时的美女少妇,画江南丽人、画秦淮八艳、画金陵十二钗、画古往今来有名无名红粉佳丽,其作品美艳华彩、妩媚热辣、喜气祥瑞、满满的画幅,浓浓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给人一种当仁不让、无师自通之感,令人观为叹止。其画中美女艳而不俗,拙中见巧,丰姿绰约。这些轻松、随意、没有任何使命感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如儿童般天真再现,实际上却把复杂的美简化而至。媚俗中含有细腻的高雅,古典中又显现出现代,展示了一种已失去了的生活美景,散发出浓郁的闲情逸致和古典“胭脂主义”的古朴情调。可谓: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挥点金钗溜。
有评家言:其画有拨地而起的正,有豪放灵光一现的柔情,有历史记忆中的冷峻。有论者语:其画有不可救药的痞,有红尘描绘中的嘲弄,有沉迷色情里的缠绵。使人在观赏之中有种莫名的期许,而观赏之后又有意想不到的感受。从其画中总能找到最浓烈的亮点、最绚丽的精彩,而浓烈绚丽并没有掩盖其才气的发挥,反使其的才华得以更充分地施展。1980年其作品《白蛇传》获全国电影宣传画银奖,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展;1983年其设计的《雨花》文学月刊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期刊大赛一等奖;1990年在广州时代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1991年作品入选北京音乐厅国际扇型艺术展;1992年赴俄罗斯莫斯科中央美术馆举办了郜科个人画展,其代表作《采莲图系列》被莫斯科中央美术馆收藏;1992年乌克兰聂布罗市举办了郜科个人画展;1990年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郜科水墨画》册;2011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花花世界》《人间烟火》等。其以其鲜明、独特、浓郁、风雅的艺术格调,在中国画人才辈出的丛林中,走出一条纯粹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誠然,凡艺术上有此趋势的画家,都有大的气象,不可小觑。当然,这样的画,可争睹、可名贵、可流芳。
郜科,人画一模,少时早熟,老来顽童,奇人怪才,特殊难得。
——选自《吐月》2014年第3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