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扬美的明月,南宁的旧梦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2274
左江在与右江并流汇成邕江前,柔身一转,优雅地旋出了一个扬美湾。

  湾如山里妹子温婉平和,有树在岸上恣意长着,枝叶横逸,撑出一汪荫凉,便有船停靠。船自南来,船自北往。船上人家上岸歇脚,补充粮油,扬美人烟渐兴渐旺,聚拢四面来客,至宋代码头开埠,明清最鼎盛时建起码头八座,有诗赞曰: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

  因得水运及饮水、灌溉之利,江河沿岸多麋集人口而成圩成镇,邕江及左右江莫不如是,如南宁、蒲庙、横州、峦城、伶俐、隆安、崇左、雁江、下楞、扬美等等,傍水而居,因水而兴。

  宋狄青南征借道左江前,扬美不叫扬美,叫白花村,因荒草丛生白花遍地而得名,罗、刘、陆、李四姓杂居,相处和睦。狄青带来中原各方人士,邕江左江始而繁忙,舟楫交通,开拓驿道,扬美渐次繁荣,易名为扬溪村,取清溪(左江古名)环绕、扬波逐流之意。后,西风东渐,思想开化,人心向美,又更名为扬美村。

  扬美名副其实。

  大自然的钟秀手笔在扬美豪情挥洒,造就了扬美的神奇风光。

  扬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山是低矮的丘陵,层峦连绵,很适合种植芭蕉甘蔗和剑麻。在山与水之间是大片平整的田畴。左江两岸古树参天翠竹成林。古镇沿江而建,纵深延宕,青石垒筑的古码头厚实坚固,江面上渔舟几点,悠悠怡然。一幅标准山水画的要素都全齐了。

  这样的山水胜景,徐霞客当然没有漏过。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五日,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盖江流之曲,南自扬美,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至扬美,石始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无此石奇。至于扬美古八景“龙潭夕影、雷峰积翠、剑插清泉、亭对江流、金滩月夜、青坡怀古、阁望云霞、滩松相呼”,据扬美人说是徐霞客归纳的,言之凿凿。如此可以推断,徐老先生在扬美逗留的时间不短,至少他拜访了扬美某些古迹,领略了扬美的夕照和明月,估计也品尝了扬美的美食。左江扬美段现存的奇石——尖顶石、金蛙石、象鼻石、石马石等,据说也是徐老给起的名。

  弹丸之地竟能荟萃八景,此美岂能不扬哉?

  “龙潭夕影”说的是扬美湾。河湾旁有一棵古榕树,树分两枝,并肩伸向江面,如虬龙翻卷,湾因故得名龙潭。站在龙潭边举目远眺,扬美湾秀丽的风光尽收眼底。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绿水倒影翠竹,极目处桨起桨落,落日熔金。

  而金滩月夜则是扬美的别样风情了。镇对岸,江之滨,一片沙滩若隐若现,在月光下泛起淡淡的金黃色。月夜,沙滩,习习江风,拍岸波涛。想想啊,谁还能不浪漫一把?怀古也罢,颂今也罢。若是中秋之夜,全家老小围坐滩上,焚香祭月,静听天籁,心底一派澄澈空明,人生景致夫复何求?

  万年的清风吹拂千年的古镇,扬美自然风光的疏朗身影中沉积着厚实的人文蕴涵。或者,应该这样说,是扬美的人文光辉照亮了扬美的花草树木。人杰与地灵共呼应,钟灵和毓秀相映衬。

  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魁星楼二百多年来默默守望着扬美的莘莘学子。这个状似帝王玉玺的三层阁楼至今还在供奉着关帝、文帝和魁星神,接受读书人的香火,也见证了扬美镇明清时期五位进士的无尚荣光,与镇上举人屋、进士第交相辉映,弥散出浓郁的书卷气息。而当读书人投笔从戎揭竿愤起时,魁星楼又见证了辛亥革命广西会党首领黄兴、黄和顺、黄明堂在楼内运筹帷幄,部署桂南各地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这座玲珑方形的小巧阁楼,再一次被读书人涂抹上了时代的鲜红色彩,读书人和魁星楼的定义也因此得到新的充实和提升。1996年,南宁市把魁星楼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历史洪流的宏大叙事中从来不乏扬美的个人体验。扬美为中国近代革命贡献了革命先驱梁植堂、梁烈亚父子。梁氏父子多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梁植堂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武昌起义成功数年后辞世。儿子梁烈亚参加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后,又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也曾多次在扬美的梁氏大院内召开秘密会议,商讨诸项事宜。

  岁月如左江般流转,现在的扬美已然成为了南宁的后院。南宁城里人喜欢来到曾被誉为“小南宁”的扬美寻找某种历史记忆,舒泄某种现实感伤。骑马来看旧殿基,最是居民无感慨;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历史成为风景,游人和居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风景中书写历史。抚今念昔不啻于心灵药箱,每一次开启都能抚慰生活的侵害,平复无奈的创伤,甚至了无痕迹。

  四季的雨水把扬美的青石板街洗出了本色,深深浅浅的马蹄车辙仿佛在细数商埠古镇的浮华兴衰。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一切与旅游有关的都被冠以古字了,这是旅游开发的需要,也是游人的需要。不过,谁又能说,建于1832年的临江街不是一条古街呢?在这多雨的南方,在这多变的时代,176年来模样保存完好如初的街道,真的值得炫耀,更何况,它还将被有心人完好地保存下去。

  这条古街的每一个门洞都值得进去看看。300多米长的街道两边尽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的明清店铺,七柱屋、举人屋、进士第、慕义门、黄氏庄园……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有故事,像描龙绘凤的斗拱飞檐,生动而曲折。若有闲情,你还可以与安坐檐下的老人一边剥着玉米一边聊着家常,听老人毛举细故诉说过往,让思绪沿着布满青苔的墙脚随风飘扬。

  五叠堂和黄氏庄园是扬美清代建筑的典范。五叠堂按清朝嘉庆年间中原建筑风格建造,坐北朝南,五进式,从南至北五座房子依序向上递进,取“步步高升”之意。在第一座房子大门朝里看,后一座房厅总是比前一座的略高,视野也渐渐变窄,到最后只能看到第五座的门楣。五叠堂除了第五叠是阁楼式建筑外,其它四叠构造相似,与一般南宁民居无异,房厅宽敞,廊檐相接,内墙饰以白底黑墨图画,有祥云在天、青松白鹤、牡丹绽放等。门窗讲究材质和造型,镂空雕花,合缝严密。

  黄氏庄园并不遵循坐北朝南的传统,大门向西而开。这里边有说法。庄园原主人系江西省人氏,迁居至此后经商发迹,遂建此庄园,迄今有200多年。大门西开是明代商贾人家的习惯,据说,自西汉起,中原就流传“商家门不宜东向”的习俗,明代認为商家住宅坐东南向西北是最好的方向。此庄园虽号称庄园,却并不飞扬跋扈,总面积才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才区区55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瓦房,藏巧雅致,很是符合扬美的人情世故,内敛而不张扬。倒是墙角的几株三角梅似乎毫无顾忌,开得惹眼招摇。

  五叠堂与黄氏庄园两厢比对,看出了建筑文明在扬美的沉积和嬗变。

  对于游客而言,在扬美可看的当然不只是老街、民居和魁星楼。有着上千年光阴的古镇,早有一些历史文化淹没在荒草里了,还有一些只存在于扬美人的记忆中,看不见,摸不着。

  谁能猜想,尊孔重教鼎盛时期扬美供奉八座孔庙?

  要不是史书记载,谁又能料到,过去的扬美,禀生、附生、增生、太学生几乎遍布全镇家家户户?

  扬美因商而富,富而重教,仕商并行不悖并蒂花开,还衍生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商业文化。在扬美市场旁,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清代禁碑,嘉庆十九年八月立。条款其一如下:

  圩市所有一切屠宰无论皮肉下水,不得灌水、搭骨、喂盐,如有灌水搭骨喂盐,实有害人,任从本乡外乡人等获捉,众议罚银三两六钱正归庙,其秤务宜司马,如敢抗违,呈官究治。

  看到这里,当代人应该脸红了吧?先辈们制定了完备的市场规则,倡导诚信待人童叟无欺,我们一直都在遵守了吗?举目四望,假冒伪劣充斥市廛,人心不古啊。弘扬传统文化向来不是无章可循。我们步履匆匆急功近利,在匆忙中肯定遗落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好在,已经有人意识到了,正在回过头来细细寻找,应验了清代禁碑“阅约怀先辈,循规仰古风”的先言。

  时下,访古游受到青睐方兴未艾,无疑得益于人们对失落文明的呼唤回归。扬美古埠华丽转身成为旅游重镇,游人如织,显然,它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包括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已经触动了当代人脆弱的神经。它的某一片段、某一传说在尖锐地刺激人们心灵的柔软处,使人震颤,惊醒。

  穿越老街仿佛穿越历史,街的尽头是古老的码头。没有了廊檐和树荫的码头在太阳下一地灿烂,几个顽童在崭新的游轮四周戏水嬉闹,时光如左江之水一刻不停笃笃前行,扬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开发成集会议中心、古镇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游泳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老树发新枝,扬美的三角梅还是那样的鲜艳火红。

  再去一次扬美吧。

  说好了,你也去。

  选自《南方国土资源网》

  【作者简介】蒙飞,男,壮族,广西马山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散文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壮汉著作多部,第一部壮文长篇小说《节日》第一作者。《节日》壮文为《CIET MOQ》,获得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