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特别是中秋月,总成绝佳的情感寄托载体。这种期盼团圆的情结,古往今来,始终根植在人们内心深处,尤其是古代文人对月的一次次心灵解读,更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时候在家乡,每逢中秋,明月空悬,一群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門,手里拿着舍不得一次吃下去的月饼,追逐,嬉闹。曾经在阵阵凉风里,好奇的对着月亮上传说中的桂花树,望眼欲穿。那时的中秋节,与我们来讲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我们年年在这个时节,央求上了年纪的白胡子老爷爷一遍一遍地讲嫦娥玉兔的故事。直到有一年老爷爷仙逝后,我们才逐渐懂得,那些听似美丽的故事背后隐藏着诸多哀怨,诸多无奈和心酸。方才意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的我们虽然羽翼未丰,却终归像离巢的鸟儿一样经历风雨。
真正意义上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才体会到什么是想念。
记得刚离开家乡的那年,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赶上中秋,国庆双节相邻,单位自然放了假。事先也没有和父母打招呼,那时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当我辗转行程,突兀地出现在家门口,恰巧遇到父亲出门。他老人家愣是半天没反应上来,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这是连一个月都没干完,就被人家撵回来了?”我禁不住哑然失笑。父亲的担心也不无道理,20多天前离开家的时候,单位负责招工的领导是说过一句“如果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表现不好,单位会酌情辞退。”父亲在弄清原委后,眉头立刻舒展开来。连忙呼唤母亲出屋,去准备我喜欢吃的酥皮月饼。这是这么多年以来,为数不多的一次中秋与家人团圆。之后的这个节日,更多的是天各一方。某年身处羊城,恰逢中秋。吃遍五花八门,馅料丰富的月饼,却总在怀念小时候,那用油纸包着舍不得痛快吃完的酥皮月饼味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独在异乡,身处熙攘。那些恬淡无争的田园气息,永远的停留在记忆里了。
原来这天的圆月,是在心灵上镌刻的生命年轮啊。这一天,无论你身处何方,都想回到家乡,围坐在爹娘的身旁。回不去时,就忍不住回想,看月亮。正所谓“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看,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千百年来,不变的是同一腔情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少游子默默地吟诵着。
中秋在唐诗宋词中读月,更容易读出千般感慨,万般无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季节。而月,依然用它惯有的沉静,亘古不变的遍洒清辉。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