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我上完早读课回到办公室,翻开学生交上来的随笔本,几行熟悉又陌生的字映入眼帘:谢谢您,陈老师!翻回本子扉页看名字:18号,孙晓媛。我静思良久。
彼時,我刚刚担任班级语文老师。深度“脸盲”的我在开学的前几天里还不能精准地记得每一位学生,往往那些活跃主动的“课堂积极分子”才能让我有相对深刻的印象。
一次课堂上,我提出一个并不算难的问题。看着讲台下高举的手,一个个都已经是我的“老熟人”了,我迫切地想给其他学生一个机会。偏巧忘了带点名册,印象中,隐约记得有一个叫“晓媛”的学生,却一时忘了班里的“晓媛”,是“张晓媛”还是“王晓媛”?
大脑一时宕机,台下的“积极分子”还在热情地举着手,大有一种不回答问题决不罢休的架势。我再也顾不得细想是“某晓媛”,做出一副关切又亲切的样子,亲昵地喊道:“晓媛来回答一下。”
倒数第二排,一个肤色偏黑,个子高高的女生迟疑着站了起来,似乎一脸不可置信自己会被点到名。一丝不快在我心头涌起,想着这八成又是一个没有认真听讲的,说不定连问题都不知如何理解的学生。出乎意料的是,晓媛在怔忪了片刻后,缓缓开口,流畅地回答出了问题。这下,轮到我一脸不可置信。
回过神来后,我毫不吝啬对她的赞美:“晓媛同学答得真好,看来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大家多多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我相信我们班还会涌现出更多像晓媛一样优秀的同学。”
下课了,我赶忙回办公室看了一下点名册,原来这个“晓媛”,叫“孙晓媛”。
2
她为什么在随笔本上留言感谢我呢?读完才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小姑娘,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陈老师,我想谢谢您,您或许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想给您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华晓媛,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都很疼爱她。然而,幸福在她上六年级的时候,随着家里一声婴儿的啼哭戛然而止。妈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的到来让家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外公外婆只有妈妈一个孩子,希望家里的两个孩子可以有一个跟妈妈姓;可是,爸爸也是爷爷奶奶的独子,自然希望儿子能跟自己姓。他们吵了很久,终于达成了共识,找到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方案。于是,没有任何人问过华晓媛的意愿,她的名字就被改成了孙晓媛。这个女孩就是我……”
“老师,谢谢您,真的太久没有人叫过我‘晓媛了,哪怕是爸爸妈妈,他们就像故意提醒我我已经改了姓氏似的,一直带着新的姓氏喊我。我真的好感谢您……”
我潸然泪下,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叫过她“孙晓媛”。
一年后,因为工作的调动,我和晓媛告别了。我在给接班老师的留言上郑重地写下了一条:唐老师,请您称呼18号同学为“晓媛”。
后面的日子里,我不曾再见过她,只是偶然间有一次听她曾经的同学谈及她的现状——她变得自信了,在大学里当上了学生会的干部,成绩优异,完成学业之余还在校外做兼职,非常独立。不管事隔多年后,她还会不会记得那个管她叫“晓媛”的老师,我仍旧欣慰于她努力生活,让未来灿烂生花的勇气与坚定。
3
大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小孩子的世界非常简单,大人可以控制甚至把思想强加于他们。但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小世界里也藏着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随着二胎、三胎时代的到来,一些曾经被爸爸妈妈视若珍宝的孩子,被迫成为哥哥姐姐。有时候爸爸妈妈无心无意的偏袒,就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阴影和伤害。有的哥哥姐姐选择了爆发和对抗,于是成为父母眼中的叛逆;也有很多孩子像晓媛这样,选择默默忍受,渐渐关上与父母沟通的心门。
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即使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也不可能取代我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如果弟弟妹妹的到来让你感到不愉快,那么这是你成长中需要自己攻克的心理难题:接纳自己的情绪,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只有乐观自信的你,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到来自然是一件欣喜的事,但当我们标榜自己爱孩子的时候,也要思考,我们给予的,究竟是爱还是枷锁,我们是否真的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被爱,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向善,有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才能向阳而生。
陈思瑶: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