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民幽默风趣地说,人家常说“字如其人”,可我偏偏“字不如其人”,我的作品要比我这个人漂亮、耐看得多。的确,这样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头子很难让人与以雕版技艺名扬国内外的非遗传承大师联系起来。在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他说话中气十足,体内仿佛蕴藏着使不完的精气神。
“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李江民小学三年级时随父母下放农村,十年的农村生活,他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苦,艰苦的环境让他感知了生存的不易,培养了他爱劳动、肯吃苦、能奋斗的精神。他除了田间地头的劳动,就是跟着父亲学习雕刻,他笑称父亲是他雕版技艺的启蒙老师。回城那年,他二十五岁,被分配到广陵古籍刻印社,师从雕版印刷大师周润芝学习技艺,由此开启了他的雕印生涯。
李江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是社里工作时间最长、工作最勤奋、工作热情和效率最高的人。他每天五点多就到单位,单位实施的是定额工作制,每天的任务是印1073张,而李江民一天能印7000张,他也因此被同事称为“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他机智灵巧、悟性极好,又勤学好问,师傅对他青睐有加,最终将技艺都传授给了他。得到真经传授的李江民,很快成为社里的业务骨干,练就出一手出神入化的“手上功夫”,他经手印刷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不少作品屡获殊荣,为社里赢得很大声誉,他自己也多次荣获各类荣誉称号,成为国内有名的雕版印刷大师。
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份安稳的日子,李江民本可以就这样按部就班等到退休,颐养天年。可他总感觉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雕版印刷技术的扬州人,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发展传承好这一历史遗存,让它焕发出应有的时代光彩。心中涌动的那份冲动和激情、责任和梦想,让他不顾一切,在还有两三年就退休的时候毅然辞职,全身心投入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发展保护中。
用雕版讲好时代故事
辞职后的李江民创办了扬州运河雕版印刷传承保护中心,在他看来,对雕版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将它发扬光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护。为了恢复刷印一批尘封多年的清代木刻年画,他反复揣摩调配,无缝连接拼版,精心选色搭配,准确把握用纸湿度,复活了那些光鲜的画面,让它们重见天日,一展芳华。他的《一团和气》图已经可以精准地五色套印,这种技艺最具功力,每一种颜色都要分别雕版,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五次刷印,颜色、线条要能严丝合缝,没两把刷子还真做不到。
李江民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对传统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从小生活在运河边的李江民,感悟运河给扬州带来的几度辉煌,感叹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两岸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城庆2500年之际,他和儿子查阅相关史志,驾车沿着大运河,从宝应、高邮、江都到城区,边走边记录拍摄运河边的每一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用雕版雕刻出了《千里运河扬州卷》。整个画面气势磅礴、恢宏,生动再现了运河扬州段两岸的盛景,让人以小窥大遥想当年的繁华,2019年被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主办方扬州市人民政府赠送给运博会组委会收藏。
南京青奥会期间,他作为江苏唯一的省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非遗展”现场进行雕版印刷技艺演示。他刷印的《西厢记·窥简图》雕工细腻,色彩饱和均匀,线条细密如发,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令受邀参观的元首夫人们啧啧称奇。
工作室里一字排开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数千幅雕版版片,李江民如数家珍,每一幅作品都有值得他骄傲的亮点,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能说出一段故事。他亲手雕版印刷的《北平笺谱》有120多张图案,300多片版片,体现了雕版印刷的极高水平。他雕刻制作的《江都水利枢纽》图,版片被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收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技艺钻研中,他全情投入、不遗余力,一心只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用雕版艺术讲好时代故事。
期待雕版后继有人
这些年,李江民在创作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向技艺的传播,他撰写发表关于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文章,参与各级电视台相关内容的节目拍摄,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现场操作展示雕版技艺。2011年至2013年,他凭借《金刚经》《绿杨笺谱》《四美图》和《鲁迅小说插图集》获得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金奖,并获得杰出华人艺术终身成就奖。2019年,他专程赴英国参加首届剑桥中国文化节,现场拓印为英国之行专门创作的雕版《英国第一印象》,并在剑桥大学举办了以“1300年雕版印刷”为主题的中国文化讲座。他的《鲁迅小说插图集》《敦煌壁画飞天图》等作品先后登上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邮票,他也成为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的外聘专家,他先后走进全国二十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从小学到大学、从职业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从专业院校到教辅中心,处处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传道授业的身影。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发的雕版印刷课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雕版世界,欣赏雕版艺术,参与到学习雕版技艺的队伍中来。
不少人慕名前来请他亲手雕版印制私人藏品,其中不乏知名人士。《晞周集》是1972年由国学大师、书画家饶宗颐先生与张充和填词、楷抄、设计、装帧,合作完成的一本词集,晚年的饶宗颐十分在意这本词集,特别叮嘱要以雕版印刷重新复刻。他的家人找到李江民,为了帮这位百岁老人完成心愿,李江民和工作人员前后耗时两年多才完成,作品出来之后影响非常大。
谈及未来,年近七旬的李江民充滿信心,他“争取再干十年”。尽管他深知科技的发展让雕版印刷的市场在萎缩,生存发展越来越难,但他仍然坚信只要有像他这样的雕版人在坚守,只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雕版印刷就永远不会过时。在他的多次游说下,儿子放弃了从事的物流业工作,到中央美院版画系进修理论,并跟随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省级传承人学习实践操作,如今儿子也成了雕版能手,一套流程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说:“手艺人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与时间相对抗,用一生做一件事。”李江民就是这样的人,从他踏进广陵古籍刻印社的那一刻起,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守住、做好、传下去,就成了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追求,即使用一生的时间亦无怨无悔、无惧无畏,只愿雕版印刷技艺能代代传承,在光阴辗转中历久弥新,让人们永远欣赏到“世遗”雕版印刷的独特魅力。
陈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