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中小学生写不好作文是正常的,不是什么问题。我读小学时,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老师规定写300字,我写了几句,就要数一数字数够不够。不够,便硬着头皮再写,再数,再写,再数,287、298、299,好,加一个句号,完工,绝不会多写一个字。
小时候写作文的经历,歪打正着,反倒培养了我的数学造诣,我现在失眠的时候就数数字,而且能轻而易举地数到1000,这个功底,大概全靠小时候写作文数字数锻炼出来的。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我觉得并不是一件需要挖空心思的事:写好作文,只有一个办法,多读书,读好书!
我认为中小学生写作文,不管好坏,首先要尽量写得长,曾国藩教子弟作文,起初亦是用的这个办法。古人说因材施教,又说“不可躐等而教”,换句话说,就是“因时施教”。不同的年龄阶段,教法要有区别,中小学生写作文,与其简洁,不如冗长,就是从写流水账开始,这与人之初的天性相符,千万不要苛求文章简洁生动、摇曳生姿。老师家长不妨选几篇汉赋给孩子看看,比如《两京赋》《三都赋》,读长文章可以培养耐心,写长文章亦然,小孩子最怕没耐心,有了耐心,文章自然会写好。
文章如何写长?办法很多,大而化之,第一要调动全身器官,也就是用身体写作,而不是单纯的手笔写作。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要用起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身体感觉到了什么,心里想到什么,都要尽量记录下来,这就是六根对应的六识:色、声、香、味、触、法。
唐朝人作诗,特别善于用这个方法,比如钱起的《闲居寄包何》,一句“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短短十个字,就写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还隐藏着味觉、意觉,我们读这十个字,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眼耳鼻舌身意”,有的显,有的隐,非常了不得。
中小学生写作文,要多借鉴古人的好办法,须将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全部写下来,不妨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
中小学生写作文,除了平铺直叙,还应尽量锻炼闲笔的写法。闲笔,也就是宕开一笔,比如胡兰成写的“浣花路边洗衣的女子,我走过总要看一看”,他写了这一句后,接着便道:“只觉得这里的杨柳才是真的杨柳。”不纠结于这个女子,一笔就宕开到杨柳上,这就是闲笔,辞断意连,乾坤开张,实在是高明。中小学生写作文,可以模仿借鉴,当然,主要是培养这种意识,有了闲笔的意识。真积力久,自然会有妙句从心间流出来。
中小学生写作文,还可以适当使用土话方言,一来能使人耳目一新,二则增加表现力。
使用方言土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优秀的行文手法,比如《淮南子》里有一段故事: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这段文字中的“社”,就是“母亲”的意思,这是一个古老的土话,《说文解字》说:“蜀谓母为姐,淮南谓之社。”淮南人叫母亲为“社”,《淮南子》使用之,便是本埠风光。
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善用方言土话的,如《水浒传》《红楼梦》,近代如鲁迅、周作人、老舍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著名作家萧耳老师曾跟我聊起她小说里用的一个词,叫“木郎财仙”,这就是标准的塘栖(位于杭州市北部)土话。方言土话写到作文里,不仅可以使文章增色,也可以更加熟练掌握本地土话。
写作文,还要会使用一些文化典故、名人名言,胡兰成是这方面的高手,可以多读他的文章,借鉴学习,不必因人废言。胡兰成的《展开牡丹》,里面有一句:我却是胆怯,像是欧阳修诗里的“黄鸟飞来立,摇荡花间雨”,不敢惊动人世。这个引用就特别好,本来这两句话并不算好诗,经他一用,便觉临水照花,美妙惊艳,叫人觉得连欧阳修也要感谢他。
当然,中小学生作文引用古诗词,不必追求化普通为神奇,多用一用,可以更好地掌握、熟悉传统文化,这就是吕留良教儿子写作文时说的:用而熟。读了书要用,小孩子讀了《论语》,作文时多多引用《论语》,《论语》自然就熟了,到年龄大一些,便会越用越精。
写好作文,是一个大问题,其实无关年龄。我不会写文章,拉杂言之,不成片段,数数字数,觉得够了,那就打住吧。
郁震宏: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楚辞导读》课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视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乔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