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欺凌者也并不是“胜利者”,很多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比例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有自杀的风险。
如何治理校园欺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让治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 除了让法律发挥治本的威严,教育也应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能够通过早期同理心的培养得以遏制。在文学作品中学会感受他人的痛苦,是培养同理心的一个重要途径。电影《少年的你》,女主角在片中曾引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里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说明孩子能在文学中得到力量,培养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本期专题精选了文学作品中有关校园欺凌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正视校园欺凌,远离与恶的距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