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不仅是地域上的“边”,也是时间和文化上的“边”。它落后于所谓的文明,信息滞后,被人遗忘。有时候,步子迈得太快,倒不如停一停,向后看一看。被孤立的人总是需要得到慰藉,他开始怀念充满人情美,还没有被功利污染的家乡,想去寻找丢失的品格,乡愁由此而生。港湾、码头,或者说是乌托邦、净土,不如说是信仰。信仰,对作家来说十分珍贵,一个作家的价值观一定是稳定的,也是越来越趋向成熟的,通过文字,孜孜不倦地表达个人的期待并影响读者。作者在书里得到了慰藉,读者在书里完成了吸收和成长。而价值观的形成,大抵离不开童年的经历,以及故乡风物的影响。也正是湘西的山水奠定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基本审美,“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向深处挖掘,追根溯源,我们才会明白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初衷。
在《边城》一书里,作者也并不一味赞美良善,有些古老的东西仍不可避免地在失去,可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虽然追求美好的人性与现实有极大差距,但只要活着,就得积极向上,经受各种打击,也要保持一颗不被黑暗侵蚀的心。爱一样器物,一处风景,乃至于家乡故土,讴歌赞颂总比批判反刍的力量虚弱。他一直是清醒的,因独立而清醒。在沈从文漫长的一生中,写作占用的时间并不算长,可即便他离开文坛,改去研究民俗服饰,也照样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并且保持着淡定乐观的心界……
孩提时我就读过《边城》,而今再读一遍,想象着在某个初秋的午后,我沿着斑驳的青石路,去看端午龙船、拉拉渡、吊脚楼,感受小船滑行于水面的平静,倾听耳畔传来的歌声,也仿佛找到了心灵停泊的码头。
闻琴:专栏作家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