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机制与效应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论坛 热度: 19342
刘家树 顾为都

  

  

  

  摘要:为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增强经济韧性尤为迫切。基于演化韧性相关理论,探讨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直接影响显著,且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在其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探究在情境变化下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实体经济强、金融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条件下,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效应表现边际递增态势。

  关键词:数字技术;经济韧性;产业升级;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2;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3)02-0067-007

  基于数字技术发展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网络消费和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兴的数字化产业展现出蓬勃生命力,这归功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有效弱化了资源配置在时空上的约束,提高要素资源的流动性和有效性。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城市经济系统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对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韧性概念在物理学领域得到较早应用,而经济韧性则表现为区域经济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力[2],学者们从抵御力、恢复力、适应力和更新力等维度,探究了城市经济韧性特点和系统动态变化过程。[3-4]在探讨城市经济韧性相关影响因素方面,有学者[5]指出产业多样化具有自动稳定器特征,且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创新创业活动[6],进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社会资本积累[7]、政策和制度环境[8-9]等因素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重要影响。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将实体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纳入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分析框架,拓展了经济韧性的相关研究。第二,借鉴韧性演化思想,探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复杂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为探究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因素与情境条件,提供理论借鉴。第三,基于265个城市数据,测度了城市经济韧性,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技术与城市经济韧性

  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支撑的数字技术发展加快信息交换与传播,增强了知识搜索和新知识开发能力,加速创新要素的价值实现和增值[10],增强城市经济比较优势,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在资金配置方面,数字化发达城市能够将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等信息集中起来形成“信息池”,缓解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善等问题,提升资金流动性与有效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避免城市经济主体资金链“断裂”风险。在产品和技术等交易方面,数字技术弱化了交易双方时空上约束,通过降低通讯、物流、匹配与验证成本,提高一系列中间服务的质量与易得性,延长供应链并促进价值链增值,优化经济效益;数字技术促进了市场深度开放和多元化,以降低重大风险的冲击力度,进而提升经济体抗风险能力。[11]基于此,提出:

  H1:數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

  数字技术通过加速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带动了以工业经济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12],强化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渗透于各个产业部门并相互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3],提升城市经济适应能力。此外,金融作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数字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金融,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有效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14],大幅度提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15]

  1.数字技术、实体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向高端产业跃进,加速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释放传统企业动能[12],激发了实体产业的乘数倍增效应,实现了实体产业生产质与量的变革。数字技术对实体产业的有效渗透推进实体经济供需平衡,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深化,市场中产品的供需水平得到标准重塑,优化了实体经济发展格局。[16]实体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带动经济发展,且随着实体经济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强化,面对重大风险冲击时,能够快速恢复到均衡状态,降低经济波动的消极影响,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基于此,提出:

  H2: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实体经济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2.数字技术、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韧性

  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并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通过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有效识别客户信用水平等信息,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同时,基于网络效应可以降低经营服务的平均成本等,推动金融业发展。[17]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交互,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此外,数字技术可以增强供需方精准对接和统筹调整[18],实现区域金融的精准配置与合理发展。金融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金融发展能够提升金融资源的流通性和有效性,增强区域经济活力[19];金融发展能够催发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通过高效率的信息和资源整合增加创新企业的融资可得性,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也增强了经济韧性。[20]基于此,提出:

  H3:数字技术通过影响金融发展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3.数字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

  数字技术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创新新引擎,加速产业升级进程。首先,数字技术发展下衍生了大量的数字产业,引致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变迁。其次,数字化变革通过加速经济新业态更迭,提高产业体系灵活度,减小产业融合约束,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升级。[21]产业升级迫使生产要素由低生产率产业流入高生产率产业,生产要素流入高级产业结构带来的“结构红利”可以帮助区域经济体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并且产业升级伴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以新产业为支撑对发展路径进行更新和以创新技术为支撑对经济转型升级进行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22]基于此,提出:

  H4:数字技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验证数字技术是否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本文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UERit=ξ0+ξ0DEit+■1■it+λt+μi+εit(1)

  式(1)中i、t代表城市和时间。被解释变量UER为城市经济韧性。核心解释变量DE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为控制变量组,本文从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设置四个控制变量,分别为经济密度(ECO),使用城市该年生产总值与行政面积的比值计算;人口密度(POP),使用城市该年常住人口与土地面积的比值计算;资本生产(PK),使用每年的固定资本存量(以2003年为基期)与生产总值比值衡量;政府干预力度(GOV),使用该年城市政府公共預算与生产总值之比衡量。λt和μi分别为时间和城市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说明

  1.城市经济韧性(UER)。参考朱金鹤的方法[18],将城市经济韧性划分为抵抗与恢复力、适应与调节力、创新与转型力,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并根据改进后的客观熵值法进行TOPSIS权重测算。具体指标见表1。

  2.数字技术发展指数(DE)。互联网与信息通讯作为数字技术发展的核心,反映了城市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参考黄群慧的研究[23],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视角,采用熵值法对数字技术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到数字技术发展的综合指数。

  3.中介变量。实体经济发展(RE),借鉴刘志彪研究,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表示实体经济水平[24];金融发展水平(FD),参照借鉴方福前和邢炜的研究,选取金融相关性来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为城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之和除以生产总值;[25]产业结构升级(TS),该指标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参考付凌晖提出的向量夹角法来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26]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基于2011—2020年26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技术提高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城市经济韧性和数字技术指标数据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源于北京大学数据金融研究中心,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城市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Stata 15.0对2011—2020年各地级市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加适合当前模型,为了更合理的回归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列(1)和(2)分别是OLS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列(3)消除了异方差、列(4)消除了异方差和自相关的回归结果。数字技术的影响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初步表明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起到加强作用,假设1得到初步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其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直接推动了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与服务化延伸,促进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创新,以创造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其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易双方能通过在线网络便捷高效地搜索多维信息,使区域内信息交互与概念传播进而提高要素资源重组能力及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快速整合与流动[18],促进经济创新,加强经济活力与韧性。

  (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

  为了确保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效应的研究结果稳健,分别采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删除特殊样本(剔除直辖市样本)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系数的方向与显著性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原模型具有稳健性。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以数字技术滞后一期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差分GMM和两步系统GMM回归,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同时,为进一步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各城市1984 年末邮局与该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交互项作为数字技术指数的工具变量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仍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三)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机制检验

  在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实体经济水平、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等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表3报告了Sobel检验结果。表3中列(1)和(2)报告了实体经济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影响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充分推动了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其间接效应为41.18%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了数字技术可以加速实体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加强城市经济韧性,假设2得到验证。表3中列(3)和(4)报告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城市数字技术对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显著,Sobel检验结果显著,说明伴随数字技术发展,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改善,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假设3得到验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城市传统产业革故鼎新,与互联网进行紧密结合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城市大力发展可以与数字进行相挂钩的产业,迫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表3中列(5)和(6)报告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数字技术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加强城市经济韧性,假设4通过检验。

  进一步,表3中列(7)报告了将数字技术和三种中介变量同时引入模型的估计系数,中介变量的作用方向并未发生显著性的转变,说明三种中介变量在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确有中介效应。

  四、数字技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门槛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内部“黑箱”,明晰数字技术在不同发展情境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从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水平、产业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不同情境下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非线性影响。构建门槛模型,式(2)和(3)分别是单门槛与双门槛模型,用来检验在不同的约束水平下,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的差异化。tre为门槛变量,c1、c2对应门槛值,其中c2>c1,其余同上。

  UERit=β0+β1DEit(c1>tre)+■2■it+εit(2)

  UERit=ρ0+ρ1DEit(c1>tre)+ρ2DEit(c1
  ρ3DEit(c2
  (一)门槛效应检验

  对模型进行门槛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实体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740,将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效应分成2个维度;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2.028、2.977,将数字技术分为3个维度;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中,第一门槛值为6.785,第二门槛值为7.087,将数字技术分为3个维度。且均显著。

  (二)門槛效应回归结果分析

  1.实体经济的门槛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以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门槛变量对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回归结果见表4列(1)。城市的实体经济发展在较大的门槛区间时,数字技术增强经济韧性的边际效应相应更大,实体经济发达的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交通建设与数字化设施,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2.金融发展水平的门槛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以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对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回归结果见表4列(2)。随着城市金融的发展,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边际效应得到非线性提升。金融支持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金融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重要资本支持,保障城市数字化进程平稳推进,实现以数字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达区域企业融资的低成本与高效益带动城市整体创新创业水平[20],激增的生产规模和消费市场,开拓了数字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此外,金融发达区域金融“挤出效应”可能更甚,数字技术变革推动金融合理发展,进而强化城市经济韧性的边际效应更大。

  3.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以产业结构升级作为门槛变量对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回归结果见表4列(3)。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边际效应得到非线性提升。通常来说,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城市拥有较为丰富和完善的高附加值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且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对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释放数字活力;此外,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会催生新业态和新技术,扩大数字技术经济效益,加速实现以新产业为支撑对发展路径进行更新和以创新技术为支撑对经济转型升级进行驱动,获得可持续的经济韧性增长。[22]

  五、结论与启示

  搜集2011—2020年265个城市数据,测度其经济韧性,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对我国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即数字技术愈发达,城市经济韧性愈强,该结论经多重稳健性方法检验后仍成立;实体经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在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给城市带来新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服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实体经济强、金融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条件下,数字技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边际效应递增。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提供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强化数字技术发展,夯实城市经济韧性的新基建基础。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规律与趋势,根据城市资源分布禀赋属性制定数字技术发展规划,前瞻布局数字技术发展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多主体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技术协同治理体系,打造富含区域特色的数字技术产业链,夯实城市经济韧性基础。

  第二,加强数字技术嵌入实体经济,提升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推动数字技术嵌入全产业链的各环节,提升要素投入的协同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城市产业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嵌入实体经济,强化平台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

  第三,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部门融合,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支撑。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动金融部门优化业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重构数据使用方式和风险识别策略,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优化信息共享整合机制,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本配置等方式,构建契合城市经济韧性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为城市适应性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晓东,李翔,王洲.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N].人民日报,2021-12-08(1).

  [2]Reggiani A,Graaff T D,Nijkamp P.Resilience: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patial Economic Systems[J].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2002,2(2):211-229.

  [3]Martin R,Sunley P,Tyler P.Local Growth Evolutions:Recession,Resilience and Recovery[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2015,8(2):141-148.

  [4]张跃胜,邓帅艳,张寅雪.城市经济韧性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方向[J].管理学刊,2022,(2):54-67.

  [5]徐圆,张林玲.中国城市的经济韧性及由来:产业结构多样化视角[J].财贸经济,2019,(7):110-126.

  [6]David Allan Wolfe,Allison Bramwell.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Governance:Social Dynamic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City-Regions[J].Innovation:Organization & Management,2008,10(2-3):449-461.

  [7]Akgün A E,Keskin H.Organisational Resilience Capacity and Firm Product I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52(23):6918-6937.

  [8]Kakderi C,Tasopoulou A.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the Role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ie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7,25(8):1435-1453.

  [9]Evenhuis E.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ing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and Adaptation[J].Geography Compass,2017,11(11):1-15.

  [10]刘家树,石洪波,齐昕.创新链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效应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2,(6):22-31.

  [11]王文宇,任卓然,李伟,贺灿飞.贸易壁垒、市场相关多样化与城市出口韧性[J].地理研究,2021,(12):3287-3301.

  [12]田秀娟,李睿.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2,(5):56-74.

  [13]王娟娟.产业数字化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J].甘肃社会科学,2022,(4):204-214.

  [14]段军山,高雯玉.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22,(5):51-62.

  [15]陈创练,马子柱,单敬群.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产经评论,2021,(6):47-58.

  [16]任保平,宋文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13.

  [17]仇喜雪,彭伟.数字技术冲击下的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与新规制问题[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3):33-41.

  [18]朱金鹤,孙红雪.数字经济是否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J].现代经济探讨,2021,(10):1-13.

  [19]Beck T,Demirgü-Kunt A,Maksimovic V.Financing Pat-Terns Around the World:Are Small Firms Differ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9(3):467-487.

  [20]郑长德,戚玉莹.中国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韧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1):117-131.

  [21]Lee S,Kim M.S.,Park Y.ICT Coevolution and Korean ICT Strategy——An Analysis Based on Patent Dat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9,33(5-6):253-271.

  [22]孫久文,周孝伦.新时代长三角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研究[J].江淮论坛,2022,(3):54-62.

  [23]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24]刘志彪.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关系的再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5,(9):82-89.

  [25]方福前,邢炜.经济波动、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J].经济研究,2017,(12):76-90.

  [26]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8):79-91.

  (责任编辑 吴晓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