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思想谱系与核心命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论坛 热度: 14811
杨业华 王南芳

  摘要: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虚拟空间的社会治理成为关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解决互联网空间最根本因素——“人”——的问题重要路径。文章认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方面。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从思想谱系来看,可以追溯至道德及道德愤怒等论述,而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核心命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人的因素,主要是大流量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论层面,则是如何实现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问题。

  关键词: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重点群体;思想谱系;核心命题

  中图分类号:G2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2-0167-005

  1994年中国开启了互联网时代,自诞生起互联网就伴随着网络空间伦理道德失范的困扰。在网络安全等视域下,加强对虚拟空间的社会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空间特别是社会公众人物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关切。基于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大价值,本文在梳理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思想谱系的基础上,将网络重点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并就此提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虚拟空间社会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一、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思想溯源

  (一)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思想渊源

  道德是个体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构成要素。作为一个古老又长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围绕道德、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等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和道德教育,儒家学派的“仁爱”思想更是占据了我国道德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它倡导的知行合一、自律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对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康德认为:“道德学根本就不是关于我们如何谋得幸福的学说,而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配当幸福的学说。” [1]在康德看来,德行是拥有幸福的前提要素,一个人如果缺乏德行,就不配享有幸福。马克思认为“对任何一种道德,无论是禁欲主义道德或者享乐道德,宣判死刑”[2],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要求废除道德,而是因为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认为对无产者而言,“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3]。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忙于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致力于消灭产生对立道德观的物质根源,促使真正人的道德的实现。在新时代,作为道德存在的个体面对道德选择、道德评价时会产生多样的道德情绪,如厌恶、冷漠、敬重、自豪、内疚、愤怒。不同的道德情绪会激发不同的道德行为,并产生不同的道德教育影响,在网络空间里不健康的道德情绪如果长期被忽视、压抑,可能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引导道德情绪的合理表达是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要议题。

  (二)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1.筑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关系着网络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的大问题。虽然互联网无国界、无边界,但并不意味着“网络自由”存在合理性,“早在2003年,由联合国提议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就对‘制定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共政策属于一国主权范围有了明确说法”[4],西方世界鼓吹的“网络自由”观点已经不攻自破。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依旧面临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挑战。近些年我国网络空间出现的对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的侮辱案例,不仅是没有私德的表现,更是对革命文化的质疑否定,严重威胁着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建设。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属于网络生态治理的建设范畴,作为对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呼应,在网络道德失范成为国际性问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2.有助于引导网络舆情理性发展。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一个庞大的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不仅获取信息,更热衷于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网络信息生产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盲目跟风、丧失理智和网络暴力等行为,使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象的蝴蝶效应十分剧烈。正如克罗科特曾在《自然—人类行为》期刊发表的《数据时代的道德愤怒》一文中表示,“道德愤怒正在被数字媒体数倍放大、传播,并迅速对社会造成影响。”[5]不断庞大的网络虚拟社区为网络空间治理,尤其是网络空间道德治理增添了压力。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通过引导网民进行理性的道德表达,可以减少网络空间污言秽语的现象,降低负面网络次生舆情的发酵和传播,推动网络生态的天朗气清。

  3.为广大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但广大青少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时就受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冲击,容易发生信仰的偏差和价值的混乱,低龄化触网趋势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戰。悉心把握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必须不断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辨别网络空间的真假、是非、善恶、美丑。

  二、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核心群体是大流量群体

  (一)大流量群体是网络空间道德的重要影响者

  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网络空间的社会公众人物,对网络空间道德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准入门槛低,网络空间还存在一部分具有道德问题的网络大流量群体,这部分网络大流量群体具有不同程度上的道德失范行为,如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挑战社会公德,仗着自己小有名气,在社会生活中罔顾规则;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践踏职业道德甚至突破法律的底线,利用粉丝大肆兜售三无产品;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有违家庭美德,打着情感导师旗号兜售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婚恋观;还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无视个人品德,为吸引粉丝关注,不惜颠倒是非、善恶不分。这些道德失范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不仅导致了网络空间的粗俗化和娱乐化,使网络空间道德生态不断恶化,而且对广大网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产生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能创造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网络空间不仅存在环境影响人的现象,而且网络空间的环境能够由人来改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环境建设,明确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6]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环境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一方面要科学选树网络大流量群体中的道德榜样,发挥好道德素质高的网络大流量群体在网络空间环境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抑制道德素质不高的网络大流量群体在网络空间环境建设中的负面影响,使网络空间形成天朗气清的道德生态环境。守住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家园,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导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使网络大流量群体成为网络空间道德环境的有益建设者。

  (二)网络大流量群体是个体道德建设影响者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在人为什么需要道德这个问题上,儒家学派發出了“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的时代之问,明确提出道德是人与动物区分的界限,强调人若没有道德则与禽兽无异。基于此,儒家学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中,将修身养性、涵养道德置于首要地位,并提出了克己自省等道德修养方法。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道德属于精神需要的范畴,当人们物质生活需要逐渐被满足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将变得更强烈。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认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

  活跃于网络空间的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新兴群体,虽然具有许多特殊性,但本质上和普通网民一样具有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关注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并对普通网民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流量群体是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者

  随着人们消费模式的变化,网络空间逐渐延伸出互联网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依托于网络大流量群体,以直播带货、代言广告等渠道获取利益。直播购物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形式,为广大网民带来了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淘宝直播的日均观看用户数同比大幅增长超150%,每天观看时长超过1小时的用户同比增长达到40%,通过直播引导成交商品的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实现150%以上增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购物等互联网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然而,直播购物等互联网经济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购物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行业现状的“吐槽”主要是“夸大其词”,充分说明网络大流量群体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存在言过其实、过度宣传的问题,一部分网络大流量群体存在道德失信行为。网络大流量群体诚信的缺乏,不仅损害粉丝群体对其信任度,也影响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将网络大流量群体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育引导网络大流量群体做重信守诺的榜样。

  三、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一,坚持破与立相统一的原则。所谓破,就是要求加强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较为准确把握当前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建设方案,将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使有违公民道德的网络大流量群体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所谓立,就是要求组建相关领域的专家形成研究团队,系统开展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建设专项研究活动,及时总结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建设经验,力求把握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建设的规律。同时要善于挖掘具有正能量的网络大流量群体,不仅使具有正能量的网络大流量群体在精神上受益,而且要使他们在物质上受益。

  第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新时代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粉丝数量、影响范围各不相同,决定了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素质也千差万别,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问题较为严重,有的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问题较为轻微。因此,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抓好网络大流量群体这个重点,要善于统筹兼顾,将所有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道德建设对象,力求不掉一人,又要善于突出重点,着重关注粉丝数量高、影响范围广、问题较为突出的网络大流量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点面结合形成教育引导的合力。

  第三,坚持时效性与协同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谓时效性原则,就是及时有效地对网络大流量群体进行监测与管理,一旦发现有违公民道德的行为,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所谓协同性原则,就是多维度发力,将政府的管理作用、平台的规范作用、网民的监督作用和网络大流量群体的自律作用结合起来,形成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建设的合力。

  (二)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方法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大流量群体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网民提高道德认知,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言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网络大流量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拓展道德实践的线上平台。《论语》曾记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君子要行动先于语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和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方法上不仅强调增强道德认知,还高度推崇道德实践,主张知行合一。为此,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高度注重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实践养成,为其提供道德实践平台。如今,互联网公益成为一种道德实践的新选择,网上的“冰桶挑战”“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受到广大网民的参与和支持。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利用好互联网公益等道德实践的载体,积极搭建多样开放的互联网公益平台,推进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和慈善活动,为广大网民参与道德实践提供多种多样的途径,使网民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相得益彰。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提倡道德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尊重模范、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运用典型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科学选树网络大流量群体中的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发挥好正面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发挥好表率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社会责任还没有完全明确,更多是从权利平衡的角度来强调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责任,所以,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唤起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对照正面典型找差距,对照反面典型敲警钟,自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培养道德自律的网络主体。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7]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不断增强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认知,通过引导广大网民加强道德修养和激发道德情感,促使广大网民自觉践行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在网络空间里自觉按照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准则来生活。

  (三)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制度

  网络大流量群体的道德失范现象由多重因素造成,其中之一便是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入制度缺失。网络大流量群体准入的门槛低,既没有年龄、性别、学历、技能等硬性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软性条件的考核。只要有网络流量的追逐,谁都能够成为网络大流量群体,由此,造成一些自身存在道德问题的网络大流量群体也轻而易举地走到公众面前。二是缺少行业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大流量群体职业化发展十分迅速,但有关网络大流量群体的行业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远远滞后于网络大流量群体职业化发展的需要,使网络大流量群体缺乏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三是监督制度和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平台、广大网民等监督主体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当前关于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监督特别是道德监督更多体现为事后监督,还没有形成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相配合的良好局面。四是关于网络大流量群体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因此,要完善道德建设的制度来推动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一是要建立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准入和流出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准入和流出制度,不仅要严把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入口,而且要严把出口。不仅要对网络大流量群体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明确规定网络平台在网络大流量群体准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保障流出机制的合理,学会科学分类管理,而且对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网络大流量群体,要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坚决避免道德素质不良的网络大流量群体从一个平台换入另一个平台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监督制度特别是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度,为网络大流量群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舆论氛围。党中央和国务院要完善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督制度特别是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管主体,实现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管制度的科学化。各互联网平台要紧密联系实际,建立和完善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监督制度,根据相关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各自平台上网络大流量群体的违规行为。广大网民是互联网平台上的活跃用户,也是数量最庞大的监管群体,要发挥好网民对网络大流量群体的监督作用,采取切实措施激发广大网民监管的积极性。由于网络大流量群体更新换代快,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管中的作用,将大数据和监督技术有效结合,将互联网上新生的网络大流量群体及时纳入监督体系之中,提高网络大流量群体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大流量群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是规范新时代网络大流量群体思想与行为最强硬最有力的武器,能为新时代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建设提供最有效的法律保障。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是针对网络空间内容建设的重要成果,它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有哪些信息是鼓励做的、不能做的、防范和抵制做的,对规范网络大流量群体的内容制作十分有利,对加强网络大流量群体道德建设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抓好网络大流量群体这个重点群体,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大流量群体的法律制度,补齐网络大流量群体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使网络大流量群体违法的行为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90.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4]张卫良,何秋娟.应对西方“网络自由”必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红旗文稿,2016,(9):9-11.

  [5]冯黛梅.网络道德愤怒或加剧社会分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11(00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7]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6):4-8.

  (责任编辑 焦德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