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高群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 23603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州 350007)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构性夸张构式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述功能。
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广义修辞学
夸张构式指夸张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语言形式存在或隐或显的本体、夸体、夸张点三要素,语义凸显同质经验域内的量变特征,追求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效果,生成表达主观情感的修辞幻象。(1)
夸张构式在语篇中承担的功能,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以是非结构性的。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非结构性夸张构式是参与话语生成的修辞元素,不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2)
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与表现为词汇、句子层面单纯的夸张有本质的不同。
本文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资源和模式归纳方法,对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分析,突破局部的修辞技巧,提升到修辞诗学层面。(3)
基于语篇与夸张构式的理解,我们选择民间故事513型 “超凡的好汉兄弟”与民间故事700型“拇指汤姆”为研究对象,发掘作为修辞元素的夸张构式在语篇结构中的叙述功能。
一、封闭性夸张构式——民间故事513型“超凡的好汉兄弟”的叙述结构
封闭性夸张构式指的是夸张构式独自构成语篇结构,支撑语篇生成。换句话说,抽去此夸张构式,语篇就一盘散沙,叙述无法进行。现以民间故事513型“超凡的好汉兄弟”为例说明之。民间故事513型“超凡的好汉兄弟”是丁乃通按AT分类法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收录的一类民间故事,附异文39篇。丁著对各种版本的故事情节作了明确交待。以罗马字代表故事情节大的段落,以英语字母代表小的情节单元,即母题。[1]117-120
故事类型是在综合许多故事基础上抽象化、固定化的模式归纳结果,此类型故事,夸张构式的意义体现为,语言形式本体+夸体+夸张点在语篇范畴中观察,呈现复杂化、层次化特质。
从语篇整体层次观察,夸张构式可以表述为:
本体:好汉+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
从推动夸张语篇生成的角度观察,夸体:非凡x特征,成为推动夸张语篇叙事的修辞因素,表现为三种夸张母题。
夸张母题一:非凡的出生
神仙投生:八个天人投生苗家,解救百姓。(《八兄弟》)
神仙助生:母亲吞服了仙丹生出他们(《十兄弟》)
夸张母题二:非凡的本领
他们因本领特点被授予个性鲜明的夸张命名。夸张命名主要有两类:
第一,非凡的身体与器官带来的非凡技能。
身体:会喝光;不怕水;不怕饿;不怕火;不怕热;经得起重压;铁身;弹性身体;多层皮等。
器官:大头;有杀不尽的头;硬头;千里眼;深眼睛;大眼;大鼻子;撅嘴唇;大肚子;长腿;粗壮的腿;长臂;大手掌;大脚。
第二,非凡技能:会造大水;会杀光;会呼风唤雨;会造兵造将;会放大炮;会入地等。
夸张母题三:非凡的事迹
惩处一个杀人犯或拯救一个好人;向皇帝挑战;杀死暴君;幸免于洪水;捉到一条大鲸鱼煮熟;泪水淹没了大地等。
他们的出生除了具有神秘色彩外,更夸大了出生的非凡,为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成就非凡事迹埋下伏笔。非凡的出生增加了非凡的本领与事迹的可信性。神仙本来就具有超人力量,无所不能。好汉们具有普通人不可能具有的夸张本领与不可能行使的夸张行为,因此得到了解释。
夸张构式“本体:好汉+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具有内在逻辑性,展现语篇的完整结构,推动民间故事语篇的生成,体现了封闭性夸张构式特质。
“超凡的好汉兄弟”型有多种异文在我国广为流传,如:

人物 篇名 流行地区 出处四兄弟 《兄弟除妖》 广西武宣 《广西民间文学作品选·武宣卷》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171-173页五兄弟 《五胞胎》 浙江磐安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第614-616页六兄弟 《六兄弟》 吉林珲春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第454-455页七兄弟 《七兄弟》 山东 董均伦、江源记《聊斋汊子》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83-185页八兄弟 《八兄弟》 贵州黄平、施秉、凯里 祁连休、肖莉《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第666页九兄弟 《九兄弟》 云南彝族 《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08-109页十兄弟 《十兄弟》《水推长城》浙江衢州山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年 613-616页《中国民间故事选》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5页
由上表可知,此型故事在汉族、朝鲜族、彝族、苗族、黎族、景颇族、壮族、傈傈族、毛南族、蒙古族等民族广为传诵,流行地域广泛。 刘旭平认为“从现代口头采录的故事异文看,十兄弟是最基本的形式”。[2]463因此,我们锁定《十兄弟》为研究对象,细化分析封闭性夸张构式推动语篇生成的修辞功能。
(一)《十兄弟》:封闭性夸张构式分析
夸张构式语言形式在《十兄弟》语篇范畴中观察,可以表述为:
本体:十兄弟+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
从推动语篇生成层次观察,夸体:非凡x特征的复杂性使每一个兄弟非凡本领成就的每一次非凡事迹,生成一个局部夸张构式,局部夸张构式组合在一起,生成《十兄弟》整体夸张构式,完成语篇叙述。此种具有独立完成语篇叙述功能的夸张构式属于封闭性夸张构式。
夸体:非凡x特征表现的三种夸张母题在《十兄弟》中体现的共性是夸张母题一:非凡的出生。如果把“十月怀胎”的百科知识当作参照物,这种神仙助生,母亲吞服仙丹,“一天生一个,面孔差不多”的出生,缩小出生时间,夸大非凡出生的神奇。体现的个性是夸张母题二:非凡的本领;夸张母题三:非凡的事迹。
十个兄弟分别叫:“吹风一”、“造梁二”、“万里耳千里眼”、“剥皮四”、“油煎五”、“大肚六”、“长脚七”、“八驼子”、“九爬山”、“十铁皮”。 夸张命名反映了各自的本领特点,预设了事迹走向。
基于夸张命名与非凡本领、事迹的梳理,局部夸张构式可以表述为以下十种形式:

局部夸张构式 本体 夸体夸张点一 兄弟一 吹风一开嘴猛吹一口气,把太阳吹跑了,同时吹倒金銮殿神仙助生非凡程度强二 兄弟二 造梁二左搭一下,右搭一下,重新造好金銮殿三 兄弟三 千里眼看见皇帝的金銮殿倒了;万里耳听到赃官们在皇帝面前造谣四 兄弟四 剥皮四身子一软,刀砍不进去五 兄弟五 油煎五跳下油锅,转圈子,洗澡六 兄弟六 大肚六吃了一头大肥猪和二斗白米饭七 兄弟七 长脚七从大海的一头跳到了那一头八 兄弟八 八驼子的驼背能被舂直九 兄弟九 九爬山一下从坑里爬起来,爬上了高高的山顶。瞬间,又爬到另一座山顶十 兄弟十 十铁皮把射来的箭弹回去,射死衙役们
组合十个局部夸张构式,形成具有封闭性夸张构式特质的整体夸张构式:
本体:十兄弟+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
夸体:非凡x特征的丰富性成为语篇叙述的动力,决定了语篇的生成。
“吹风一”吹跑了太阳是好事,同时吹倒皇帝、金銮殿是坏事。虽说“造梁二”及时弥补,却终究难逃祸端。面对皇帝、赃官、衙役强大的势力,弱小的老百姓只好寄希望于想象中的超人,实现惩恶扬善的愿望。十兄弟团结起来,取长补短,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他们非凡的本领、事迹不是体现为创造新世界,而是体现为对黑暗势力的被迫抵抗。“官不逼,民绝不会反”,这与中华民族弘扬的温柔敦厚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很少有凸显个人历险的传奇故事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二)封闭性夸张构式解释力的验证
与《十兄弟》相近的故事最早的书面记载见于明代屠本畯撰写《憨子杂俎》中的《七兄弟》。从语篇整体观察,夸张构式=本体:七兄弟+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成立。从局部组合整体观察,局部夸张构式有七个。与《十兄弟》不同的是,他们缺少了非凡出生的母题。局部夸张构式

非凡程度强局部夸张构式 本体 夸体 夸张点一兄弟一二兄弟二三兄弟三四兄弟四五兄弟五六兄弟六七兄弟七健大看得须弥山可列家门屏幛,担却归以斧斫其颈,斧数易,而颈无恙长脚三距海一万八千里,一日夜抵家报信远听四早闻以鼻涕向下一掴,尽糊其将之眼直扯横拽,而皮不窘入油气铛,炒七日七夜,而体不焦
夸体:非凡x特征聚合过程推动语篇叙述生成。“健大一,硬颈二,长脚三,远听四,烂鼻五,宽皮六,油炸七。”夸张命名,与语篇开头点出的“绝技”呼应,凸显每个兄弟的非凡本领。语篇最后一句“七人者,终无成,老于牖下”警示世人,即使拥有绝技的人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终归会泯然众人,一事无成。正如《伤仲永》中天才的平庸化,世人除了感叹,更应该吸取教训。《七兄弟》凭借书面记载,传承了训诫的教育意义,《十兄弟》依靠口头传播,更夸大了他们团结一心,敢作敢为,惩恶扬善的气概。
封闭性夸张构式支撑故事叙述生成,对古今同类故事语篇生成动因都具有解释力。这就说明,在民间故事513型“超凡的好汉兄弟”类故事中,夸张构式=本体:好汉+夸体:非凡x特征+夸张点:非凡程度强,独立支撑语篇的叙述结构,可以称之为封闭性夸张构式。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记载相近故事类型如:653“才艺高强的四兄弟”;654“自命不凡的兄弟”;655“聪明的弟兄”等[1]150-153皆可用封闭性夸张构式推动叙述结构,解释其语篇生成的动因。
二、开放性夸张构式——民间故事700型“拇指汤姆”的叙述结构
开放性夸张构式指的是夸张构式融合别的修辞因素共同构成语篇结构,支撑语篇的生成。现以民间故事700型“拇指汤姆”为例说明之。民间故事700型“拇指汤姆”,共有18篇异文,流传于欧亚大陆。情节单元与母题都具有夸张特征。夸张构式表现为:
本体:汤姆+夸体:超常x特征+夸张点:超常程度强
从推动语篇生成层次观察,夸体:超常x特征,表现出相对性,成为推动语篇叙述的修辞动因。
相对于身材微型,赶水牛、游泳、所有家务事他都能做等,对于常人来说正常的事,对汤姆来说就体现为超常本领。
同时由于汤姆的弱小,却能打败县长,总能逃掉,表现出超常的能力。
汤姆外表怪异,但他勤劳善良,展示了至高的美德。
夸体的超常x形式多样,聚合过程伴随其他修辞因素,推动语篇叙述生成。这种故事类型叙述结构不仅依靠夸张构式支撑,还需要融合别的修辞因素,共同推动语篇结构叙述,支撑语篇的生成。从夸张构式与语篇叙述结构关系观察,语篇叙述结构不是仅仅依靠夸张构式生成的,夸张构式不能独立构成语篇完整结构,但对语篇叙述结构生成,影响较大。此种夸张构式属于开放性夸张构式。我们以具体文本《枣孩》为例,详细论述之。
(一)《枣孩》:开放性夸张构式分析
夸张构式语言形式在《枣孩》语篇范畴中观察,可以表述为:
本体:孩子+夸体:枣孩;超常x特征+夸张点:超常程度强
从推动语篇生成角度观察,夸体:枣孩;超常x特征;成为推动夸张语篇叙述的修辞因素,夸张构式表现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本体:孩子+夸体:枣孩+夸张点:超常程度强
这属于比喻性夸张。先用跨域范畴的“像枣儿那么小”比喻孩子的形体,因为孩子无论如何小,也不可能小到与“枣”一样,喻体的选择为的是凸显孩子形体小的程度,强调的是夸张的意义。
第二层次:本体:枣孩+夸体:超常x特征+夸张点:超常程度强
只有在枣孩主体确立的前提下,故事叙述结构的展开才能继续推进。夸体:超常x特征的聚合过程,成为叙述动力。x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因祈祷而降生;十年没长大;一跳就是三丈来高;跳到牛耳朵里,给牛引路;跳在扁担头上,跟阿爸去砍柴;溜进院子,跳进一头大水牛的耳朵里踢呀,抓呀,使牛受惊跑、跳;打开院门,把牛羊猪鸭都赶回自己村庄;从枷里钻出来;蹦到梁上;抓住县官的胡子,荡起秋千来。
相对于他的体型来说,这些都是超常能力的表现,做出了正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具备符合社会评价“勤力的好孩子”“聪明能干”的优秀品质。
从《枣孩》语篇整体观察,除了夸张构式对叙述结构展开起到重要作用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叙述进程。如:县官、差役的愚蠢;恶势力自相残杀导致的覆灭,民众的无作为等。因此我们把此种融合其他修辞因素共同推动语篇叙述的夸张构式称为开放性夸张构式。
在我国,这类“怪异儿”故事,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类型之一,分布于众多民族。他们随形附名,如:葫芦娃、冬瓜儿、滚豆儿、南瓜儿、桃娃、枣核儿、豆芽儿、核桃格格、三钱娃、青蛙姑娘、羊尾巴儿、蛋娃、拇指孩、独头娃等。故事缩小他们的形体,夸大本领的高强。缩小怪异外表露面的时间,夸大善良纯洁、勤劳勇敢的完美。夸张母题包含怪异儿出世与创造超常事迹两部分,满足结构性夸张构式影响语篇叙述结构的成立条件,此种开放性夸张构式在语篇叙述结构展开过程中又融合更多修辞因素,合力完成此类故事语篇的生成。
(二)开放性夸张构式解释力的验证
斩妖除魔,解救公主、亲人等,一直是民间故事展现的主体,开放性夸张构式在语篇生成中发挥巨大能量,是推动叙述结构的重要手段。
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一些狩猎和游牧民族中“黑马张三哥”型故事语篇的生成,也可以从开放性夸张构式角度观察,解释其叙述结构展开的动因。
据林继富统计,“黑马张三哥”型故事有100多篇异文,故事主要母题列述如下:[2]476-477
借助上表观察,夸张构式语言形式本体+夸体+夸张点在《黑马张三哥》型故事语篇的表现,可以表述为:
本体:张三哥+夸体:超常x特征+夸张点:超常程度强
从推动语篇生成角度观察,夸体:超常出生促成的超常本领成就的超常事迹,成为推动夸张语篇叙述的修辞因素。
夸体:超常x特征表现为多种形式,与民间故事513型“超凡的好汉兄弟”的叙述结构相似,具有超常出生、超常本领、超常事迹三类夸张母题。不同的是:“黑马张三哥”型故事复杂,除了夸张构式推动叙述进程外,还依靠更多的修辞因素起作用。如:主人公由动物诞生,主人公与伙伴相助或者背叛的关系、兄妹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故事母题除了斩妖除魔外,还显示了特定的风俗。
游牧民族视马为亲密伙伴,英雄由马所生,预示着不平凡的神性。当主人公保护亲人与人民时,更具有人性光辉。“火种”母题,传递了火种在艰苦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与崇尚火神的民俗,裕固族就把主人公除魔保护火种行为,演绎成婚礼仪式,代代相传,以示纪念。“再生”母题与萨满教信仰有关。
更多民间故事类型可以借助夸张构式观察,如:301“被偷走的三位公主”;301B“大汉、伙伴和寻找失踪的公主”;603A1“神力勇士”;650A1“强力约翰”等,语篇叙述都呈现开放性夸张构式特质。
民间故事语篇情节复杂,含义丰富的类型居多,开放性夸张构式出现的频率高于封闭性夸张构式。毕竟,单独依靠夸张构式就可以完成的语篇结构,语篇情节相对简单,含义也会单纯,此种类型的语篇不会出现太多。
三、余 论
追溯民间故事语篇夸张因素的渊源,有人提出过“巨人后代”说。“童话(也称幻想性故事)中具有顶天立地、排山倒海的巨人能耐,勇于反抗‘皇权’的十兄弟,实际上是这些巨人们的后代。”[3]逐日的夸父、铜头铁额的蚩尤都是巨人族的代表。千里眼、顺风耳“溯其原始,意者离娄目察秋毫之末,师旷耳听八风之音,或即古之千里眼、顺风耳”。[4]《山海经》也有“大人国”“长股国”“长胫国”“长臂国”的记载,文本皆包含夸张因素。夸张与民间故事文体关系复杂,值得探索。除了民间故事文体外,神话、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都间或出现或多或少的夸张因素。《西游记》的魔幻;《聊斋志异》的传奇;《巨人传》的讽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魔法;活跃在DC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的“超人”等等无不带有夸张色彩。夸张作为推动语篇叙述结构的修辞因素,活跃在世界文学的舞台。
注释:
(1)高群有一组文章对夸张构式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夸张研究: 价值、 缺失和学术转向》,《学术界》,2012年第2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修辞学阐释与追问》,《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 2期;《构式理论视野下的夸张形式描述与解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夸张构式:生成机制与相关解释》(待刊)。
(2)关于结构性修辞元素与非结构性修辞元素的论述,详见谭学纯:《身份符号:修辞元素及其文本建构功能——李准〈李双双小传〉叙述结构和修辞策略》,《文艺研究》,2008年第5期。
(3)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页。另见谭学纯:《想象爱情:文学修辞的意识形态介入——修辞策略和20世纪中国文学类型史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 6期。
[1]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Z].郑建威,李倞,商孟可,段宝林,译.李广成,校.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守华.中国民间童话概说[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64.
[4]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461.
I276.3
A
1001-862X(2012)04-0172-007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夸张研究:结构·语义·语篇”(AHSK11-120231)
高群(1971-),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修辞学。


最新评论